原著[美]奥里森·马登
让你的目标达到最佳
一旦确定了目标,最怕的就是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有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条件,并不等于你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假若你不能专心致志,用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你的目标达到最佳,那么,可能任何目标都无法实现。
奥里森·马登在他的著作中说道:“要使水变为水蒸气,一定要将水烧到100摄氏度。只有94摄氏度的温度,水是不能变成水蒸气的;再加热到99摄氏度,也还是不能。而只有到100摄氏度,才能冒出水蒸气来,这样才能推动机器,给火车提供前进的动力。而温水是不能推动任何东西的。
“不少人想用稍微有些温度的水,或用快要沸腾的水来推动火车,然而,他们只能对火车纹丝不动表示困惑——正如温水无法使火车开动一样,假若你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你的目标,那么,不论目标的大小,它肯定不会实现,自然也无力推动‘生命的火车’。每个人不仅要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而且还应该有专注的精神,让自己的目标稳定、可行。假若没有这种精神,就像永远达不到沸点的水一样,无法推动奔向目的地的‘人生列车’。”
奥里森·马登——这位成功学大师——认识许多一度事业蒸蒸日上的人士,然而,他惊讶地发现,在某一天,这些就要取得更大的成功的人,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将自己的事业被迫放弃了。这些人一直在想着,自己是不是找到了合适的职位,或者自己的才能用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他们缺乏专注精神,假若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信心顿失,或者一听到别人在另一个行业取得成功时,就会沮丧万分;他们觉得,自己如果也从事那个行业,一定会比那人干得更好。然而,要知道,假若一个人失去了对目标的专注力,总是草率地放弃目标,大致上就可以确定,这个人的事业不会有什么起色。
1744年8月1日,拉马克生于法国的毕加底。拉马克家共有11个孩子,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也最受父母宠爱。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就把他送到了神学院去读书。后来因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应征入伍。随后,在因病退伍后,拉马克爱上了气象学,整天仰望着天空出神——他想通过自学成为气象学家。
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了份差事,于是,他又想当个银行家。不久后,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梦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个哥哥劝他学医,于是,拉马克接受了他的建议。
拉马克学了四年医学,却始终对医学没有兴趣。拉马克24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卢梭,卢梭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意思,就常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朝秦暮楚”的年轻人被科学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拉马克花费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他在35岁时,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研究了15年的植物学。
50岁时,拉马克又开始研究动物学。随后,他又孜孜不倦地研究了35年的动物学。换句话说,拉马克从24岁起,用了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又花了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最终,拉马克成了世界闻名的生物学家——他是最早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之一。
从拉马克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专心与坚持的重要性。目标就在那里,假若你的方向不专或不能坚持,这里弄一点,那里弄一点,既想做生意,又想读书,还想找女朋友,又怎么能实现梦想呢?
奥里森·马登指出,许多人并不缺少凌云壮志,他们缺少的是自始至终的专注力,与勇于坚持、不懈奋斗的决心。认准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永不言弃,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坚持理想也不能盲目而行。下面是明确目标之后,坚持目标需要注意的几大要点:
要点一: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目标明确后,一定要树立自信,要坚定信念。唯有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有效地贯彻落实,才可能实现目标。无数经验证明,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目标,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点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好准备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准备得越充分,你才会越有自信。只有自信满满,你才能战胜对手。
要点三:将重心放在你最擅长的地方
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知道将精力放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当你倾尽全力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上时,你就会觉得眼前一片光明。
要点四:吸取你失败的教训
想要避免犯错误,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别做。很多错误的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过,没有失误,没有挫折,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聪明的人都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尽管一再失败,却不能从中吸取任何教训。
要点五:抛弃逃避的想法,才能赢得自信
缺乏自信的人终日惶惶不安,实现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十分渺茫了。有句名言说得好:现实中的恐惧,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惧那么可怕。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大都考虑事物本身的困难程度,这样产生了恐怖感。然而,一旦着手解决时,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且顺利得多。
要点六:要确实遵守自己为目标所定下的条规
这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这里所说的条规,泛指涉及你的健康、工作、经济等各种情况的规范。当你定下了一些条规后,你将发现,实践会令你产生自我信赖,这种自我信赖是你已经开始坦然面对自己的实证。这时,你的自信会焕发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条规会变成勇气、力量的重要保证。
总之,想要实现目标,取得成功,贵在专注与坚持。谁能自始至终地专心致志,坚持到底,谁就能实现目标。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只有勇于坚持的人,才能找到绿洲,寻获水源,才能获得生机。成功的路上有激流,有风浪,有险滩,有阻碍。不过,请记住:成功是专注与坚持的结晶。不论那成功之路有多坎坷,坚持就是胜利!
目标需要行动去实现
想完全依赖别人去实现你的目标,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你的木材还是需要你来劈,你喝的水还是要你来挑。同理,你确定的目标还得要你来付诸行动。
奥里森·马登的成功学深刻地揭示出“成功达成目标”的现实必然性和可能性,它也同样告诉了人们所必需的具体步骤。
行动是成功之母。你可以界定你的最终目标,并确立各个不同时期的小目标,然而,要是你光说不行动,一切还是无济于事。
不妨在这里设想一下,例如,你打算去欧洲旅行。
为了这件事,你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格外详细的旅行计划,并且,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阅读你能找到的各种有关欧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资料——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
你还研究了整个欧洲的地图,仔细研读了一些旅游指南,并为此准备了旅行的必需品(比如药品、衣物等),并制订了详细的日程表,而且,最后也已经预定了最早开往英国的船票。
总之,现在,你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个月后,也就是说,你预定回国的日期之后的某天,你在大街上碰到一位要好的朋友。
朋友问:“这次的欧洲之行有什么观感?”
毋庸讳言,假若你不是自欺欺人地大讲一番梦中的欧洲之行,你肯定就会说:“哎呀,我根本就没去!”
也许,你还会自我解嘲地找出一堆不能去的具体原因。
而你肯定想不到,朋友在听了你这番话后,已经对你的品行与人生态度有了看法;也许,已经对你为人处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假若有什么事业,朋友就不大可能会愿意和你合作了。
因为,实际上,与其说你是一个思想者,倒不如说你是一个空想家。
当然,但愿这仅仅是我们举的一个并不存在的例子而已。所以,请一定要牢记:没有行动的人,只知道白日做梦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终日绞尽脑汁,筹划着怎么取得巨大成就——这是好事情,不过,这无法代替实干。
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经过许多困难与挫折,轻易就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迂回前进”时,并不意味着改变原来的目标,只是选择另一条道路而已,而目的地是不变的。
规定一个固定的截止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来临之前,将你的目标完成——没有“最后通牒”,你的“船”永远也不可能“靠岸”。
你应该拟订一个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然后立即行动——你必须习惯于“行动”,不能再只是“空想”,也就是说,你“必须马上行动”!
在你的一生中,当“必须马上行动”的暗示从你的潜意识里闪现到你的意识里,要求你做应该做的事情时,你必须立即投入适当的行动——这是一种让你达成目标的良好习惯。
这种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有效途径,它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以及事业的方方面面。它能够迅速帮你完成应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它能够让你在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至于拖延;它可以帮助你抓住那些宝贵的、一经失去便难以追回的时机。
拿破仑·希尔是一位成功学大师,他深受奥里森·马登的影响。而且,在现实中,在将目标化为现实方面,拿破仑·希尔更是我们的良好榜样。
1908年,年轻的希尔在田纳西州的一家杂志社工作,同时还在上大学。由于在工作上的卓越表现,他被这家杂志社派去访问“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十分欣赏这个精力充沛、有胆识、有毅力、积极进取的年轻人。
他对希尔说道:“我要你用20年时间,专门用来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然后找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的答案。但是,除了为你写几份介绍信外,我不会为你做任何事,你愿意吗?”
血气方刚的希尔凭借自己的直觉,坚定地答道:“卡内基先生,我愿意!”
很多年以后,希尔在一次演讲中说:“请你们设想一下,全美最富有的人要我无偿为他卖命达20年之久,假若是你,你会对这个要求说YES还是NO?假若你是一个‘聪明人’,面对这样一个苛刻的要求,肯定会推辞的,但我没有这么干。”
在卡内基的要求中包括了明确的目标,即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及达到这一目标的年限(20年)。经过一番长谈,在卡内基的引荐下,希尔遍访了美国当时最富有的500多位杰出人物,对他们的成功之道进行了长期研究。
终于,在1928年,他完成并出版了专著《思考致富》一书。从1908年开始写作,到1928年完成并出版,正好是20年的时间。《思考致富》这本书震动了全世界,激发了成千上万的人走上成功、致富之路。
赶快行动吧!明确目标,并将它变成现实。你会发现,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许多的不公、无奈、苦闷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在不停地追求完美,希望获得美好的幸福。其实,细想一下,完美与幸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追求完美往往会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奥里森·马登曾经给自己的学生讲述过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圆的一部分圆弧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所以,就四处去寻找它失去的那部分。不过,由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因此,它只能慢慢地、颠簸着滚动。没想到,这却使它欣赏到沿途花草的芬芳,饱享阳光的温暖,并和蚯蚓相谈甚欢。
在途中,它惊喜地发现了很多别的圆失去的部分,但却没有一片适合自己,所以,它不得不继续寻找。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那部分圆弧,这圆弧和自己契合无比,简直就是严丝合缝。它高兴极了,因为它终于又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它再一次开始滚动起来,就和没有失去那部分时一样飞快地滚动,快得根本看不清花草,更别提和蚯蚓交谈了。它这才发现,在完美地滚动中,世界整个变了样,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东西,就这么擦肩而过了。于是,它又想方设法扔掉了自己费了千辛万苦才找回来的那部分圆弧,然后,继续慢慢地滚动着。
奥里森·马登指出:人们往往在有缺憾时拼命地追求完美,而假若拥有了完美的一切之后,反而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渴望,也随之没有了奋斗的激情与快乐。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白璧无瑕”。洁白晶莹的玉,通体透明,没有一点瑕疵,的确是够美的,遗憾的是,在世界上,这样的玉可遇不可求。
人也是如此,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像没有瑕疵的玉一样,因为曲高和寡而不为人识,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朋友。
美丽的事物有一点不足,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总归是遗憾。他们认为,追求尽善尽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他们从没有想过,正是这种好像没什么要紧的态度,让他们的生活白白增加了许多的压力。
假如进一步分析,追求完美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因为,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屡受挫,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需要通过别的途径来加以补偿。
心理学研究表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构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压抑、沮丧、焦虑。刚开始,他们担心失败,生怕干得不够出色而郁郁寡欢,这就妨碍了他们竭尽全力去争取成功。
而假如遭遇惨败,他们就会一蹶不振,想尽快从失败的境况中逃离。他们往往不从失败中吸取任何教训,而仅仅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处境。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神经过度紧张,以致连一般的工作都做不好。
2.不敢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污点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敢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4.对自己求全责备,生活了无趣味。
5.总是发现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因此神情紧张,终日不得放松。
6.对他人吹毛求疵,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得不到他人的援助。
显而易见,承载着这样沉重的精神包袱,别说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了,就是在自尊心、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以一种既不合逻辑又不很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与生活,他们永远无法使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过得焦虑不安。
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让我们处于焦头烂额的境地。如何从追求完美的诱惑中解脱出来?奥里森·马登给出了建议:
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潜能
既不要自视甚高,也不要妄自菲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假若你事事都苛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是你为人处事的障碍。此外,更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与人相比,而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培养自己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学习能力。
重新认识“失败”与“污点”
一两次,甚至很多次的成败,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价值的高低。细想一下,假若你从没有经历过失败,你怎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也许你对此一无所知,在你的愚蠢与无知中盲目自信——成功往往使你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而失败则会为你带来宝贵的经验。
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打击,才有可能登上成功之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更没有必要为了某个目标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而自暴自弃。因为,没有“污点”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盲目地追求虚幻之境,到头来只能无功而返。你不妨想想:“我真的能做到事事完美吗?”既然不行,那么,我们就必须果断地放弃这种想法。
为自己确立一个短期目标
找到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然后,用心地把它做好。如此一来,你的心情就会非常舒畅,做起事情来也会信心百倍,觉得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成效。
事实上,当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仅仅是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些时,你就会出人意料地取得亮眼的成绩。
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它的好处不仅如此,它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可以让你循序渐进地抵达事业上的巅峰。同时,你的生活也会由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人情味,而不是像你以前所想象的那么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