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诸葛亮的笑与泪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一个很爱笑的人。
我粗略数了一下,《三国演义》中写到“孔明笑”46次,“孔明大笑”12次,此外还有“孔明微笑”“孔明抚掌而笑”“孔明抚掌大笑”……笑的次数之多,整部《三国演义》,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笑是自信的表现。《三国演义》里大量关于笑的描写,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成竹在胸、神机妙算。
后来读到《三国志》,我才发现,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爱笑,反而多次流泪。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涕泣”(《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北伐之前,上《出师表》,“临表涕零”(《诸葛亮传》)。
处死马谡之后,诸葛亮“为之流涕”(《马谡传》)。
丞相主簿杨颙去世,诸葛亮“垂泣三日”(《杨戏传》注引《襄阳记》)。
同受托孤的李严被废黜后,诸葛亮给他的儿子李丰写信宽慰,信中自言“临书长叹,涕泣而已”(《李严传》注引诸葛亮《与李丰教》)。
可见,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轻松潇洒。早年在隆中隐居时,诸葛亮与友人谈论志趣,还曾“笑而不言”(《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出山之后,却再也没见他开过笑口。以下这则故事,险些成为唯一的例外:
周初见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请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三国志·谯周传》注引《蜀记》)
谯周此人,长得“体貌素朴”,且笨嘴拙舌,不会讲话。他第一次见诸葛亮,呆头呆脑,左右群臣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谯周走后,有关部门请求追究嘲笑谯周者的责任。诸葛亮说:“我都忍不住想笑,何况别人。算了吧!”
诸葛亮严肃的性格,蜀汉压抑的气氛,千载之下,犹在目前。由此还可窥见,“白帝托孤”之后,刘备可以一死了之,诸葛亮却像一架上足了发条不得松懈的机器,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在这压抑紧张的气氛之中,谯周给诸葛亮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轻松,我几乎想要原谅他后来劝刘禅降魏的罪过了。
从以上这个小小的统计,可见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的性情,他的遭际,他的心思,都不是“多智近妖”那么简单。历史比小说,有着远为复杂的面相。
本书就是想尝试着呈现历史上的诸葛亮,展露他的心曲隐衷,触摸他的笑容与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