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经络、经脉和穴位
人体穴位多分布在经络的循行路径上。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支,在分支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支,古人称这些分支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有12条经脉,分别以与其相连的内脏命名,即常说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加上心包。其中,三焦是中医想象的器官,大多数人认为是人体几个系统的总称。
人体12条经脉的名称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凡是循行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手经”,下肢的称“足经”;分布在四肢内侧的称“阴经”,外侧的称“阳经”。四肢内侧前、中、后三条经分别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四肢外侧前、中、后三条经分别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另外,身体正面和背面中线分别有任脉和督脉分布。这些经络纵贯全身,沟通身体内外上下、脏腑肢体关节,具有运行气血、营养筋骨的作用。
穴位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就是运用恰当的手法,让“气”和“力”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上,并将其产生的作用,沿着经络——内脏的相关路线,深透到被按摩者体内,以激发经气,让气至病灶产生感应,来调整脏腑阴阳的功能和营卫气血的盛衰。也就是说,通过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也可以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