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盐生产及苦卤利用技术
- 许晓慧 赵久艾
- 9268字
- 2020-08-28 20:43:0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丰富的海洋资源
一、海洋的形成和具有的环境生态功能
1.原始海洋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海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与太阳系起源问题一样,目前还未能给出最终答案,研究海洋的形成实际就是探讨地球上水的形成。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在碰撞过程中,受引力作用而急剧收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团块内的物质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中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地球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形成气水合一的圈层。而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而产生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在漫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汽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汽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山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中的海水是缺氧的,呈酸性,不具有咸味。后来,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又落回地面,雨水不断冲刷岩石和土壤,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又不断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均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生物不能在陆地生存,必须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38亿年前,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随后产生了有机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海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并慢慢地积累,同时在化学作用下,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岩石和土壤中的盐类物质被冲入江河,而江河的水流到大海,使海洋中的盐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海中水分不断蒸发(无机盐几乎不会蒸发),这就使盐的浓度越来越大。这么说来,海洋一定会越来越咸了。其实不然,因为海洋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释放”盐分、把盐分“归还”于陆地。
①海洋中含盐类的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互相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沉入海洋的底部。
②海洋中的生物体内吸收了一定的盐类物质,当海洋生物死去后,它的尸体沉到海底。
③台风暴发时,狂风巨浪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也被带到陆地;从漫长的陆地变迁历史看,在海洋的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这些被隔离的地带,在太阳光的“肆虐”下,变成陆地,留下大量盐分。
所以,海水是不会变得越来越咸的。那么,海水会不会越变越淡呢?这也不大可能,雨水和江河湖水每天连续不断地流入海内,海水的咸度会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当然,这不排除某一个海域在某一段时间,海水会变咸或变淡。
2.海洋具有的环境生态功能
海洋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包括沿岸浅海生态系统、潮间带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大型海草场和海藻场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等。这些生态系统环境各异,结构不同,功能多样,具有多种生态系统资源,分别执行不同的环境生态功能。
(1)海洋具有净化功能 海洋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具有重要的分解作用,因此,海洋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进入海洋的各种物质,通过海洋的分解作用而降解,实现海洋净化。
(2)海洋具有气候调节功能 海水的比热容为3.89×103J/(kg·℃)。由于海水热容量很大,当海-气界面有温差存在时,就会发生热量交换和转移。通常,夏季时海洋得到大量热量储存于海水中。冬季储存于海水中的热量便慢慢散发给大气,使大气温度升高。故而,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海洋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3)海洋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海洋拥有巨大的水体和空间,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条件,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环境,各种类别、各种特性的海洋生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并繁衍生息。
(4)海洋具有初级生产力 海洋水体巨大,溶解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各种营养盐类,太阳辐射可以直达海平面下约200m,各种海流系统可以保证营养盐的流通和环境的稳定。这些条件为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大型藻类和其他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据估计,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约为37×109t/年,海洋植物为地球提供了巨大的初级生产力。
(5)海洋具有水循环功能 海洋是巨大的水储存库,海洋蒸发量约占地球总蒸发量的84%,海洋中的降水量约占总降水量的77%。海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蒸发,为大气提供了一半以上的水汽量。海洋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时代,人们已经从岸边浅海获取鱼类、贝类和海藻等海洋资源作为食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等产业逐渐兴起。发展到现代社会,人们在海洋中从事开发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各种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可以说,海洋资源(marine resources)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用“聚宝盆”和“天然宝物”来形容海洋和海洋资源是最恰当的。海洋资源包括交通运输、生物、矿产、化学、动力、旅游等多种多样的资源,它们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洋资源是指那些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是自然资源之一,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从狭义上来看,海洋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传统海洋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中所蕴藏的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储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海洋资源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如把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旅游景观、海洋里的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都视为海洋资源。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海洋资源一般被界定为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能量、景观和空间等。其范围涵盖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与航运资源、海岸带与海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资源等。
研究者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海洋资源的分类方式也各有不同。但迄今为止,海洋资源尚无系统、全面的归纳、分类。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四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远海;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以及硫和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1)海洋生物资源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广袤海洋中蕴藏着众多的海洋生物资源,能供人类食用的鱼、虾、贝、藻的重量可达6×104t,海洋生物还能为畜牧养殖业、工业和医药产业提供大量宝贵的原材料。其中,许多海洋生物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已发现可直接作为药物和制药原材料的海洋生物达千余种,从微生物到鲸类,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种类。
①海洋微生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广泛分布于海水、底质、生物体表或体内。可用作水产动物的饵料,开发海洋抗生素以及各种活性物质。同时,海洋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②海洋植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海水中的各种浮游单胞藻类,生活于潮间带和海底的各种绿藻、褐藻、红藻以及各种海洋高等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定生海洋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浅海一定深度的水层内、海底、生物体表或体内。可用于食物、医药、化工、饲料、肥料等,尤其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海洋动物资源,包括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各深度的水层内、海底以及各种海洋生物体表或体内。
(2)海洋矿产资源 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滨海矿砂,海底煤矿,大洋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等。沉积蕴藏于海底的各种矿物资源是当前开发利用中最为重要的海洋资源。其中的海洋油气资源产值已占世界海洋开发产值的70%以上。滨海砂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滨海地带,已开发利用的滨海砂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铅、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几种。大洋多金属结核是海洋矿产资源的潜在宝库,据统计,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总储量高达3×1012t,其中一些如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深海沉积物中,大陆边缘以海洋冰川沉积和其他陆源沉积为主,大洋底分布深海稀土沉积相、钙质软泥沉积相和硅质软泥沉积相。深海海底蕴藏着锰结核和含金属泥沉积物,还有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海底热液矿床等。中国漫长海岸线、领海及专属经济区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砂资源,目前已探明有十几种有工业价值的砂矿,其中钛铁矿和独居石等矿物质就达2.1×107t以上。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热液矿床和钴结壳。据初步调查,15%的深海区域存有锰结核资源,产量约3×1012t。
(3)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目前,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这种综合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75×107t固体物质,其中除氯化钠约3×107t外,镁约4.5×106t,钾、溴、碘、钼、铀等元素也不少。若把这1km3海水中的物质提炼出来,其价值约等于10亿美元。综合利用盐场卤水,可获取多种副产品。溴素厂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阻燃剂、灭火剂、溴乙烷等系列产品。近年来,许多盐场调整了产品结构,由过去只生产单一品种的粗盐转变为多品种日晒优质细盐,增加生产调味盐、汤料盐、低钠盐、加碘盐、加锌加铁盐和保健盐等,不断充实和扩大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和外延。目前,海水提溴和提镁在国外已形成产业。海水提钾、碘、铀、重水等尚处于研究阶段。我国对海水化学元素的提取都有一些研究,可以列为未来的开发产业。
①海水提镁。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居第三位。陆地上高纯度的镁矿较为稀少,缺乏陆地镁矿的一些国家,直接从海水中生产金属镁和各种镁盐。世界镁的年产量约60%是从海水中来的,海水中的镁主要以化合物氯化镁和硫酸镁形式存在,从海水中直接提取镁和镁的化合物尚需有新的技术突破。许多国家利用制盐的苦卤生产各种镁化物,国外利用海水提镁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炼钢工业对镁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达到99%,这样纯的镁只能靠从海水中提取。在我国,镁和镁的化合物主要从陆地镁矿中生产,只有少量氯化镁从苦卤中提取。
②海水提钾。海水中钾的总量在500万亿吨以上。海水中所含钾的储量远远超过陆地上钾盐矿物储量。钾在工农业和医药卫生方面用途广泛。我国是钾资源不足的国家,至今尚未发现大储量的可溶性钾矿。目前主要是从制盐的苦卤中提取钾,每年能生产10×104t左右的氯化钾,如能突破从海水中直接提钾,则是有价值的。近年来,对天然氟石法提钾工艺进行改进,开发了上万吨级的中试装置生产硫酸钾,获得成功,为大型海水提钾工业化生产开辟了新路。
③海水提溴。海水中溴的浓度较高,有“海洋元素”之称,平均为67×10-3mL/L,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储存在海水里。溴主要以溴化镁、溴化钠等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可利用制盐的卤水提溴,也可从海水中直接提溴。目前世界年产溴不足40×104t,海水提溴占1/3左右。溴是一种赤褐色液体,在医疗和药品生产上应用广泛。工业上溴大量用作燃料的抗爆剂,既可降低汽油的消耗,又可防止汽油的爆炸。同时在橡胶工业、感光材料生产和精炼石油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在农业方面,溴主要用来制作熏蒸剂和杀虫剂等。
④海水提碘。碘在海水中的浓度只有0.06×10-6,属于微量元素。某些海藻可以从其周围海水中富集碘,如海带含有高达0.5%左右的碘,故以海藻为原料间接从海水中提碘较普遍。由于海藻资源的限制,许多国家在研究从石油油井卤水和地下卤水中提碘,且已有成熟的技术。目前,我国研究人员利用吸附剂直接从海水中提碘,浓集因数达1.7×105,在国际上是独创的,为我国直接从海水中提碘开辟了远景。
⑤海水提铀及重水。铀裂变时能释放巨大的能量,1000g铀所含的能量约相当于2500t优质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陆地上铀的储量有限,目前有开采价值的总共不过100×104t左右。海水中铀的浓度虽不高,每升海水只含3.3μg,但铀在海水中的总量非常可观,达45×108t,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500倍。因此特别是缺乏陆地铀矿的国家,都在进行海水提铀的研究。目前研究的提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和生物富集法等。我国海水提铀研究在不少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吸铀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居世界前列。
重水也是一种巨大的能源。1t海水中所含重水的核聚变反应,可释放出相当于256t石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重水(氘、氚等),现在较大规模地生产重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电解法、化学交换法和吸附法。海水中约有200亿吨重水,它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
(4)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的能源是来自海水对太阳辐射能的直接或间接吸收,天体对地球和海水的引力随时空发生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势能,使得海洋水体产生温度差和盐度差、潮汐运动、波浪运动以及海流运动等。因而,海洋动力能源包括潮汐、潮流、海流、波浪、温差、盐度差、风能等方面的能量,蕴藏在海水中的这些形式的能量均可通过技术手段转换为电能。目前除了风能、潮汐能利用较多以外,其余能源开发利用尚差,许多能源应用尚在试验,甚至一片空白。主要原因是许多工程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工程浩大、成本昂贵而未能在实际中应用。据估算,世界海洋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能量至少有400×108kW,海洋能量资源是不枯竭的无污染能源,相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具有就地可取、不需运输、分布广泛、分散使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等优点,因而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诱人的前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今天,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海洋资源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海洋资源依赖于环境,海洋资源的开发又会对环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加剧,海洋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海洋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等,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空前巨大,大大削弱了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海洋渔业的生产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又加剧了渔业的衰退。海洋渔业是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之上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渔业存在的基础,要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理解二者的相互影响。人们曾经认为,海洋渔业活动除了对目标生物有影响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非常小。事实证明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被严重低估。
由于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洋开发技术落后,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导致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吸收人类在陆地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重蹈覆辙。由此出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点如下。
①首先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尽可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
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牺牲、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保证海洋资源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体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实现对海洋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同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理性化捕获,使之与海洋生物自生产能力冲突最小化,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计划开采。
③保护海洋资源最优化发挥其功能,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旅游和娱乐留下发展空间。开发应从长计议,科学规划微观领域的功能,对其各功能进行优劣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其最优化功能,同时兼顾其他功能的开发。对暂时或短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功能,应确保其开发空间,杜绝无意识破坏行为。
④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⑤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节制开发欲望,采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证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开发利用。为此,必须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标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技术,大力提倡绿色产品生产,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等,以使海洋环境持久地发挥其各项功能。
⑥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为全人类共同拥有,对于海洋共同财产的开发不能无偿使用。要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捕获成果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
⑦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建立沿海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四、近代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特点
海洋技术,是指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设备的总称;是人类进行海洋开发,实现海洋实际价值,所采取的手段总称。它是因海洋开发、吸收和消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通用技术,并使之适应海洋这个特殊的环境而形成的。它为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和新兴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核心技术,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迅猛,各种配套技术和装备呈日新月异变化势态,极大推动了海洋开发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拓展。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依赖海洋资源,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供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海洋生物技术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把传统的“狩猎”式渔业改造为新兴的“栽培”式和“放牧”式渔业;深海采油技术不仅加速了海洋油气业的发展,也加速了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使海洋油气业的产值达到占海洋开发总产值一半以上的水平。近代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采用多层次复合开发技术
由于海洋资源具有空间复合程度高的显著特点,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气田,水体是渔场,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资源的这种多层次、复合性及多功能性特点,使海洋资源开发往往出现多行业的立体化开发,以及对同一海区某种资源的争相开发。这种状况要求任何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基础功能和价值的客观了解与分析基础之上,即对该区全部的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空间与环境的)进行科学评价。要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的这种空间性特点,使海洋开发系统配套。
2.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作为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自然体,由于自身环境的复杂性、灾害的多样性,造成开发的艰难性。海洋资源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流动性,流动的海水可把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活动联系起来,在某一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必然影响到邻近海域,一旦开发不合理,破坏了某种海洋资源的生存状况,不仅对其他海洋资源的生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可能危及海岸带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之间的这种连带作用,使海洋资源开发暗含着极大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可影响全局和长远,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内涵的丰富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帮助人类解决陆地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各种困境,目前大量的海洋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海洋开发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关键要依靠海洋高新技术。没有一定的装备技术条件,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无法进行。现代海洋作业广泛地采用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它对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其多、其广、其高是其他行业很少能够与之比拟的。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高科技的支撑。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涉及许多行业,协调发展是客观要求
如石油、交通、水产、旅游、盐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陆地海上应协调与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海岸带实施开发时,绝不可仅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安排利用项目,必须综合论证,以决定取舍。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资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资源的协调发展,各部门的有机配合。为此,需要有高度的统筹协调,统一的规划,需要国家的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越高,这种协调功能越要加强,最终应形成综合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