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编校说明

本卷收录了《中国哲学史补》和《南渡集》之外,冯友兰在1949年前发表于报刊杂志上与哲学相关的单篇论文、短文或讲演稿。

冯友兰1949年前写作的单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别收录于第三卷《中国哲学史补》、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国哲学史补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诗文书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译著》这五卷内。其中,《中国哲学史补》和《南渡集》系冯友兰本人编定,前者收录与《中国哲学史》相关的哲学论文,后者则上编收哲学论文,下编收杂文。其余三卷俱为新编:未收录于前两卷的杂文和译作分别编入《三松堂诗文书信集》和《三松堂译著》,而未收录于前两卷的与哲学相关的单篇文章,则组成本卷——《中国哲学史补二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之名系第三版《全集》参照《中国哲学史补》之名新拟。冯友兰本人编定的《中国哲学史补》,收录的主要是能够补充与订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文章;而此次新编之《二集》,则范围较广,与冯氏“补”之本意有所不同。

《中国哲学史补二集》共收录文章八十五篇,其中有三十一篇系此前两版未收而第三版《全集》辑佚增补的文章,主要包括冯先生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或书评、中文论文的英文自译、在不同场合的讲演稿或由听者所作的讲演记录以及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单篇文章。

以下是按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的全部新增篇目:

1、BOOK REVIEW: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LIANG SHU-MING. SHANG-HAI.1922.)

2、一个新实在论的人生观——在北京学术讲演会讲演

3、THE PLACE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4、THE CONFUCIANIST THEORY OF MOURNING, SACRI-FICIAL AND WEDDING RITES

5、老子、《易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6、历史演化中之形式与实际

7、BOOK REVIEW:TAO, THE GREAT LUMINANT:ESSAYS FROM HUAI NAN TZU, WITH INTRODUCTORY ARTI-CLES, NOTES, ANALYSES(EVAN MORGAN.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1934)

8、朱子所说理与事物之关系

9、哲学与逻辑(摘要)

10、人的义务

11、人生中底境界

12、答陈序经先生

13、关于《新世训》

14、略谈哲学的用处

15、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一:新旧道德问题——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在重庆文化会堂讲

16、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二:道德功利问题——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一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17、当前的几个思想问题之三:一元多元问题——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

18、儒家哲学之批判——在华大讲演

19、革命哲学——中国固有哲学略述

20、论人生中的境界

21、人生中的境界

22、儒家的人生哲学

23、人生成功的因素——5月23日在立达中学向各中学学生讲演

24、论哲学方法

25、文化建设问题

26、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

27、新旧道德问题

28、AUTHOR'S PREFACE TO 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

29、新理学的趋势

30、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FUTURE WORLD PHI-LOSOPHY

31、THE PHILOSOPHY AT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这些新增篇目有一部分主旨相同或相近,例如关于道德的新旧问题、义利之辨、哲学的用处、人生的境界及儒家哲学思想等,考虑到这些文章写作或讲演的场合不同,措辞也有异,而且体现了冯友兰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集中的学术兴趣,我们不惮重复,将其一并收录。

不过也有一些辑佚成果最终未予收录:首先,一些文章作为专著中个别篇章的初稿或底稿,与专著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如《朱熹哲学》、《杨朱哲学》、《论人生中底境界》和《中国哲学的精神》等。其次,还有一些文章不仅主题是冯友兰反复讨论的,而且文章本身也过于简略。如1943年6月5日《燕京新闻》第9卷第30期记录的一篇题为《人生成功的要素》的讲演记录。此外,还有个别篇目是未经冯友兰本人审定的讲词记录,且内容不甚完备。如原载1948年10月10日《河大校刊》的一篇题为《各种科学的性质与哲学的关系》的讲演记录。

在辑佚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散失文章的线索。但由于各种困难,未能取得这些文章的底本,只得暂付阙如,现将篇目胪列如下,以俟高明:

1、《墨家之起源》(原载1935年5月12日《华北日报》)

2、《中国哲学之一个实际的应用》(原载1939年7月13日昆明《中央日报》)

3、《论中和》(原载1940年2月21日《云南日报》)

4、《人生中底境界》(原载1941年1月20昆明《中央日报》)

5、《中国社会的转变》(原载1941年2月9日《云南日报·星期论文》)

6、《抗战与中国社会思想》(原载1942年1月7日昆明《中央日报》)

7、《义与利》(原载1942年3月18《大公报》)

8、《中国传统哲学所求底理想生活》(原载1942或1943年8月15日《生活导报》第三十八期)

9、《中国哲学之精神》(在华大演讲,《燕京新闻》)

10、《战后中国的文化问题》(原载1946年1月27日昆明《正义报》)

11、《哲学家当前的任务》(原载1949年6月19日《进步日报·星期论文》)

12、《中国哲学之贡献》的中文原文

13、《中国哲学中之民主思想》的英文原文

至于编校情况,凡第二版《全集》已收录的文章,我们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复核了文章的原始底本;凡新增篇目,一律以原始底本为准。遇到同一篇文章被多次转载的情况,一般以发表时间最早、或最为正规的刊物为准。例如由“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训练班”编印的小册子《革命哲学——中国固有哲学略述》,又查得曾分别以《中国固有的哲学》、《中国固有的哲学略述》为题,刊于1943年第二卷第二期《经纬》、1943年《民族正气》创刊号和1944年《读书通讯》第九十五期等,我们选择以“中央训练团”编印的小册子作为底本。

本卷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老师的指导,特此致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