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继《顾随与现代学人》之后,林涛这一册新书《顾随和他的弟子》也将与读者见面,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父亲顾随自1920年走出北京大学的校园即登上教书的讲台,直到1960年谢世,在讲坛上整整度过了四十个春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册书,能展示出顾随的师者之风,展现出人世间本有的纯净、无私的师生情谊,且使读者穿过师生游处这一门径,从一个新的视角,走进顾随的生活天地、精神境界。
父亲一生的执教之地,不过青州、济南、青岛、天津、北京五处,而从他受教的弟子遍及海内外。他有渊博的学养、不同凡俗的学术识见、坦率且不失天真的性情、正直而忠诚的品格,再加上“顾随式”的讲授艺术,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爱戴与钦敬。父亲做人与作文都尊举一个“诚”字,他的为师之道亦以“诚”字为准。他与弟子的关系诚之又诚:以学业授人,以德业育人,“教”与“育”在他的教书生涯中水乳般融为一体。因而,他既享有“讲授艺术大师”的美誉,更享有一代“人师”的尊称。这一册《顾随和他的弟子》对顾随的师者风范、为师之道,从诸多侧面做出了简洁而切实的诠释。
但若依父亲自己来说,他只是以教书为业(甚至自言“教书是谋生的手段”),以教书为乐,从不曾想以之“赢得生前身后名”。父亲又本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世俗的应酬往来更为他所鄙弃,他只是把满腔正气、满怀真情、满腹诗书倾注给学生:
在济南女中,他把学生习作中的好句抄寄给友人,为弟子们的进步而欣喜、而骄傲;
在天津女师,他不顾军阀的训令,讲授进步的文学作品,引导初涉世事的女孩子们的人生道路;
初进燕园,他传道授业,精益求精,以致因劳心而咳血;
在沦陷了的北平,他坚贞自守,在课堂的黑板上,书写自己伤时念乱、寄慨遥深的诗词,与弟子们作内心无声的交流;
在新中国,他努力使自己赶上时代的脚步,开新课,谱新诗,参加学生课余的文学活动。
至于几十年如同一日,坚持字字句句地评改学生的习作,更见出他敬业精神之一斑……
一切一切都不求回报,桃李天下是他生命的价值,同时他也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对他来说,这就足够了。
他的众多弟子,尽管与老师的直接交往并不多,但终身以自己的老师作为精神与心灵的依托:
济南女中的沉樱(原名陈)是父亲当年“最得意的弟子”,她一生的文学之路深受老师影响;
天津女师的弟子颜一烟(原名颜毓芳),在生命的最后时日,卧室的书桌上仍摆放着1929年与老师作别时,老师赠与的一方小砚;
燕京大学的弟子吴华英,上世纪90年代已写有两篇忆念老师的文章,至2006年九十高龄之际,因不忍从顾师受教的经历被时光湮没,奋笔写了近八千字的长文,保存下生命中一段最珍贵的记忆;
中国大学的弟子高准,一直任教于大、中学校,他说每当自己讲课,发挥到淋漓尽致、进入到忘我的境地之时,就感觉是“顾先生的灵魂附了我的体”。
……
师生间的这些旧事,看似星星散散,内蕴却是沉甸甸的,且例数不尽。林涛这一册新书所记述的,是师生交游相处的几个富有代表性的特例。我们之所以选定顾随与他这七位弟子来落笔,绝不是以弟子的地位高低、名声大小为据,而是取决于现今积存的资料多少。我们切望,随着更多学人、读者的关注和钩沉,有关顾随及其弟子的话题,会不断丰富,不断充实。
2016年8月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