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7)

【译文】

现在所谓的孝,是仅仅能供养父母就行了。然而狗、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不能孝敬父母,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子游位列“孔门十贤”之一,他请教孔子孝的含义,孔子做出了这样具有思辨意义的回答——仅看表象而断定两种现象属于同一性质,是靠不住的。不含敬意爱意的喂养,与饱含人伦温情的奉养,表面上都是提供对方生存所需,但相差极远。这句话还存在另一种解释:如今所谓的孝,说是能够赡养父母便够了。然而,犬马也能服侍人,那能算孝吗?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敬爱服侍父母,与犬马有什么差别呢?不论何种解释,孔子都强调的是孝行当发自真心。

然而,人远比动物复杂,对待父母的方式也就千差万别:有人能给父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与父母融洽相处;有人能逗得父母笑口常开,但是物质提供不了多少;有人只会把钱物扔给父母,却毫无情感交流;有人对父母不闻不问,形同陌路……“不敬”之子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必有一点,就是两辈人之间的情感流动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父母养子女也好,子女待父母也罢,真心真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