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

【出处】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

【译文】

不学习礼,就不知道如何立身。

【解读】

陈亢(字子禽)对孔子的学说总是持怀疑态度。他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你从你父亲那里听到过与众不同的讲授吗?”孔鲤回答“没有”,然后就讲了著名的“过庭训”故事。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恭敬地快步走过。孔子将其叫住,问道:“学习《诗经》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你就不懂得怎样说话。”于是孔鲤学习了《诗经》。又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恭敬地快步走过,孔子将其叫住,问道:“学习礼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你就不知道如何立身。”于是孔鲤学习了礼。陈亢退下后很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知三件事:得知《诗经》很重要,得知礼仪很重要,还得知君子严格教育自己的儿子。”

儒家讲“礼、义、廉、耻”,“礼”排在第一位;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记·曲礼》中说:“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的本质。”又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可见礼强调的不仅仅是等级身份,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待人接物上的规则和规范。懂得礼、遵守礼是成就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