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策(传世经典·文白对照)
- 繆文远 繆伟 罗永莲
- 6023字
- 2021-03-28 06:32:22
卷一 东周策
一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周的九鼎,周君感到担忧,就告诉颜率。颜率说:“大王不要担心,我愿东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齐,对齐王说:“秦国不讲道义,想发兵夺取周的九鼎。周的君臣寻思,与其给秦,还不如给贵国。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五万,命大将陈臣思率领救周,秦兵于是撤回。
齐国向东周索取九鼎,周君又担心起来。颜率说:“大王不要焦虑,我愿到东方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依靠大国的仗义相助,周国上下得以保全,情愿献上九鼎,不知大国从哪条路运到齐国?”齐王说:“我打算向魏国借道。”颜率说:“不可以。魏国的君臣一心想得到九鼎,在晖台脚下、沙海边上反复策划,日子已经很久了。九鼎一进入魏国,肯定出不来。”齐王说:“我就另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行。楚国的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时间也很长了。九鼎一进入楚国,不可能出来。”齐王说:“我要从哪条路才能把它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敝国私下替大王担忧。九鼎可不像醋瓶酱罐,可以怀揣手提就到达齐国的,也不像鸟聚鸦飞、兔跑马奔,瞬息就可到达齐国。从前周人攻殷,得到了九鼎,一只鼎用九万人牵引,共用九九八十一万人,而辅助的兵卒和器具数量与此略等。如今即使大王有这些人,又从哪里走呢?我私下真为您担忧啊!”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把鼎给与齐国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大国,请快快决定运送路线,敝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齐王只好作罢。
二 秦攻宜阳
秦国进攻宜阳,周君对赵累说:“你认为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赵累回答道:“宜阳必定会被攻破。”周君说:“宜阳城方圆八里,拥有十万勇士,粮食储备几年都吃不完,韩国的相国公仲还有二十万军队,楚国大将景翠又率领兵马,逼近伏牛山前去救援,秦军必定会无功而返。”赵累答道:“甘茂寄居秦国,如果攻下宜阳立下功劳,他就会像周公旦那样长期执政;如果失败,他也就无法在秦国立足了。秦王不听群臣的意见执意攻打宜阳,如果宜阳没被攻破,他会感到耻辱。所以我认为宜阳必被攻破。”周君说:“您替我想想该怎么办?”赵累说:“您可这样对景翠说:‘将军的爵位已到了执圭的地步,官职也升到了上柱国,就算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可加官晋爵的了;如果打了败仗,就难逃一死。不如与秦作对,等秦军攻下宜阳之后您再进兵,秦国会害怕您攻打他的疲惫之师,必定会献出珍宝给您;而韩相公仲也会认为您是为救韩国而攻秦军的,也一定把珍宝全部献上。'”
秦军攻下了宜阳,景翠果然出兵。秦国害怕了,马上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了珍贵的器物。景翠既从秦国夺到了煮枣城,又从韩国得到了珍宝,因此很感谢东周。
三上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和西周开战,韩国打算出兵援助西周。有人为东周对韩王说:“西周是从前周天子所在的地方,有很多知名的器物和珍宝。如果韩国不出兵,既可以讨好东周,西周的珍宝也都会为韩国所有了。”
三下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冲突,西周想拉拢楚、韩两国。辩士齐明对东周君说:“我担心西周献宝给楚、韩两国,让楚、韩两国为本国向东周求地。您不如对楚、韩两国说:‘西周对向你们献宝的行动持观望态度。如果东周不急攻西周,那么,西周的珍宝就不会送进楚、韩。’楚、韩要想得到珍宝,就必须促使我们攻打西周。西周献出珍宝,就是我们为楚、韩争得了宝物,从而讨好他们,西周自然就削弱了。”
四 东周欲为稻
东周准备种稻,西周不放水,东周为此感到忧虑。苏子对东周君说:“请让臣去让西周放水,可以吗?”于是他去见西周君,说:“君王您的打算错了!现在不放水,那正好富了东周。他们现在都种麦子,没有种别的。君王如果要加害他们,不如放一下水,破坏他们的庄稼。一放水,他们必定会重新改种稻子;种稻以后,再断他们的水。那样,就可使东周民众完全依赖西周,从而听命于君王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也得到了两国的酬金。
五上 昭鱼在阳翟
韩相国昭鱼到了阳翟,周君将要派相国前往,相国不乐意去。苏厉就替他对周君说:“从前楚王与魏王会晤,君王您派陈封去楚国,派向公前往魏国;楚王与韩王相会,主君也曾派许公到楚国,派向公到韩国。现在昭鱼不是国君,您却派相国去;倘若他们的国王在阳翟,那么您又预备派谁去呢?”周君说:“好。”于是就打消了派相国前去的主意。
五下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国向东周借道去攻打韩国,东周君担心借了道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怕得罪秦国。史黡对东周君说:“您何不派人对韩国公叔说:‘秦国敢于渡过险隘来攻打韩国,是因为信任东周。您为何不把土地送给东周,派重臣出使楚国,这样,秦国一定会怀疑,不相信东周。如此,韩国就不会受到秦国攻打了。’您再对秦王说:‘韩国坚持要把土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听从了秦国的要求。”
六 楚攻雍氏
楚国进攻韩国的雍氏,周把粮食供给秦、韩两国,楚王对周室甚为震怒,周君为此感到忧虑。有人为周君对楚王说:“凭楚王的强大而迁怒于周君,周君就会害怕,定会联合他供应粮食的秦、韩两国,那就会使大王的敌手加强。所以大王不如赶快消除周君的顾虑。周君起初得罪了大王,后来又得到谅解,定会更加尽力地侍候大王了。”
七 周最谓吕礼
周最对秦臣吕礼说:“您为什么不使秦国攻打齐国呢?我可以使齐王让您做相国,您使齐国服从秦国,就可高枕无忧了。您如果再让我在魏国与齐国共同尊事秦国,那么天下都会处在您的控制之下了。您东边得到齐国的重用,西边得到秦国的尊重,齐、秦联合,那您定能长久受到重视了。”
八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东周相国吕仓推荐一位能言善辩的人给周君。前相国工师藉怕这人会诽谤自己,因此让人对周君说:“来人是个辩智之士,但是他的话不能相信,因为他喜欢诽谤别人。”
周昭文君免去了工师藉的相国职位,任命吕仓为相国,百姓很有意见。昭文君感到闷闷不乐。有人对昭文君说:“国家所做的一切,总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忠臣则会让百姓的批评和不满落在自己身上,让赞美归于主上。宋平公占用百姓的生产时间,要他们修筑高台,百姓怨声载道,这是因为没有忠臣替他掩盖过错。他的宰相子罕就辞去相位亲自担任司空监督百姓筑台,百姓因此不满子罕而颂扬宋平公。齐桓公在宫内开设七个集市,又弄来七百个歌伎,国民都极为不满。管仲故意设立一个小金库,用这个办法来掩饰齐桓公的过错,不是让百姓的批评落在自己头上吗?《春秋》上记载了大臣杀害君王的事有上百起,都是因为大臣获得赞扬的关系。所以大臣获得赞扬对国君来说并不是好事。因此说人多力量大,积累零星的土壤就堆成不可动摇的大山。”昭文君认为此话有理,就没有免去吕仓的相国职位。
九 温人之周
温地人来到东周,东周不让他进入。问他:“你是客籍人士吧?”回答说:“我可是周地的主人。”问他住的巷名,他回答不上,小吏就把他囚禁起来。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周人,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呢?”他回答说:“我年少时曾读过《诗》,《诗》上说:‘整个天下,无一处不是君王的领土;四海之内,无一人不是君王的臣民。’现在您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百姓,怎么会是客人呢?所以我说是主人。”周君就叫小吏把他释放了。
一〇上 或为周最谓金投曰
有人为齐相周最游说赵臣金投,说:“秦国因周最到齐国,就怀疑诸侯会联合攻秦,又深知赵国难与齐国交战,就担心齐、赵两国联盟,因此赵国必定先与秦国结成联盟。秦、齐两国结盟,则赵国必有灭国之灾。您不如拉拢齐国,帮助秦国进攻韩、魏,上党、长子都会为赵国所有。这样,您东边从秦国得到财宝,南边从韩、魏得到土地,阻止韩徐为东向攻齐,那么赵国就可与秦、齐联合了。”
一〇下 周最谓金投曰
周最对赵臣金投说:“您现在依靠秦国和强齐作战,如果能战胜,秦国就会使齐国听任它支配,不让它多割地给别国,听任诸侯互相混战;如果被齐国打败,赵国就会元气大伤,不得不听任秦国摆布。秦国完全夺取韩、魏的上党地区,太原以西都会被秦国拥有。秦国占有天下一半的土地,掌握了齐、楚和三晋的命运,这会导致赵国覆亡,也会危及您的生命,这是怎么考虑的啊!”
一一上 右行秦谓大梁造曰
右行秦对秦国的大梁造说:“如果秦国决心要取得称霸称王的地位,不如广泛收罗东周、西周那些善于辩论并富于才智的人。”他又对周君说:“最好派善辩和有才能的人到秦国去,争取强秦的支持。”
一一中 谓薛公曰
有人游说薛公田文说:“周最与齐国的关系很深,可是齐王还是罢了他的官。齐王听信祝弗的话,任用吕礼为相,为的是要和秦国结盟。秦、齐两国如果结盟,祝弗与吕礼就会被重用。他们如被齐国重用,那秦国就必然轻视您。您不如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促使赵国与秦、魏两国结盟,并联络周最以加强自己的势力。这样就可使齐王违反秦、齐两国的盟约,又可防止诸侯攻齐的态度有变。齐国没有秦国支持,则诸侯就会联合对付齐国,这样,祝弗在齐国就待不下去,齐王还有谁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呢?”
一一下 齐听祝弗
齐王听信祝弗的建议,排斥周最。有人对齐王说:“您驱逐周最、听信祝弗的主意、任命吕礼为相,是想深深地和秦国结盟。秦国如果得到各国支持,定会坚定地进攻齐国。如果秦、齐两国联盟,那赵国会担心自己受到进攻,就会立即出兵攻打齐国表示联秦。秦联赵攻齐或联齐攻赵,其结果都对秦国有利,秦必持攻齐的态度不变。所以,听信祝弗就是和各国站到了对立面。”
一二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曰
苏厉为周最对苏秦说:“您不如要齐王采纳周最把齐地割让给魏国的建议,赵国必定害怕,就会和齐国联合,这样,您就可以凭借实力完整的齐国与强楚联盟,此事由您来主持。如果要找周最的麻烦,那么,保全齐国是您的功劳,而割让土地的事,就归咎于周最了。”
一三 谓周最曰
有人对周最说:“仇赫做宋的相国,是要看看秦国能否和赵、宋两国共同击败韩、魏、齐三国。如果三国不败,他将使赵、宋与韩、魏、齐三国联合,来孤立秦国。同时他也要看看韩、魏两国与齐国的关系:如果三国关系不牢靠,他就要让赵、宋两国与秦国联合攻击三国,那他只是利用赵、宋两国使自己获利而已。您何不派人对韩、魏两国的国君说:‘想让秦、赵两国互相欺骗吗?最好让周最兼任韩、魏两国的相国,借以表示齐和韩、魏两国关系牢不可破。这样,秦、赵两国必然互不信任,而争相与韩、魏联合了。'”
一四上 为周最谓魏王曰
有人为周最对魏王说:“秦国知道赵国害怕和齐国作战,它又担心齐、赵两国结盟,所以一定会暗中帮助并加强赵国的力量。可是赵国不敢先和齐国交战,因为它害怕秦国不是真心和自己结盟,将会先倒向齐国。秦、赵两国都想争取齐国和自己结盟,这样,大王就会没有人在齐国为您说话了,这是不好的。大王不如让周最离魏,通过他拉拢齐国,如因秦急于向东方出兵就去攻齐,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一四下 谓周最曰
有人对周最说:“魏王把国家委托给您,是希望您联秦攻齐。薛公田文背叛故君,抛弃故乡薛地,不顾其先君的墓所,而您却仍然忠齐,追求不切实际的美行,怀念和齐王的君臣之义,不同意攻齐,并因此惹怒强秦,这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对魏王、薛公说:‘请同意我为了大王返回齐国,秦、赵两国无力伤害齐国。如果形势有变,臣请您去解救齐国;如果没有变化,大王即率兵伐齐。臣和齐王是旧交,臣如在魏,秦、赵将怀疑魏暗中和齐交往,这样不行。大王对我的恩赐甚厚,我返归齐国,大王就不会因为我的关系而受到牵累了。'”
一五 赵取周之祭地
赵国夺取了东周的祭地,周君因此而担忧,把这事告诉郑朝。郑朝说:“君王不必忧心,请让臣用三十金再取回祭地。”周君就给了他三十金,郑朝把这三十金给了赵国的太卜,把祭地的事告诉他。后来,赵王病重,要太卜占卜问病。太卜埋怨说:“这是东周那块祭地的鬼神在作怪。”于是赵王就把祭地归还给了东周。
一六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周人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对东周君说:“君王的国家很小,即使把全国的珍宝、珠玉都拿来侍奉诸侯,又会有什么用,您不能不考虑一下啊!譬如设网捕鸟,把网张在没有鸟的地方,整天也不会捕到一只鸟;网张在鸟很多的地方,又会把鸟吓跑;一定要把网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这样才能多捕到鸟。现在君王如果网罗有地位的人,他们会不屑于为您所用;如果网罗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他们没有什么用处,又白费了钱财。我觉得君王一定要网罗那些现在看起来还穷困潦倒,将来可能飞黄腾达的人,这样才能实现您的愿望。”
一七 周共太子死
周君的共太子死了,有五个非正妻所生的庶子,周君都很宠爱,尚未确定立谁为太子。司马翦对楚王说:“大王为何不趁此机会多多资助公子咎,并请求周君立公子咎为太子呢?”左成对司马翦说:“如果周君不答应,这不仅使您太难堪,而且也会影响楚、周两国的正常关系。倒不如对周君说:‘您准备立谁为太子,事先可暗中打个招呼,我好让楚王多给他土地来支持他。'”
公若想做太子,因此派人对楚相的车夫展子和小臣空说:“君王像是想让公若为太子,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留在楚国,将对相国不利。”相国于是支持公若立为太子。
一八 三国隘秦
韩、赵、魏三国和秦对峙,东周派相国前往秦国,由于秦对周相意存轻视,因而滞留不进。有人对周的相国说:“秦对您的态度如何尚不明朗。秦想了解三国的情况,您不如赶快去见秦王说:‘我愿为大王刺探东方各国的变化。’这样,秦王必然重视您。重视您也就是对周重视,周、秦关系就亲密了。齐国重视周,则本有周最和齐国的亲密关系在,周处在秦、齐两国之间,将能始终和它们保持良好的邦交。”
一九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
昌他从西周逃到东周,把西周的国情全都泄漏给了东周。东周君非常高兴,西周君大为恼怒。冯且对西周君说:“我能杀掉昌他。”于是西周君就给冯且金三十斤。冯且派人拿着三十金和一封给昌他的密信,去找昌他,准备悄悄交给昌他的信上说:“告诉你昌他:事情要能办成,就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立刻返回!时间长了,一定会泄漏,就会白白送死。”冯且又派人告诉东周边防人员说:“今晚有奸细要进入国境。”侦察人员果然捕获了送密信的人,搜出了那封信,交给了东周,东周立即杀了昌他。
二〇 昭翦与东周恶
楚臣昭翦和东周闹得很僵,有人为东周游说昭翦:“我私下为您考虑,颇为您的安全担心。”昭翦问:“此话从何说起?”这人说:“西周讨厌东周,很想东周和楚国的关系闹僵,西周定会派人暗杀您,扬言说这是东周干的,使楚王对东周不满。”昭翦说:“您的看法不错。我又担心东周派人杀我而把事情诬栽到西周身上,使楚对西周不满。”昭翦急忙和东周握手言欢。
二一 严氏为贼
严遂派人行刺韩傀,阳坚参与其事。事后,阳坚经东周逃亡,周君留他住了十四天,然后用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把他遣送出境。韩国因周放走了刺客,派人责备周君,周君感到为难。有人对周君说:“不如干脆告诉韩国说:‘寡人知道严遂暗杀韩相的事件,也知道阳坚参与其事,所以把他拘留了十四天,听候您的命令。敝国弱小,不能让刺客逗留境内,您又迟迟没有派人前来,我只好把他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