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铁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陈桐生译注
- 2字
- 2021-03-03 17:24:20
卷三
园池第十三
【题解】
本篇记载大夫与文学在天子诸侯园池存废问题上展开的论争。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中,我们看到汉代天子诸侯的山林苑囿是何等富丽壮观。这些园林池苑既满足天子诸侯的游乐田猎需求,同时园池的经营收入又作为天子诸侯的“小金库”,用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文中大夫陈述朝廷经营园池山海的经济意义,认为罢园池会导致国家财政困乏。文学则主张制民之产,维护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方式,要求朝廷将园池还归于民,朝廷所做的仅限于征收赋税,认为这样做会使上下丰饶,避免出现国富民穷的现象。
大夫曰:“诸侯以国为家(1),其忧在内。天子以八极为境(2),其虑在外。故宇小者用菲(3),功巨者用大(4)。是以县官开园池(5),总山海(6),致利以助贡赋(7),修沟渠,立诸农(8),广田牧(9),盛苑囿(10)。太仆、水衡、少府、大农(11),岁课诸入田牧之利(12),池籞之假(13),及北边置任田官(14),以赡诸用(15),而犹未足。今欲罢之,绝其源,杜其流,上下俱殚(16),困乏之应也(17),虽好省事节用,如之何其可也(18)?”
【注释】
(1)国:封国。家:统治区域。
(2)八极:八方。境:边境。
(3)宇:疆土,一说为器宇。菲:少,薄。
(4)功:功用。巨:大。
(5)县官:朝廷,官府。园池:园林池苑。
(6)总:统一管理。山海:山林河海。
(7)致利:获取财利。助:补助。贡赋:赋税。
(8)诸农:诸位农官,指大司农属官,如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等。
(9)广:拓展。田:田园。牧:牧场。原作“收”,据王先谦说校改。
(10)盛:增设。苑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地方,大的叫苑,小的叫囿。一说,养鸟兽曰苑,苑有垣墙叫囿。
(11)太仆:掌管牧场的官员。水衡:水衡都尉,掌管水泽的官员。少府:掌管山林池海税收的官员。大农:大司农。
(12)岁课:按年交纳的赋税。诸入:各项赋税收入。田牧之利:田园牧场的财利。牧,原作“收”,据王先谦说校改。
(13)籞(yù):帝王的禁苑。假:出租。
(14)及北边置任田官:本句多一“任”字,据卢文弨说校删。田官,屯田官员。
(15)赡:供给。诸用:国家各项开支。
(16)殚:竭尽。
(17)困乏:贫困。应:效应。
(18)如之何其可:怎么可以。
【译文】
大夫说:“诸侯以封国为家,他们所忧在封国之内。天子以八方之极为边境,他的忧虑在国都之外。因此国土面积小的诸侯费用少,功用巨大的天子费用多。所以朝廷广开园林池苑,委派官员统一管理山林河海,获取财利来弥补赋税的不足,朝廷组织民众修筑沟渠,设立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等各种农官,拓展田园牧场,增设畜养禽兽的苑囿。太仆、水衡、少府、大农各位农官,他们每年征收的各种赋税收入,加上田园牧场的财利,陂池禁苑出租的租金,以及北边设置屯田官的收入,全都用来供给国家各项开支,如此尚且不够。如今文学想取消园池,这将会断了国家的财源,杜绝了财富流通,上下财路一起枯竭,国家贫困效应随之而来,即使努力减省事务,节省费用,又怎么可以呢?”
文学曰:“古者,制地足以养民(1),民足以承其上(2)。千乘之国(3),百里之地(4),公侯伯子男(5),各充其求赡其欲(6)。秦兼万国之地(7),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赡(8),非宇小而用菲,嗜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9)。语曰:‘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有肥马,路有人。’(10)今狗马之养,虫兽之食,岂特腐肉肥马之费哉(11)!无用之官,不急之作(12),服淫侈之变(13),无功而衣食县官者众,是以上不足而下困乏也。今不减除其本而欲赡其末(14),设机利(15),造田畜(16),与百姓争荐草(17),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18)。夫男耕女绩(19),天下之大业也。故古者分地而处之(20),制田亩而事之(21)。是以业无不食之地(22),国无乏作之民(23)。今县官之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24),而利归权家(25)。三辅迫近于山、河(26),地狭人众,四方并凑(27),粟米薪采(28),不能相赡(29)。公田转假(30),桑榆菜果不殖(31),地力不尽(32)。愚以为非。先帝之开苑囿、池籞,可赋归之于民(33),县官租税而已(34)。假税殊名,其实一也。夫如是,匹夫之力,尽于南亩(35),匹妇之力,尽于麻枲(36)。田野辟,麻枲治,则上下俱衍(37),何困乏之有矣?”
大夫默然,视其丞相、御史。
【注释】
(1)制地:制定田地制度,如周代有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2)承:供养。
(3)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先秦时期,人们按照拥有兵车数量来衡量诸侯国的大小。
(4)百里之地:为公、侯级别的诸侯国。
(5)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的诸侯。《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6)充:满足。赡:赡养。
(7)兼:兼并。万国:实指山东六国,万国是夸张的说法。
(8)赡:满足。
(9)嗜:原作“者”,据王利器说校改。堪:胜任。
(10)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jiù)有肥马,路有(něi)人: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厩,马棚。,通“馁”,饥饿。
(11)特:单独。肥马:原作“秣马”,据王利器说校改。
(12)作:兴作,工程。
(13)服淫侈之变:姚范说,“服”字之上可能脱三字。
(14)本:指造成国家财用不足的根源。末:末节,指通过园池兴利。
(15)设:设置。机:机构,指上文盐铁、酒榷、均输、平准各种兴利机构。利:财利。
(16)造:兴造,开辟。田:牧场。畜:饲养牲畜。
(17)荐草:茂盛的牧草。
(18)明主德:宣传君主恩德。相:辅助。
(19)绩:纺织。
(20)处:居住。
(21)制:原作“利”,据郭沫若说校改。事:耕种。
(22)业:产业。不食之地:指未曾耕种的土地。
(23)乏作之民:不务正业的民众。
(24)鄣:同“障”,阻塞,指筑堤蓄水。假:出租。
(25)权家:权贵家族。
(26)三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山:华山。河:黄河。
(27)并凑:辐凑,聚会。
(28)粟米:粮食。薪采:柴火。采,原作“菜”,据张敦仁说校改。
(29)赡:充足。
(30)转假:转租。
(31)殖:种植。
(32)地力不尽:不能充分使用地力。
(33)赋归:归还。
(34)租税:用作动词,征收租税。
(35)南亩:泛指田地。
(36)麻枲(xǐ):麻的总称。
(37)衍:丰饶。
【译文】
文学说:“古时候,朝廷制定田地制度,足以养活民众,民众足以供奉上司。拥有千乘兵车的诸侯国,方圆百里的土地,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各自都能满足生活欲求。秦王朝吞并山东六国土地,拥有四海财富,可是秦始皇之意并不满足,这并不是因为国土狭小,费用不足,而是由于秦始皇嗜欲太多,民众不能承受他的欲求。谚语说:‘宫廷厨中有腐肉,国内路边有饥民,宫廷马厩有肥马,道旁却有饥饿人。’如今朝廷狗马的饲养,鸟兽的喂食,岂止是腐肉肥马的费用呢!无用的官吏,不急需的工程,荒淫奢侈之风变化多端,没有功劳却从朝廷领取俸禄的人太多,因此朝廷财用不足,底层民众生活困乏。现在朝廷不减除造成财政不足的本源,却想从园池末节上求得富足,设置机构兴利,开辟牧场养畜,与百姓争夺饲养草料,与商人争夺利润,这不是用来宣传君主恩德、辅助国家的正确之道啊!男耕女织,自古是天下的大业。因此古代划定区域让民众居住,制定田亩制度让民众耕种。所以产业上没有不曾耕种的土地,国家没有不务正业的民众。现在朝廷广泛开辟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塞、出租的名义,而利益却归于权贵私人家族。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三辅靠近华山、黄河,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四方人众集中到京师,粮食柴火,不能满足。朝廷将公田转租,桑树、榆树、蔬菜、水果不能得到充分种植,地力没有得到充分使用。我认为朝廷这些政策错了。先朝皇帝所开辟的苑囿、池陂,可以将它们归还给民众,朝廷只需征收租税而已。转租公田,与征收赋税,虽然名称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如果这样做,那么匹夫的气力,都会全部用在田地之上,匹妇的气力,就会全部用在纺织之上。田野得到开辟,丝麻得到纺织,那么国家和民众都会丰饶,哪里会有财用困乏的现象呢?”
大夫默不出声,看着丞相、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