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跟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理

民间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它的意思是说,对着牛弹琴,牛根本就不懂得欣赏优美的琴声。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和孩子交谈,那么也无异于对牛弹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亲子沟通达到预期效果。

3-4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变化快,热衷于反抗

在3-4岁期间,孩子先是情绪平稳,和善友爱,继而变得焦虑,进入叛逆期。在刚刚进入三岁时,孩子非常快乐。他很喜欢分享,也善于接受外界的信息,安全感很强,因此心绪平静。他彬彬有礼,总是面带微笑,哭泣的次数大大减少。对于爸爸妈妈的要求,他总是能够快乐地接受,即使有些不情愿,也不会歇斯底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味逢迎,失去自我。在此过程中,他能够感知到自己正在不断成长,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年龄段,他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喜欢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他都会说“我们”,因为这个词语意味着依赖和分享。他既依赖他人,也喜欢和他人分享。至此,他最喜欢且最依赖的人依然是妈妈。

正当爸爸妈妈暗自庆幸孩子从小魔头变成小绅士、小淑女时,孩子突然间又变了。因为,在你们不知不觉间,他已经顺着时间的长河流淌到生命的另一阶段。这个阶段,生命的河流就像从平静舒缓,突然进入激流和漩涡。孩子进入三岁半后,他们变得不再顺从乖巧,而热衷于反抗。在辛苦养育孩子的爸爸妈妈眼中,此时的孩子仿佛故意和他们做对,处处不让他们顺心。这个阶段,亲子之间特别容易发生争吵。以前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孩子都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睡觉等。最让爸爸妈妈沮丧的是,在之前三年多时间里总结出来的应对孩子的方法,如今全都失效了。究其原因,亲子冲突除了孩子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之外,还因为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事实却是,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反复,并没有顺理成章地继续朝着成熟发展。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到孩子四岁前后。在此期间,爸爸妈妈要多用心观察孩子。

吉吉三岁半了。最近,妈妈发现她变化特别大。原本,在吉吉进入三岁之后,妈妈每天都在庆幸女儿变得乖巧顺从了,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哭个没完了。然而,好景不长,从进入三岁半开始,吉吉又像是变了一个人。她变得和小时候一样,不爱穿衣服,赖床。每天早晨,妈妈做好饭喊吉吉起床,都像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因为幼儿园离家比较远,所以妈妈看着哭个没完没了也不愿意穿衣服的吉吉,总是要抓狂。每天早晨,看着一脸泪水的吉吉,妈妈都是一头汗水。

有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了吉吉去小区广场玩。在那里,吉吉遇到了好朋友珠珠,吉吉妈妈也和珠珠妈妈站在一起聊了起来。珠珠比吉吉大一岁,当吉吉妈妈满含苦恼地说出吉吉最近的“恶劣行为”时,珠珠妈妈马上感同身受,她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吉吉妈妈:“没关系的,慢慢熬吧,等到孩子四岁之后就好多了。我家孩子三岁半到四岁期间,也特别矫情,还很固执,我简直怀疑她是我的冤家呢!”和珠珠妈妈聊天之后,吉吉妈妈意识到吉吉也许在经历特定的成长阶段,因而查阅了孩子心理发育的相关资料,决定改变对待吉吉的方法。

第二天清晨起床,吉吉依然不配合。这时,妈妈说:“吉吉,等你穿好衣服,我们一起去麦当劳吃早餐吧!”吉吉马上高兴地一跃而起,还央求妈妈快点儿帮她穿衣服。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一直在和吉吉聊一些高兴的话题,吉吉情绪很好,再也不像平时那样哭哭啼啼地去幼儿园了。偶尔吉吉表现出不想去幼儿园的意思,妈妈也马上赞扬吉吉:“吉吉真是特别棒呢,是妈妈的骄傲。吉吉比小妹妹表现好,小妹妹总是哭,吉吉却始终笑眯眯的,让妈妈心情也很好。”

对待三岁半的吉吉,妈妈从苦恼转变成顺从地接受从而和孩子沟通很顺畅。只有接受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特征,爸爸妈妈才能少一些烦恼,让自己开心地陪伴孩子成长。试想,如果吉吉妈妈一直都怀着排斥、抗拒或者不耐烦的心情对待吉吉,那么吉吉的叛逆、对抗一定会愈演愈烈。与其抗拒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状况百出,不如接受孩子的一切,陪伴孩子一起走过成长的各个阶段。

对于三岁半的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表现得非常固执,并非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小小的心灵正在经受焦虑的煎熬。随着经验的增加,他们再也不像两岁多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可以毫不犹豫地从高高的地方一跃而下。现在的他们,更加了解外界,更加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甚至搭积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使辛辛苦苦搭建好的高楼大厦坍塌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他们甚至连说话都不如半年前流利,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流畅地组织语言并且一气呵成地说出来。很多父母都因为三岁多的孩子突然有些结巴而感到担心,其实,这只是孩子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孩子的不安全感体现在很多方面,爸爸妈妈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

孩子们三岁半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喜欢自己成为主宰。他们甚至学着对爸爸妈妈发号施令。很多妈妈都在孩子三岁半时倍感挫折。有些妈妈甚至会故意逃避,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养育,这样孩子就不能恃宠而骄了。当然,这种教养方式是不恰当的。妈妈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养育三岁半的孩子就很简单,很省心。

4-5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自我意识萌发,希望独立

在经历了一岁左右的断奶期之后,孩子在4-5岁时,迎来了心理断奶期。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一旦过了四岁,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他成长的各个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更强,尤其是行动力,简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从婴儿到幼儿的迅速转变。你会发现,四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洗漱、穿衣,但是到了四岁半左右,他们已经基本能够自理了。他们早晨起床之后按照每日既定的秩序,穿衣、洗漱、吃饭等。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与孩子聊天的妈妈,你还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有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只会说简单的词语,而是开始大量使用形容词等,说话更加生动。他们的表达能力迅速提升,甚至可以把自己一天的日程都讲给你听。

进入四岁之后,孩子有了“朋友”的概念。他们往往会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许是同性,也许是异性。他和朋友会进行简单的交往,朋友对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你细心地听到年纪相仿的孩子在一起聊天,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段时间内,孩子更加希望独立。他们希望能自作主张做一些之前爸爸妈妈不允许他们做的事情。当然,为了避免被惩罚,他们也会控制自己,不触犯规则。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你让孩子付钱,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家里需要倒垃圾的时候,如果你让孩子去楼下扔垃圾袋,他会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如果幼儿园离家很近,你也可以让他独自去上学,那样他一定觉得自己瞬间变成了男子汉。在这段时期,如果爸爸妈妈用心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很强。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都是忙碌而慌乱的。妈妈不但要给乐乐和爸爸做饭,还要送乐乐去幼儿园。这天早晨,爸爸提前出发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乐乐。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乐乐终于刷完牙,洗完脸,也吃完饭了。这时,妈妈先帮乐乐穿好外套,自己才去穿外套。乐乐等得不耐烦,问:“妈妈,您好了没有啊?我要走了哦!”妈妈着急地说:“别催啦!”过了十几秒钟,乐乐又喊:“妈妈,您好了没有啊?”妈妈又气又急地开玩笑说:“你走吧,你自己走吧!”一分钟之后,妈妈穿好衣服走出家门,突然发现乐乐居然没有站在楼下等她!

惊慌之余,妈妈脑海中一片空白,但好歹没有失去理智。她骑上自行车,急忙顺着日常走的路开始找乐乐。一直走到三四幢楼之外,妈妈才看到乐乐的身影。他穿着宝蓝色羽绒服,戴着帽子和围巾,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再往前就是小区里的路了,会有车辆。妈妈原本想喊乐乐一声,又想观察他会不会过马路,就一路尾随。还好,乐乐左看看右看看,看到没有车辆,便迅速小跑着通过了道路。这时,妈妈依然在后面尾随,突然听到乐乐在唱歌。妈妈忍俊不禁,就在这时,乐乐回头张望,看到了妈妈。

妈妈把乐乐抱到自行车后座上坐好后问道:“你怎么自己走了?”乐乐沾沾自喜地说:“您不是让我先走嘛!”妈妈说:“傻孩子,你一个人上学会害怕吗?”乐乐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说真的,还是有点儿害怕的。不过,我一唱歌,就没那么害怕了,所以我就边唱歌边走。”妈妈表扬乐乐:“妈妈看到你过马路了,你还是很有安全意识的。你左看看右看看,没有车才过的,对吧?”乐乐喜滋滋地点点头。妈妈温柔地说:“不过,妈妈认为你还太小了,路上车太多,应该等妈妈送你。等你长到9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上学了。”听到妈妈的话,乐乐无限憧憬着9岁之后独立上学的日子。这次之后,乐乐越来越独立了。

在这个事例中,乐乐的独立意识已经萌芽了。乐乐的妈妈很聪明,她没有劈头盖脸地数落乐乐,而是表扬了乐乐,认可乐乐过马路的表现。只有这样,乐乐才乐意把妈妈的意见和建议听到心里去。

每个孩子到了四岁之后,都会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想再安分地守在爸爸妈妈身边,而想要独立去干很多事情,尝试新鲜的事物。如果能够事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就会理解孩子的所言所行,更好地引导孩子。一味地压制或者管制,并不能让孩子更加听话。反而,要想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就一定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

大多数四岁的孩子还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一行为过度。他们似乎很容易激动和冲动,比如,他们气急败坏的时候会说脏话,吐口水,还会打人。当然,高兴的时候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会大肆庆祝,甚至给别人带来麻烦。不管是哭还是笑,四岁的孩子都那么热烈奔放。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很夸张,例如他们喜欢说“比天还高”“比宇宙还大”“比魔鬼更可恶”。似乎只有这样极端的形容,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你知道四岁孩子总是喜欢这样夸大其词,你就会渐渐适应他们夸张的表达方式。

也许这么说,父母一定会很担忧。四岁的孩子这样冲动顽皮,如何才能变得懂事呢?不用担心,孩子到五岁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乖巧。这个过程,是在孩子自身的成长中完成的,无须外界过多的干扰。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他突然就乖巧懂事了,能够平静地讲道理,做事情也更加有分寸。这就是成长的奥秘。

5-6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感情相对稳定,渴望关爱

对于孩子的成长经历而言,5-6岁是比较稳定的时期。5-6岁的孩子,非常温顺乖巧,也很安静。他们不再那么叛逆,凡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更完善,甚至可以对自己做出评价。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再一味地相信爸爸妈妈的评价。这个时期的他们,变得更加客观,能够从几个方面看待问题,开始有自己的思考。

相比较小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感更加稳定。这一点,从他们的人际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了稳定的朋友,每天都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的感情也更加内敛,如果说以前摔倒了会马上号啕大哭,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承受。他们摔倒了,会忍着疼,尽量不哭出来。他们喜欢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并且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5-6岁的孩子开始对婚姻敏感。他们最先想要嫁给爸爸或者迎娶妈妈,渐渐地开始喜欢身边的小朋友,并且公开讨论自己要和谁结婚。甚至,他们对选择与谁结婚,还会有自己的考量和权衡。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数字更加敏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他们很喜欢把数学运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买菜的时候让他付钱,或者去超市的时候让他结账,对他都是很好的锻炼。

六岁的闹闹有了一个小妹妹。小妹妹刚刚诞生时,闹闹兴奋极了,不管看到谁,都会炫耀自己有小妹妹。然而,没过两个月,闹闹就不喜欢小妹妹了。原来,全家人在照顾小妹妹的时候,忽略了闹闹。虽然闹闹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漱,自己吃饭,但是,他还是感受到自己被冷落了。

有一天,爸爸刚刚下班回来,就去卧室抱起小妹妹。这时,闹闹再也忍不住委屈的泪水,说:“你们只关心小妹妹,只抱她,不抱我。”听到闹闹吃醋了,全家人都笑话他,说:“你都六岁了,是个男子汉,怎么还要抱呢?你可以自己走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小妹妹很小,还不能自己走路啊!”闹闹一言不发,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门。后来,妈妈意识到闹闹也许很失落,就去看闹闹。不想,闹闹正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伤心地哭呢。妈妈问:“闹闹,你为什么哭啊?”闹闹难过地说:“妈妈,您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们怎么会不爱你呢?”闹闹又问:“那您为什么抱小妹妹,不抱我呢?妈妈,您可以抱我吗?”这次,妈妈没有笑闹闹有了小妹妹之后行为退化,而是坐在闹闹身边,把闹闹抱在怀里,一本正经地告诉闹闹:“闹闹,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不管我们有几个孩子,我们最爱的就是你,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孩子。你是妹妹的哥哥,你也应该和爸爸妈妈一起爱妹妹,好吗?”听了妈妈的话,闹闹开心地笑了。

在这个事例中,闹闹吵着也让爸爸妈妈抱,并非是为了争风吃醋,而只是想验证爸爸妈妈是否像爱小妹妹一样爱自己。如果家里人一味地说闹闹已经长大了,不用抱了,那么闹闹一定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其实,孩子的心思是很细腻的。只需要抱抱他,他心里的疑虑就会解开,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使没有小妹妹,爸爸妈妈也是应该多多拥抱六岁的闹闹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是在“作”。实际上,孩子说出的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太粗心,那么孩子稚嫩的心灵也许就会因此受到伤害,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5-6岁的孩子,非常安静内敛,也充满爱心。要想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爸爸妈妈就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心,这样他才能更加快乐幸福。

6-7岁孩子的身心特征:内心充满矛盾,行为两极化

和5-6岁的孩子相比,6-7岁的孩子简直判若两人。他不再像五岁时那么安静内敛,而是变得非常纠结,犹豫不定。他处于不断地快速变化之中,更加勇敢坚强,成熟独立,也更富于冒险精神。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很纠结。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总会产生一种冲动,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要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走过六岁是很艰难的一段心路历程。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他都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在选择的时候,简直就像患了选择恐惧症。就像一个贪心的人想要鱼和熊掌兼得一样,六岁的孩子也希望面面倶到。然而,生活逼着他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不管过程多么艰难。在大事情上,一旦做出选择之后,六岁的孩子又表现得非常顽固,很难改变主意。与此相反,在小事情上,他总是颠来倒去地选择,纠结不已。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其实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现实情况,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清晰地权衡利弊,进行比较,最终拿定主意。

六岁的孩子还存在视觉颠倒的现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在写字的时候,总是颠倒笔画或者字母。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教育学家建议推迟孩子的读写训练。因为,视觉颠倒对于孩子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爸爸妈妈恍然大悟地说:“难怪呢,孩子写字总是颠倒笔顺。”唯有了解,才能理解。

这个周末艳阳高照,妈妈决定带嘟嘟去游乐场玩。听到这个好消息,嘟嘟一蹦三尺高,因为他很早以前就期待去游乐场。

玩了半天,嘟嘟有些累了,妈妈决定带嘟嘟去吃饭,休息之后下午再继续玩。他们来到一家餐厅,嘟嘟要了一份三杯鸡米饭套餐。这时,妈妈问:“嘟嘟,你想吃一份冰淇淋吗?”嘟嘟当然想吃啦。不过,在选择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时,嘟嘟纠结了。他先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巧克力味道的。”不过,他马上又说:“也许,香草口味的也不错吧!“那么,你到底想吃什么口味的呢?”妈妈疑惑了。嘟嘟沉思片刻,又说:“还是巧克力味道的吧,我喜欢吃巧克力。”看到嘟嘟犹豫不定的样子,妈妈建议:“要不咱们还是先吃饭吧,等吃完饭,你想好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咱们再买。买得早呢,也会化掉。”嘟嘟表示同意。

吃饭时,妈妈问嘟嘟:“嘟嘟,你到底想买哪种口味的冰淇淋呢?”嘟嘟为难地说:“我喜欢吃巧克力味道的,不过,香草味的应该也不错,都很好吃。”妈妈继续说:“我觉得是这样的。咱们家里有很多巧克力,你也经常吃巧克力。香草味道的呢,家里很少有机会吃。”嘟嘟想了想,说:“妈妈,我就吃香草味道的吧,因为我回家之后还可以吃巧克力呢!”看到嘟嘟释然的样子,妈妈也开心起来。

嘟嘟这么纠结,就是因为他处于六岁的纠结阶段。他犹豫不决,既想吃巧克力味道的,也想吃香草味道的,几乎无法取舍。不过,在妈妈的分析下,他意识到自己回家也可以吃巧克力,就没有必要再吃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了,不如尝尝平日里不常吃的香草口味的,一定会是很愉快的感受和体验。就这样,嘟嘟顺利做出了选择。

面对孩子的纠结,妈妈没有感到不耐烦,也没有催促,而是帮助孩子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取舍。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学会选择时如何思考衡量,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孩子因在仓促之中做出选择而感到后悔。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否也发现孩子在六岁前后表现出的纠结呢?千万不要厌烦地催促孩子或者嫌弃孩子,只有给予他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引导,孩子才能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7-8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谨小慎微,安静内敛

七岁的孩子就像是胆小谨慎的小鹿,充满灵性,安静内敛。他们总是很“担心”,担心作业没有完成好,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担心好朋友不理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对于孩子的追求完美,爸爸妈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当然,在担心自己的同时,他们也很担心别人伤害他们。因此,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好人。虽然如此,他们依然在成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也愿意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加渴望独立。在这个年龄段,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制。切勿动辄就对孩子大呼小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在度过漫长艰难的六岁之后,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终于不再纠结了,孩子可以享受沉静安宁的童年,他们也不再提心吊胆了。然而,他们却开始退缩,不再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处处谨小慎微。最让人着急的是,他们似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躲到世界的某个角落中,与世隔绝,才能感到安全。和六岁时的开放相比,七岁的孩子自闭得让人担忧。

与此同时,七岁的孩子也变得更加勇敢。曾经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开始从理智的角度接受。例如,六岁的时候他曾经因为看牙医而歇斯底里,但是七岁的他已经能够相对冷静地面对牙医了。他说:“如果不看牙医,我的牙就会一直疼。必须接受牙医的治疗,我的牙才能止住疼痛。”也许是因为激动亢奋的时候太少,七岁的孩子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例如,一个七岁的男孩说:“我不想活了,我太倒霉了。”询问之后你会发现,他不想活的原因就是因为和一个不喜欢的孩子同桌。

尽管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七岁的孩子还是会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要知道,对于这个小人儿来说,能够控制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爸爸妈妈才要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凡事都不可能完美,应该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说六岁的孩子是呼啸的大海,那么七岁的孩子则是暗流涌动的大海。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他们常常在与自己做斗争,希望自己把一切做得更好。

看到七岁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小小忧郁,爸爸妈妈常常会担心。要知道,随着生命的长河向前缓缓流淌,七岁的孩子走到八岁,就会渐渐变得快乐起来。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七岁孩子的抱怨,不要把他对朋友的憎恨当真,也不要认为生活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痛苦。这一切,对七岁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现象,只有爸爸妈妈沉得住气,才能帮助孩子不再感情用事。

豆豆七岁了。他的七岁生日恰逢周末,妈妈决定带他去商场买礼物。到了商场,豆豆看到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也赶紧飞奔过去。原来,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小朋友的训练营。训练营是用结实的木棒捆绑在一起的,既有攀爬的项目,也有独木桥等。整个训练营有三层楼那么高,分为三层。毫无疑问,随着高度的升高,训练难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上去玩了,其中有些小朋友才三四岁。有教练在一旁保护孩子们,孩子们身上还系着安全带。看到豆豆一直站在旁边看,妈妈也想让豆豆上去试一试。豆豆始终很犹豫,说:“等会儿,等会儿。”他站在旁边观察了很久,始终不能下决心上去。原本一直在一旁耐心等待的妈妈有些着急了,说:“你看看,还有很多三四岁的小朋友呢!他们都不害怕,你都是七岁的大哥哥了,怎么能落后呢?”在妈妈的再三鼓励下,豆豆才决定上去试一试。

看得出来,豆豆很紧张。尽管是在第一层,系着安全带,下面是厚厚的海綿垫,还有教练守护在不容易通过的地方,他依然很害怕。在妈妈交完钱之后,他甚至想打退堂鼓。妈妈只得一本正经地说:“钱已经交了,必须玩。别害怕,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并不能让豆豆鼓起勇气。于是妈妈把豆豆揽在怀里,耐心地说:“豆豆,你看看,这些项目看起来难,其实并不难。我想,只要你尽力,一定能够顺利过关的。”站到一层高的木棒上,豆豆真的没有退路了。他排在小朋友的队伍后面,顺次过关。在艰难地走过第一圈之后,他居然喜欢上这项运动。妈妈赶紧给他鼓劲:“豆豆太棒啦!豆豆真勇敢!”就这样,一圈两圈三圈,豆豆居然接连走了七八圈。不过,对于二层,他还是不敢挑战。妈妈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等他把第一层玩熟了,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层过关。

这个事例中的豆豆,远远没有三四岁的小朋友胆大。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豆豆呢,已经七岁的他有了很多的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担心。想到这一点,妈妈就不会责备豆豆不如弟弟妹妹勇敢,而是想办法帮助豆豆打消顾虑,勇敢向前。孩子不管接受什么事物,都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孩子多多练习,他才会变得更加勇敢。

爸爸妈妈们,面对7-8岁的孩子,你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吗?看着曾经活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在进入七岁之后变得谨小慎微,你们千万不要着急啊!只有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打消顾虑,他们才会变得勇敢起来!只要经过沉默的七岁,他们就又会变得积极主动,开朗乐观!

8-9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相对成熟,参与感强

进入八岁之后,孩子们的性格发育越来越成熟。他们既依赖他人,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作为平等的个体与他人交流,生怕受到忽视。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学会遵守时间。早在七岁的时候,他们常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苦恼。如今,他们的行动更加敏捷,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迟到的现象很少再出现。上学,对于他们而言,变成了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相比七岁的孩子去学校的路上总是心情不好,八岁的孩子甚至不愿意长久地待在家里,而希望融入集体之中。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两个月的暑假不是太短,而是太长。细心的孩子还会为自己准备课程表,放在书包里,随时了解课程的时间。爸爸妈妈终于可以轻松一些,因为八岁的孩子基本能够自理,按部就班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过,八岁的孩子虽然起床没什么困难,但是却很排斥上床睡觉。毕竟,上学比睡觉更重要。而且,精彩的电视节目也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每当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最喜欢的不再是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而是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一些传说,或者以前的生活趣事。他们喜欢了解“过去”,这让他们更好地定位自己。

和小时候相比,八岁孩子的生活半径扩大了。他喜欢和伙伴们一起钻到树丛里玩,因为那里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他还喜欢独自出门,甚至对此无限憧憬。正是在不停地探索中,他渐渐地长到九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不但关心自己,也更关心家庭。他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变得极其活跃,不管家里有什么事情,他都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视他,而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即便如此,他却不喜欢被别人安排。曾经妈妈每天早晨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一定不想再穿。很多时候,他之所以不喜欢穿妈妈为他准备的衣服,并非是不喜欢那套衣服,而是因为不想听妈妈的话。如果说他在七岁时还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和妈妈在一起,那么他在八九岁时,只祈祷妈妈不要总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在爸爸妈妈讨论周末去哪里度假时,乐乐一直在旁边倾听。不过,爸爸妈妈你一言我一语的,让他没有插嘴的时间。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妈妈安静下来,乐乐忙不迭地说:“爸爸,我有个建议。”爸爸惊讶地看着乐乐,说:“哦,你也有建议?你都没有去过多少地方,哪里能想出好建议!”听到爸爸的话,乐乐很不高兴,撇着嘴巴不再说话。

看到乐乐情绪低落,妈妈赶紧过来打圆场,说:“快说说,说不定你还有好主意呢!”乐乐这才不情愿地说:“你们可别小看我,我也是有朋友的。我们班里的同学中,有人去过珍珠泉景区,那里有山有水,很好玩呢!现在正好是夏天,不如咱们去游泳吧!”爸爸当即又表示反对:“你难道想把自己晒成焦炭吗?这种天气,怎么可能去室外晒一整天!”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提议,乐乐又不高兴了。他说:“我的提议都不好,你们根本不想听,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

看到乐乐的确很受伤的表情,爸爸缓和语气,说:“儿子,你的提议的确很好。不过,这几天是大晴天,温度太高,而且紫外线特别强。爸爸可舍不得把你和妈妈晒成非洲人啊!”乐乐破涕为笑,说:“那咱们去爬山吧。山上都是树木,很清凉,还能锻炼身体呢!”爸爸当即表示同意,说:“好的,就这么办吧!爬山好,咱们还可以野餐呢!”

如果爸爸继续否定乐乐的建议,乐乐以后一定不会再提建议了。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乐乐也希望自己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当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建议时,他小小的自尊心还有些受伤呢!幸好,乐乐的第二个建议比较合理,爸爸正好借坡下驴,采纳乐乐的建议,也维护了乐乐的自尊。

虽然孩子小,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从来不知道为家里分忧解难。其实,这件事情的根源还要追究到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包办一切,不给孩子任何机会参与家庭事务,那么孩子一定会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不能更好地为家里的诸多事情出谋划策。因此,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务事的热情时,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爸爸妈妈都要积极支持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当孩子进入九岁,他们之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多。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关心家里的事情,有的孩子对家里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孩子是财迷,有钱就喜欢攒起来,有的孩子则没有金钱意识,恨不得把所有的钱一下子都花出去;有的孩子学习特别认真,而且很自觉,有的孩子最讨厌学习,天天逃课出去玩耍……总而言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9-12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差异显现,与父母有疏离感

当孩子进入九岁时,爸爸妈妈首先要调整自己,以适应完全不同的孩子。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每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然而,到了三年级,天才的假面被揭穿,爸爸妈妈必须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实。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要以过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因为孩子的天赋不同,学习方面也必然存在差异。而且,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孩子们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爸爸妈妈,信赖爸爸妈妈。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生活。因此,对于九岁孩子的爸爸妈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调整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也许有些父母会说,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永远不会改变。然而,在孩子心目中,他们俨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

在这个阶段,曾经喜欢拥抱儿子的妈妈会发现,儿子不喜欢让自己抱了,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不能挽着胳膊。曾经把女儿当成小情人的爸爸会发现,女儿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了,平白无故中多了几分羞涩。当爸爸妈妈还把孩子当成幼儿想要在公开场合拥抱和亲吻他们时,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甚至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孩子对爸爸妈妈毫无嫌隙的依赖和相互依存,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看着他们成长,渐行渐远。

从孩子九岁起,如果父母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及管教孩子的尺度,相信孩子会成长得很好。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在九岁的孩子中,不乏有些孩子还对爸爸妈妈很依恋。这时,爸爸妈妈不妨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人际关系处理也更加成熟。正因为如此,对于不止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爸爸妈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争吵时,一定不要让九岁的孩子感到不公平。如果说此前他只是争风吃醋,那么他九岁时感受到的不公平会让他牢记于心。

进入三年级以后,朱朱特别苦恼。第一次考试,他就考得很不好,勉强及格。朱朱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考一百分,现在为什么突然这么落后了呢?看到朱朱沮丧地拿着试卷回到家里,妈妈当然知道朱朱很伤心。其实,妈妈比朱朱更着急,因为三年级是分水岭,如果成绩不能提高,那么以后就很难提高了。为此,妈妈好言好语地问朱朱:“朱朱,你怎么了?”看到妈妈这么温柔地说话,朱朱突然大哭起来:“妈妈,您打我吧,您打我的话,我才能好受一点儿。我考试太差了,我都没脸见人了。”妈妈拿起朱朱的试卷看了看,又问朱朱:“朱朱,你的作文怎么没写呢?你看看,作文就占30分。如果你把作文写完,考试成绩会提高很大一截呢!”朱朱为难地说:“但是,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妈妈理解地说:“的确,你回家乡的次数很少。这样吧,妈妈过段时间带你回趟老家,你好好了解一下咱们的家乡,好不好?”看到妈妈没有责怪自己,朱朱更加羞愧了。

在又一个周末到来之际,妈妈带着朱朱回到家乡。她耐心地带朱朱走街串巷,告诉朱朱家乡的特产、风俗人情等。悠闲而又充实的两天过去了,朱朱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多。回到学校之后,他写了一篇《我的家乡》交给老师,获得了老师的赞赏。

在这个事例中,如果妈妈因为朱朱考试没考好,而着急地批评朱朱,那么一定会严重打击朱朱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充满智慧的妈妈,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依然理智地为朱朱分析试卷,帮助朱朱找到没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后来,妈妈又不辞劳苦地带朱朱回到家乡,带着朱朱一起了解家乡。也许正因为如此,朱朱就爱上写作文了呢!

爸爸妈妈们,9-12岁不但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上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以爱和尊重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感受到爸爸妈妈真切的爱,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措辞,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