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背景与意义

(一)评价背景

1.进出口贸易年度状况

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主要特点:

一是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同比增速趋缓。2017年,我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17万亿元、6.91万亿元、7.17万亿元和7.54万亿元,分别增长21.3%、17.2%、11.9%和8.6%。

二是一般贸易进出口较快增长,比重上升。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5.66万亿元,增长16.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4%,比2016年提升1.3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是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步增长,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201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5.5%、15.2%和16.6%,三者合计占进出口总值的41.8%。同期,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9%、23.4%和40.7%,均高于总体增幅。

四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7万亿元,增长15.3%,占进出口总值的38.5%,比2016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12.3%,占出口总值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进口3.57万亿元,增长22%。

五是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2017年,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23.4%,超过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外贸增速为18.4%,超过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15.6%,超过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13%。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六是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8.95万亿元,增长12.1%,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7.2%,计算机出口增长16.6%,手机出口增长11.3%。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

总体而言,2017年,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在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外贸总体趋向良好。但同时,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同时,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7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稳中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长8%;其中,出口4.22万亿元,增长6.7%;进口2.6万亿元,增长10.1%;贸易顺差1.62万亿元,扩大1.7%。按美元计价,2017年广东省进出口10064.9亿美元,增长5.4%;其中,出口6227.8亿美元,增长4%,进口3837.1亿美元,增长7.6%。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进出口规模逐季攀升,12月进出口创年内峰值。2017年,广东省四个季度外贸进出口值分别1.44万亿元、1.71万亿元、1.76万亿元和1.9万亿元,季度平均增速为9.6%。从月度情况看,12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达7104.9亿元、4482.1亿元和2622.8亿元,创下年内峰值。

二是“民营企业+一般贸易”增速较快且比重上升,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迅猛。2017年,广东一般贸易比重稳步提升,实现进出口3.14万亿元,增长14.3%,占全省进出口的46.1%,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为77.6%;加工贸易进出口2.53万亿元,占37.1%。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441.9亿元,同比增长93.8%,规模居全国首位。市场采购出口815.1亿元,月均增幅达21.1%。同期,民营企业发展迅猛,2017年进出口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省的46.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贡献最大,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1.98万亿元,首次成为广东省第一大出口主体。

三是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良好增长。2017年,广东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进出口稳步增长,市场多元化程度得到提升。全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9%,较广东整体增速高6.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22.1%,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同期,对东盟、美国和欧盟进出口8673.8亿元、8624.7亿元、7697.1亿元,分别增长13.4%、10.4%和12.1%。

四是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外贸出口主力。2017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2.86万亿元,增长6.6%。占出口的67.8%,拉动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108.5亿元,增长6.3%,占出口的21.6%,拉动广东出口增长1.4个百分点。

五是铁矿砂、原木、成品油等大宗商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2017年,广东省部分大宗商品呈现量增价扬的趋势,其中,进口铁矿砂3412.8万吨,增长34.6%;进口原木251.7万吨,增长15.5%,进口成品油268.8万吨,增长4.2%;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821.4万吨,增长7.1%。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进口煤上升39.5%。

六是珠三角地区仍占主体,粤西外贸呈增长态势。2017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6.51万亿元,增长8.2%,占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5.5%。同期,粤西进出口624亿元,增长13.9%,增速快于全省进出口增速。

2.政策背景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主要进出口贸易大国。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作用不断递减,如何找到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是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目前全球需求回暖,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虽发生了转化,但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消费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全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但商品质量却不容乐观。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CPSC(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共发布73例通报,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消费品)共44例,占了2017年第一季度CPSC召回总数的60.3%,远超中国输美消费品的市场份额。欧盟RAPEX系统共发布501例召回通报,其中原产地为中国(不包含香港)的召回通报有255例,占了该时期RAPEX通报总数的50.9%。通报的被召回事件的绝对数也位居各个国家之首。201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较上年有所下降,境外消费约为1.3万亿元,较上两年都有所下降,说明我国目前供给的产品质量、服务不断改进、升级,逐步满足已经变化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改善质量供给、提升质量水平无疑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事实上,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指出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其中推动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以及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质量国际合作,是政府部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前2016年3月,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首次发文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质量强国和中国品牌建设”,将质量强国建设上升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国家战略。

显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质量提升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为政府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推动质量提升与发展。

(二)评价意义

出口消费品的质量决定了出口贸易规模和产业水平。在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出口消费品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产业规模发展和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出口消费品质量水平,对于适应新的国际竞争,树立我国消费品优质优价的信誉形象,有效提升外贸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改变长期以来依靠成本及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的局面,冲破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和应对复杂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质量评价能及时度量与准确掌握不同行业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状态,对于有效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措施、规避贸易风险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助推作用。概括起来,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的意义是:

理论层面上,对出口消费品进行质量细分,提出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中观质量与微观质量的概念,为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提供了导向。围绕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需求,以及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与重点指向,将出口消费品质量划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遵循提出概念→界定内涵→测量体系→评估水平→发现问题→提供对策的路径,梳理与整合理论,指出宏观质量是政府监管的基本指向,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明晰监管部门的职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实践层面上,测量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指数将成为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的科学依据。构建科学、权威、规范、系统、动态的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年度报告,评估质量现状、分析结构特点、发现典型问题、剖析问题成因、提出改善对策,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整体上把握出口消费品质量水平现状,预测发展趋势,支持宏观决策,为健全与完善消费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奠定基础。同时,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可弥补当前政府主导的检验监管措施的局限与不足,为社会提供了解出口消费品质量水平的窗口与平台。目前相关部门对出口消费品质量的监管方式涉及到的微观层面较多,不利于对宏观层面质量信息的准确把握,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政府监管质量的科学性、公开性与公正性,提高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共同促进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健康发展。

技术层面上,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的技术路径必然丰富质量评价的方法论。目前国内外对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方法尚不完善,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实证数据支持。因此,从方法论角度,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有赖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法论。同时,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指数可以作为政府质量监管绩效的结果导向。对政府质量监管绩效进行考评,对于改进行政措施,提升质量监管效果,维护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