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分析的意义

在传播学领域,媒介分析作为一个大的研究部类,主要指的是对如下内容的研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的关系等。本书中所说的媒介分析,即是指这一研究部类。传播学界有深远影响的一系列媒介分析理论,如开媒介分析先河的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传媒时空偏向理论、促使媒介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真正登堂入室的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传媒理论等,都特别注意阐述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和文明发展史的关系。可以说,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的媒介分析理论研究,往往都高度关注这种关系。

在传播学的发展史上,传播技术与媒介作为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手段、载体,并非总是研究的重点。在西方传播学兴起的初期,传播学者的注意力,主要倾注在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讯息内容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上。比起学者们反复挖掘、成果极为丰富的传媒效果研究,或在许多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传播学研究中都占据重要位置的传媒内容分析来,以媒介技术本身为焦点的媒介分析,在传播学发展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显赫的研究范畴。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社会现实,却使媒介分析的现实意义清晰地凸显,也使梳理媒介分析范畴中已有成果的理论意义的价值倍增。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变化迭起、信息更新日益加速的时期。在传播领域,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传播新技术大放异彩,在这些新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全球性的因特网迅速崛起,成为崭新一代的媒介。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大众传媒截然不同的新型媒介,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信息传播系统,打破了地域和国家疆界;它不但能统一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各种符号形式,而且能包容从人际传播到群体及组织传播再到大众传播的各种层次、类型,并涉及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因此,以因特网为代表,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影响的触角,也伸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伸向了世界各地。这一切,悄然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媒环境。不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符号形式已可聚合在一起,而且,由于因特网的出现,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之间的泾渭分明的界限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传媒业、电脑业、电信业等之间的壁垒森严的行业界限,也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又掀新浪潮,最为突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1)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带来了新一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并使互联网连接可以持续不断、无处不在;(2)上述模糊化趋势,不但愈演愈烈,而且逐渐愈来愈具体地在最新问世的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上传播新形式中得到体现。以社交媒体之一微信为例,它不仅可以用于个人之间的人际传播——单人接收的微信,而且可以用作群体传播——朋友圈的交流群聊,还可以用于微信公号——面向所有关注该微信公号的用户公开发布信息,从而可以说也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而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而属于众人皆可向大家公开发布信息的“大众自传播”(mass self-communi-cation,卡斯特尔在《信息时代三部曲》中的用语)。此外,通过微信,用户还可以发布不同符号形式的信息——文字、图形、视频均可,这显然典型地展示出符号形式边界模糊化或者说符号形式的融合。媒介领域的新发展,逐渐清楚地展示出传媒转型过程的正在进行时。

对于传媒界而言,这些令人激动的变化中包含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传播学研究界而言,这些变化构成推动媒介分析研究的动力:一方面,要对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新环境、新实践做出深刻的分析和解释,离不开传播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传播领域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将一系列有关信息传播高新技术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崭新的传播研究课题,摆在了学术界面前。将传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将梳理已有传播学理论同探索传播实践提出的新课题相结合,从前人的成果中获得启示,而又追求联系实际充实传播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传播学界的双重任务。媒介分析作为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同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为核心的研究部类,正可为这样的双重研究提供极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