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性研究的解释框架

一、定性研究的特征

定性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的描述和归纳来解释和建构现实的方法。定性方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定性方法更关注研究对象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

2.定性方法关注“意义”的构建,即:人是如何赋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外部世界以“意义”的。

3.定性研究是解释性研究,研究者试图理解通过语言、声音、姿势、图像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态所表达的传播行为、过程和意义。

4.研究者是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主要“工具”,资料经过研究者这个中介而获得意义;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经常处于互动之中。

5.定性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研究者可以亲临研究现场,在自然环境下对对象做观察或记录。

6.定性研究的逻辑是归纳,研究者通过对个别现象的解释和抽象来建构概念、假设和理论;假设和理论的建构往往产生于研究过程中。

7.定性研究的结果用语言、符号而非数字来表达。

另有学者将定性研究方法的特征总结如下。

1.自然情境: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环境中真实的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被控制和被操作的环境,即,在自然发生的情境中去研究人的行为。

2.参与者的视角:从行动者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赖以行动的观念出发,以他们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3.研究者作为资料(数据)的收集工具:研究资料由研究者亲自收集。作为工具的研究者要具备心智和能力;同时,所搜集的资料不可避免地带有研究者的主观痕迹。

4.长期的、直接的时间投入:这是由定性研究的实地性、体验式特点决定的。

5.以意义为中心:作为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之一的韦伯的“理解”概念,强调描述个体用以理解社会环境的意义。符号互动学则认为,人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6.整体性与复杂性:定性研究避免把社会环境肢解成孤立的、不完整的、不连贯的变量。定性研究承认现象的复杂性,其资料要包含被研究对象的多个侧面和多种意义。

7.主体性的研究设计:定性研究否认任何科学研究中纯粹客观的可能性。发现和阐释无法脱离主观判断。

8.形成性的研究设计:研究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不可能预先构思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也就是说,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有相当的弹性和余地,以便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现而进行修正。

9.归纳式的资料分析。

10.反身性:定性研究考虑到研究者与被认知对象是不可分的。反思自己对研究施加的影响,尽量控制自己的偏见对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完整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16

如果说传播活动就是一系列建构意义的活动,那么,应用定性方法研究传播活动,就是要发现这个建构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对于参与它的人们意味着什么。比如,在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如:QQ)或发表意见(如:BBS)。应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这些现象,我们并不仅仅关注网上信息的所指(signified)和效果(effect);相反,定性方法更关注这些信息给传播者和接受者建构了何种意义和现实。在定性研究者看来,网上信息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信息的效果取决于传播者和接受者个体独特的对意义的建构和解构的方式。定性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如深入访谈、观察甚至参与等,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活的、变化中的和永远处在特定话语环境中的网上传播形态,而这是以数字测量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