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亲的音符:宁波民间丧仪歌哭音乐与风俗研究
- 孙晶晶
- 7565字
- 2020-06-28 08:55:46
第三节 奉化汪家村丧仪活动纪实
2009年6月4日一大早,我接到民间乐师汪根福的电话,说6月3日晚上他们村的江尧凤老人去世了,他接了这个活儿,如果我想去看,那么就得马上赶到奉化去。江老太太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因为儿女众多,所以丧葬仪式的规模还算大,是个考察的好机会。于是,我叫了同学徐海波帮忙,拿上要用的工具,便匆匆赶往奉化汪家村了。我们是以小唱班成员的身份进入丧事仪式的,因此也是丧事活动的参与者之一,得以观其全貌。
按照宁波当地的风俗,人去世以后,要三天才能下葬,但伴随音乐的仪式活动从唢呐响起到最后一声结束,历时一天半左右,所涉及的程序为:拜忏、放焰口、大殓、浇杠、出殡等。
一、6月4日的仪式活动
时间:2009年6月4日12:20—23:20
地点:奉化棠云乡汪家村汪氏宗祠敦叙堂
天气:晴
参加人员:丧家的亲属和朋友,汪根福和念伴、乐师、歌者等10人,汪家村下汪的部分村民,我、徐海波
考察设备: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笔
仪式程序:
到了汪家村,已经是12:40了。汪根福正在他家的小杂货铺门口等着我们,让我们把暂时用不着的随身物品放在杂货铺,就急急忙忙带着我们赶往设置灵堂的地方——汪家村祠堂。
祠堂内外已经有很多人在忙活了,汪根福告诉我,他们9点就来这里准备了。他这次叫来的有乐师、歌者、念伴、和尚等共10个人,其中7个是奉化本地的,3个是宁海过来的,这个排场算是有一定规模的丧仪小唱班。乐师们的“重头戏”主要在下午和晚上。
设灵堂,摆放供桌,张贴挽联,准备祭拜羹饭,帮助丧家亲属准备丧仪用品,接收丧家亲朋好友送来的礼品香烛等事宜,已经在村里熟悉丧仪的老人们的帮助下准备就绪。
进门先看到一个大天井,放了很多桌子椅子,一些戴着白孝帽的人进进出出地忙活着,看得出是在为下面的仪式做准备。面朝天井,其左边几个房间被用来做临时的厨房与仓库,几口大锅一起开工,十几个人在忙着准备晚上的斋饭。右边的房间是客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不少人在聊天。祠堂比较宽敞,有四排石柱,已经贴上白底黑字的哀悼挽联。祠堂按照柱子的排列,分为三个区域。
左起第一、二排柱子中间,悬挂着白色横幅,上面四个黑色大字“丹桂香存”。靠近天井的地方摆了张圆桌,供着香火,中间已经有一堆纸元宝,有四个老太太边折纸元宝边念着经,时不时敲敲木鱼、碰铃、台湾铛(剪锣),有时又双掌合起,念念有词,应该在为逝者祈祷。她们身后还有一张小方桌,上面放着一尊观音像以及水果等一些供品。
第二、三排柱子中间,挂着写有悼语的黑色横幅,横幅前还挂着红色和黄色小条幅,两边各有一个稍窄的红色条幅,也写着表示哀悼的话语(图2-6)。
图2-6 写着悼语的小条幅
从天井到灵堂,主要器物摆放的顺序依次是:
(1)念伴先生及乐师们用的一张小方桌,放着一本经书,念伴先生跪在拜垫上,敲着木鱼边唱边念,不时地还要敲着木鱼起身再跪拜。乐师们在旁边奏乐伴奏(主要是打击乐和二胡)。
(2)拜垫、佛事供桌(供着观音像,点着红烛,摆着供品)、供案(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上面点着香和白蜡烛,放着遗像、牌位、供品,桌下放了一个竹编的筛箩)。丧家的直系亲属以及其亲朋好友不时地要过来跪拜。
(3)灵床。据汪根福说,6月3日晚上江老太去世后,已经由职业处理初丧仪式的人进行过“浴尸”“更衣”“移尸”等仪式。所以,我所看到的是逝者平躺于灵床上,脸上盖着一层薄薄的白纸。用指南针测了下方位,逝者应该是头朝偏西北方向,脚朝偏东南方向。我猜测应该是坐北朝南吧,可能因为房屋建造的关系,才使得方向有点偏离。灵床左边放着金属棺材,棺材底下有轮子,可以推动。灵床边的柱子上系了一根粗绳,上面垂放着许多新翻的缎面被子。
第三、四排柱子中间的那块区域是一个干活的地方,放着很多东西,有缝纫机,做白色孝帽剩下的布料、线,还有堆放得七零八落的废弃家具等。
笔者将汪家村祠堂内的布置用图2-7表示。
图2-7 灵堂的布置情况
表示祠堂主厅的四排柱子(共16根),把主厅分割为四个区域;1是一个供桌;2处为念坐佛的四个老太太围了一个圆桌坐着,敲着木鱼、念着经,中间放着一桌子折好的“银元宝”;3处为挂在拉起的绳子上的被子;4为四个花篮;5为两排花圈;6为用绳子串起的一长溜纸质的衣裤与被子(图2-8)
图2-8 灵堂的布置情况
上午一直到15:30拜忏
参加葬礼的人很多,祠堂里非常热闹。念伴先生从中午开始一直念着经,每次都是先由他敲着木鱼吟诵一段经文,随后四名乐师加入,为其进行器乐伴奏,并跟念伴一起诵唱经文。所用的乐器有:木鱼、板胡、钹、铙、小鼓、铃。板胡为主奏,引导着其他打击乐器。念伴念的是《慈悲三昧水忏》和《慈悲血湖包忏》,意为使逝者净身去往极乐。
念伴敲着木鱼吟诵着经,诵一段,然后乐师们演奏器乐,一起跟着伴奏吟唱一段,如此不断重复地进行着这种形式的吟诵。在此过程中,时不时地会有人过来叩拜亡者。
15:40汪根福喊来江老太的大儿子,告诉他要准备一些什么东西,半个小时后,要进行祭灵仪式。
16:10祭灵仪式
孝子孝妇穿好麻衣,带上孝布。长子拿了龙头香炉,上面插了一支香,其他人都各拿一支香,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在一旁等候(图2-9)。这时,由乐队中的一个人穿上长袍,充当执仪者,他敲着木鱼,念唱着,带领着孝子孝妇,逆时针方向围绕着灵床绕圈后,走到天井,对着叠成两层的供桌俯身拜了拜,其他人跟着他拜,在天井绕了一圈后,又回到灵堂,继续绕着灵床走圈,重复前面的过程。绕了三圈之后,指示穿着麻衣的孝子孝妇,按性别分成两排,男的跪在右边,女的跪在左边(图2-10)。念伴开始念江老太子孙的名单,孝子孝女们伴着乐队演奏和念伴的诵经调,按照执仪者的示意进行“跪拜—起—跪拜”的程序。
图2-9 孝子孝女们拿香参拜
图2-10 孝子孝女们分跪灵床两边
16:28献祭品
汪根福把事先准备好的10个碗(里面分别放着一束香、两根红烛、一碗清水、一个苹果、茶叶、一串佛珠、白布、一朵红花、饼干、钱)依次交给跪得离他最近的一个人,传递到灵床前的佛事供桌上。传递的时候每人都需要低头拜一下。所有祭品传递完毕,摆在了双层的佛事供桌上。孝子孝女们拜完之后,汪根福就让同村帮忙的人把佛事供桌撤掉,移到旁边,只剩下灵床、供案和一个拜垫,为接下来的“上夜香”做好准备。大致布局见图2-11。
图2-11 上夜香灵堂布局
16:40上夜香、祭拜
孝子孝妇还是分跪两边(其实是蹲着),亲朋好友、同村人过来祭拜亡者。对于他们的哀悼,孝子孝妇表示感谢。这时,乐队演奏丝竹乐。
17:10哭灵
事主家为了丧俗仪式更热闹,也请了哭灵的人。哭灵的叫吴素芬。先是一段哭白,然后开始哭灵,用的是越剧的曲调,时间大约15分钟。
17:25哭灵结束。乐手们马上换“洋鼓洋号”,所用乐器有:小号2支(永刚、开明);长号3支(林生、兴发、胡有根);小鼓2个(邵亚玲、吴素芬);大鼓和大镲(汪根福),演奏的曲目分别是《北国之春》《我们走在大路上》《念故乡》(图2-12)。
图2-12 哭灵后小唱班的铜管乐演奏
这时,天井和祠堂东北边已经收拾干净,摆上了一张张大圆桌,上面摆上了酒水饮料以及一些凉菜,部分参加吊孝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已经找位子坐下。
17:40吃夜斋饭
祠堂的大厅中一共摆了35桌,每桌30来道菜,从此处也可见丧仪的规模。我们和乐师们凑了一桌,在离放乐器最近的那张圆桌坐下。
18:45夜斋饭结束,有不少乡民帮忙收拾桌子。汪根福与念伴带领逝者的儿女们准备接下来“放焰口”要用的东西。孝子孝妇穿上麻衣戴上孝布,祠堂内摆上了供案,天井内的祭桌也布置完毕(图2-13)。
图2-13 放焰口灵堂布局
1为两张方桌拼起来的供桌,上面放满了祭品,有香烛、猪头、鸡、豆腐、鲤鱼、佛手馒头、油包、水果、糖果、点心、酒杯。2为三张方桌拼起与“1”形成T形。上面从灵堂朝大门方向,依次为:红枣、花生、桂圆、荔枝、梨、糖果、点心、苹果、点心、酒杯。参见图2-14。3和4为两个与大门水平成大约45°角摆放的两张方桌,上面摆着香烛、两个酒杯、六盘供品及一个油包。5—12这八张方桌子沿着天井正路两边依次摆放,上面同样放着祭品。参见图2-15。13、14为两个圆桌,摆放的祭品同上。参见图2-16。15为朝着祠堂大门摆放的垒成双层的方桌。中间摆放了一个猪头,两旁分别是鲤鱼和豆腐,还有五个酒杯和香烛。参见图2-17。
图2-14 1号和2号桌
图2-15 5-12号桌
图2-16 13号和14号桌
图2-17 15号桌
19:16放焰口
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帽的法师开始诵经,乐队伴奏,亡者家属穿上孝服,每人手上拿一支香,在供桌前排好。等法师诵完一段经后,由两面大锣开道,一名帮忙处理丧事的执事捧着点了蜡烛和香的托盘,带领着乐队(2支唢呐、小锣、二胡、小鼓)和亡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绕村游行一周(图2-18)。一路上一直放着鞭炮和烟花。唢呐吹奏《孟姜女》,锣、鼓、镲伴奏。游行队伍绕村一周后,重新进入祠堂,亡者亲眷将手里拿的一支香插到祠堂大厅内的各个供桌上(图2-19)。之后,亡者的女儿又走到灵床边,开始哭灵。
图2-18 法师带领孝子孝女绕村游行
图2-19 绕村游行后带领孝子孝女祭拜
20:25—20:50闹丧演戏。剧目为宁海乱弹《杨家将》选段“幽州城救驾”。这应该是一场武戏,主要由乐师胡有根以宁海方言演唱,其余的人进行伴唱和伴奏。戏曲中运用对白唱词,乐队器乐伴奏也为武场。
21:05继续放焰口仪式
在灵堂中设有瑜伽坛,中间为主坛,两侧为陪坛。主坛上坐的法师称为座主,又称为金刚上师。主坛案上放着法铃、鼓、戒尺、香炉,手形面食、大米等。陪坛为两张方桌拼起成长方形的桌子,与主坛垂直。三位乐师和一位念伴两两相对而坐,桌上放着各自要用的唢呐、铃、木鱼、笛子等乐器。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法师手拿22支香,带领乐师们唱诵《香赞》,拜祭,然后上香。孝子孝女们也是每人22支香,一个个重复法师刚才的动作。轮完一遍后,法师又重新回到供桌前,再次唱起经文,乐师们奏乐并跟唱,法师转身走到祠堂天井中的15号供桌,拜,上香,孝子孝女们重复法师的动作。然后法师继续带领孝子孝女们绕着各个供桌走,每到一处,就拜一次,上香(图2-20)。乐队边跟着走边伴奏(笛子、小锣、小镲、小鼓)。
图2-20 法师带领孝子孝女祭拜、上香
法师带领孝子孝女们一直绕到祠堂门口供桌,拜,上香完毕后,又回到祠堂中。法师边诵经边带领孝子孝女来到主坛前,先三拜主坛,再三拜祠堂大门方向,然后再次三拜主坛。
拜完后,法师即登上主坛,开始做法,超度亡灵(图2-21)。法师和乐师们中间休息了一会,又继续诵经,仪式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图2-21 法师作法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仪式。接三也叫“迎三”“送三”。人们认为,一般人死了三天,灵魂要么正式去阴曹地府,要么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了去,入了天堂。并非每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若是在亡者去世第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亡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虽然此次放焰口与笔者查到的资料并非完全一致,但是该名称是乐师汪根福亲口告诉笔者的,且仪式过程也与资料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笔者认为此次丧仪中的“放焰口”就是所谓的“接三”中的一个仪式。
22:15入殓的准备
烧衣服,烧经,烧锡箔。亡者亲属开始拜亡者。之后,准备入殓。
22:35入殓仪式
按照当地风俗,入殓仪式一般在出殡前一天的晚上放焰口仪式结束后,即第三天凌晨(子时)或者在出殡前一天的傍晚时分举行。这次丧仪是在放焰口仪式结束后举行,但仪式实际开始时间离子时还差20多分钟。
由笛子、板胡伴奏,门口开始放鞭炮,表示入殓仪式开始。参与丧仪的亲友们,依长辈至下辈的顺序走向灵床,向亡者叩拜,瞻仰亡者遗容。长辈叩拜,孝子孝孙们向外跪着回礼。
在棺木中放置预先准备好的陪葬品,是亡者生前特别喜欢的器物,甚至浴尸时剪下的指甲、脚趾甲也用纸包好一并放入。
两头分别放着“元宝枕”,供亡者放头和搁脚。入殓仪式由请来的抬棺先生主持,遗体入棺前,一位抬棺先生高声念祷“黄金一斗”“乌金一斗”“白金一斗”,另一位则大声回答“有”。然后由长子抬亡者的头,幼子抬亡者的脚,将遗体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木中。亡者的脚必须碰到棺材板,抬棺人要说一声“脚踏实地”。然后,给亡者盖上三条棉花,以示给子孙增福增寿,然后再依次盖上亲友送来的“重被”,最后一条重被为孝子或孝孙所送的“子孙被”。
盖棺前,由主持初丧的道士先生“报衣单”,即向亡者宣读陪葬品,如被子几条,衣服几件,饰物几件等。报完,将衣单焚烧后,装入纸袋,放进亡者的口袋。
这时,长子站在屋檐下,大声问:“阿姆病好了伐?”众人一起回答:“好了。”要连着回答三声。随后才盖上透明的棺盖,并盖上锦缎的被面,移到灵堂的左侧。亡者子孙跪拜,放声大哭。道士先生在一旁念吉利话: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禄。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此时就算晚上的仪式全部结束了,之后乐队回去休息,帮忙的村民也陆续回家,留下丧家陪夜守灵。他们以聊天、打麻将打发时间。
二、6月5日的仪式活动
时间:2009年6月5日6:30—9:30
地点:汪氏宗祠敦叙堂→奉化殡仪馆→汪家村江老太的墓穴
天气:晴到多云
参加仪式人员:丧家亲属和朋友,汪根福和念伴、乐师、歌者等10人,汪家村的部分村民,我、徐海波
6:30出殡前的辞灵祭奠仪式
由铜管乐队吹奏《妈妈的吻》在前,身穿孝服的孝子孝妇们跟在后面,抬棺人将棺柩抬出,放入祠堂大门口早已准备好的柩车中。安放完毕后,乐队停止演奏。
祠堂门口放了一张祭桌,祭桌上放着一壶酒,五个酒杯,六盘糕饼供品、一碗清水、一碗生米、两支红蜡烛、两支香。祭奠仪式由念伴执行。念伴和亡者的儿子们站在祭桌的一边,面朝棺柩安放的方向。棺柩上已放上了亡者的牌位及四碗倒头饭,亡者的女儿、媳妇们则趴在灵柩上哭泣。
随后念伴念念有词,并示意孝子们按长幼顺序依次在供桌的五个酒杯中倒酒,然后跟他一起行拱手礼。等最后一位孝子倒了酒,行完礼后,念伴就拿起供桌上的那碗清水,用树枝蘸了水洒向前方,然后走向棺柩,数次将水洒在棺柩上。洒完后念伴回到祭桌前,将压在碗下面的两张纸上也洒了水,然后交给抬棺人(图2-22)。
图2-22 孝子们在辞灵祭奠仪式中
6:50哭七
这时,孝子孝女们已经分站在棺柩两边。职业歌者邵亚玲在出殡前进行了“哭七”的表演。孝家亲眷和村民一起围观看,有亲眷跟着抹眼泪的,也有在一旁评说的。
7:15浇杠仪式
该仪式由村里的长者主持。浇杠先生高呼一声“浇杠”,然后哭声和乐声都停止了。浇杠者大声朗诵浇杠词:“一敬天,两敬地,众班弟兄都敬礼。日出东方一点红,各到落处都通报。日出东方万丈高,各地亲眷都赶拢。日出东方天大亮,棺材放在路中央。男孝子们跪落来,女孝子们挨两厢。”
随着浇杠先生的余音,孝子孝女们手持两尺的“哭丧棒”,整齐有序地站在棺柩两边。主持者继续念:“今年年纪78岁,白发老凤在里边,辛辛苦苦一世人,拳头一捏眼一闭,脚踏荷花见阎王,百万家产给子孙。保佑子孙好人家,生出一只聚宝盆,日出黄金千万两,夜出明珠用斗量。”
接下来,浇杠者又对自己和前来帮忙的众亲友一番夸奖:
浇杠先生念法道,角角落落都掸扫。手托茶盘两边红,好比神仙吕
洞宾。酒盅摆出八卦阵,好比当年诸葛亮。酒盅摆得团团转,好比万岁金銮殿。包龙图官铁面孔,一坐坐在五殿中,日断阴来夜断阳,好人转世又相逢。木匠师傅手段好,做出棺材四角翘。漆匠师傅手段高,精漆棺材很堂皇。箍桶师傅手段好,箍出茶盘两面光。镴匠师傅手段高,打出酒壶壶头翘。裁缝师傅手段好,盛殓衣服配成套。豆腐师傅手段高,油炸豆腐黄爆爆。厨工师傅手段好,做出羹饭浇杠糕。风水先生手段高,坟墓位置交关好。前面对之金銮殿,后面对之凤凰山,寅时葬,卯时发,再过三年会大发。
然后,浇杠者一手从木漆茶盘中拿下酒壶,说一句浇杠词浇洒一次黄酒,把酒洒向太平杠与棺柩以及跪站的子女儿孙们,继续声如洪钟般地念道:
浇杠浇浇头,下代子孙吃勿愁。浇杠浇浇腰,下代子孙铜钿多。浇杠浇浇脚,下代子孙会发财。
浇杠浇到东,下代子孙出英雄。浇杠浇到南,下代子孙出阁老。浇杠浇到西,下代子孙造府第。浇杠浇到北,下代子孙好享福。
浇杠浇四圈,子孙会到金銮殿。将杆旗杆隔河插,受落阴阳成富贵。子孙会出吴作谟,下代会像虞阿卿。
亲眷朋友来送丧,后代生出包玉刚。屋楼高大明堂阔,前三进连后三进。芝麻开花节节高,荣华富贵万万年。
一对蜡烛三炷香,摆在盘子当中央。敬天敬地敬路神,再敬二根太平杠。杠头杠尾都浇到,南斗北斗紫微照。
浇杠先生浇洒完酒壶中黄酒后,抓起一把茶盘中的浇杠糕,大声喝道:
浇杠糕点特别香,剥开纸块吃落肚,保佑子孙寿命长。小朋友,快来抢,吃之我格浇杠糕,下回会考一百分。后生家,快来捞,吃之我格浇杠糕,三年里头做老板。老人家,快来拿,吃之我格浇杠糕,所有毛病全会好。男孝子,女孝子,左三圈来右三圈,来送(我)阿姆顺利走。
长方形的浇杠糕约大半个手指长,用炒米粉配以各种调料烘焙而成,民间也称之为“状元糕”“官财糕”,寓意吃了之后长大能够考状元、做官发财,送葬的亲友会纷纷上前抢要。跪站在两边的子女儿孙们围绕棺材缓缓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走三圈。
最后,浇杠先生对送葬过程中的一些规矩和注意事项高声吩咐道:
一对长幡前头走,送侬阿爹(姆嬷)到坟头。众位弟兄缓缓走,开过回来喝老酒。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处处回避,并无晦气。各位兄弟,杠索绞一绞,草鞋要攀牢。上面顾着树丫枝,下面防着石板翘。一路顺风到坟头,后代儿孙赚元宝。哪位师傅来敲锣,亲眷朋友来放炮。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四方平稳,开锣发炮!
图2-23即浇杠仪式中的一个场景。
图2-23 浇杠仪式
7:30出殡
浇杠结束后,棺柩上原先放的死者的牌位及四碗倒头饭已经撤掉。念伴来到棺柩前头,嘴里说着祝愿、保佑的话,一把一把地向棺柩盖上洒米,孝女们连忙将米从棺柩上扫下来,各自收了起来。随后,抬棺人将顶着一只仙鹤的柩盖盖上,几位帮助抬棺的乡民在棺上绑好“龙杠”。孝子跪在棺前,众亲友再次向棺柩磕头,孝子回谢,礼毕,即“起程”。抬棺人将棺柩抬起,长孝子双膝跪倒,头顶丧盆,灵柩启动,长孝子将丧盆摔碎,俗称“摔老盆”。同时,抬棺人将置棺的两个长板凳向前推倒。这时鼓乐齐鸣,哭声一片。
灵柩从祠堂门口出发,花篮花圈开道,铜管乐队奏乐《北国之春》《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孟姜女》等乐曲,之后是长子捧着亡者牌位在前面领棺,长孙子捧着亡者的遗像,接着是灵柩,边上跟着孝子孝妇们。一个庞大的丧葬队伍,沿路炮仗不断,走到村口去等殡仪馆的车。
7:45送上灵车
灵柩上了车,我们跟着乐队搭乘一辆卡车前去殡仪馆。乐队继续沿路演奏,一位乐师负责沿路放炮仗。
8:00到达殡仪馆,火化。
8:45送骨灰去墓地。
9:00到达墓地,准备下葬
打开原来准备好的墓穴,由汪根福指挥着,先将陪葬物品放于坑底,并在坑底撒铜钱等硬币,孝子们从坑底将铜钱等捡起一两枚带回,然后将骨灰盒拿出,放入墓穴。落葬时,铜管乐队齐奏《小白杨》等。
9:30安葬完毕,乐师们都领了工钱回家了。亲朋好友、帮忙的村人则返回汪氏宗祠,丧家准备了“豆腐羹饭”答谢所有帮忙的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