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洞庭

下午四点多从星城出发,到岳州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坐的孙远军的磁悬浮跑车,这次可就没有那个待遇了。

不过岳州作为湘省唯一的一个港口城市,交通方面自然无可挑剔,从真轨站出来,毗邻的就是公交站,去往市区和周边县城的班车流水作业,完全不担心交通问题。

唐风和何胜下车后,早就预约好的汽车已经等在车站外,上车后直接坐到湖边酒店。

由于上次已经把岳州大致游玩了一遍,所以这次没有太多兴趣去夜游了,晚上连巴陵广场都没去,就在酒店附近的街道上吃了些本地菜肴。

岳州作为一个既临江又临湖的古城,美食大多以淡水鱼为主,上次只吃了一部分,这次他就专门挑了一些之前没吃过的菜,像石锅回头鱼、洞庭鲴鱼肚、翠竹粉蒸鱼、蝴蝶过河、银针鸡片等等。

之前唐风有听过很多游客说,来湘省就是吃口味虾、牛肉粉、臭豆腐等等,但其实湘省的名菜佳肴有很多,只不过被这些小吃的名头所掩盖,大部分人来的时候能想到的湘菜,估计也就只有‘青椒炒肉’和‘辣’这两个字眼了。

要知道湘省独有的湘菜,也是八大菜系之一,既然能名震一方,必有其独特之处。

湘菜,即湘南菜,在星城地区又被称为本味菜,是华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

在公元前300 多年的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被流放到湘南,写出了著名诗章《楚辞》。其中的《招魂》和《大招》两篇就反映了当时的祭祀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

秦汉两代,湘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盛,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

1972 年从湘南星城市马王堆的軚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遗策中可以看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湘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

仅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用纯肉烧的叫太羹,是羹中最好的,有9种,均为浓汤;用清炖方法煮的清汤叫白羹,有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鲜鳜藕鲍白羹等7种;加芹菜烧的肉羹叫中羹,有狗巾羹、雁巾羹、鲫藕中羹3种;用蒿烧的肉羹叫逢羹,有牛逢羹、羊逢羹、豕逢羹;用苦菜烧的肉羹叫苦羹,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另外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是从生鱼腹上割取的肉;“牛脍”、“鹿脍”等是把生肉切成细丝制成的食物;“熬兔”、“熬阴鹑”是干煎兔或鹌鹑等。

由于湘南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以自唐、宋以来,尤其在明、清之际湘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湘菜系。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湘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同时,爆炒也是湘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

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江流域以星城、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南菜系的主要代表。著名代表菜有:“海参盆蒸”、“腊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鸡”等,都是名菜佳肴。

洞庭湖区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蒸、腊的制法,其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冰糖湘莲”等,皆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区名肴。

湘西山区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厚的山乡风味。代表菜有:“红烧寒菌”、“板栗烧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鸭”等,皆为驰名湘西的佳肴。

另外经典菜品有组庵湘菜系列,被称为“湘菜之源”,是湘菜中的著名系列和重要流派,由湘南晚清至民国时期名人谭延闿及其家厨所创立。

谭延闿(1880年—1930年),字组庵,湘南茶陵县人,生于浙江杭州,历任华国国民政府主席、华国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长,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

总之唐风奉劝各位一句话,湘菜品种繁多、样式各异,大家不要老盯着口味虾和臭豆腐不放,来一趟不容易,多吃点好的正宗的。

一夜好梦。

清晨起来后,从酒店阳台上就能看到浩瀚如烟的洞庭湖,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所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

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同时也是很多玄幻小说、网络游戏、戏曲、影视剧等文化作品中的大型副本之一。

《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

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如今的湘省面积不过21.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当时的洞庭湖有如今的湘省五分之一那么大。

《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现隶属鄂省蕲春县),西抵枝江(现隶属鄂省YC市),京山以南(现隶属鄂省JM市),青草以北(现隶属湘省浏阳市,95年改名为枨冲镇),皆古之云梦。“

简单的形容一下,就是现在的宜昌、武汉、九江、星城四地中间,没有陆地全是水,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大概地形。据说当初屈原从宜昌流亡到湘南就是坐船而来。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分割成上千个小湖,大部分在鄂省境内,这也是鄂省为什么叫千湖之省的原因。

长江以南由于洞庭湖地形低洼,没有分割成若干小湖,所以保留了一片浩瀚的大湖。

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

先秦之后,云梦泽逐渐解体,江湖关系转变,直接影响到洞庭湖的演变。

汉晋以来,长江流域人口逐渐增长,垦殖活动强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坏,长江的含沙量开始增高。

随着荆北云梦泽的逐渐淤塞,荆江河床自动调节抬高,加上受西北—东南方向新构造掀斜运动的影响,湖泊的淤积过程开始加速。

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的形成,使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荆江堤防不断修筑,江面束狭、泄洪不畅,洪水位开始抬升,江水顶托倒灌机率增大,每当大洪水通过荆江段常形成决口,“九穴十三口”形成。

穴口大量分流长江洪水,使洞庭湖呈现明显扩涨之势,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连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积扩大。

形容湖水波澜壮阔的“八百里洞庭”一词,便开始在这一时期的诗文典籍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