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爱的管教更有效:儿童心理专家跟你一起养育孩子
- 赵红梅
- 4126字
- 2020-06-24 17:56:50
第4章 运动——四肢发达头脑才能不简单
孩子应该掌握哪些运动技能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想办法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而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到更加广阔的天地里驰骋。所以,在本章一开始,我就想提醒你,如果想要更好地养育孩子,就让他们参与各种运动吧,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很多父母可能对孩子的翻身、站立以及爬走等运动能力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但是孩子到了3岁以后,就不是特别关注孩子的运动了,一是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都具备了基本的运动能力,另外也是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有老师们在那里负责教育和把关呢,自己就不再需要操心孩子的运动。毫无疑问,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但是,孩子的户外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幼儿园阶段还需要我们的父母,在孩子放学后或是周末多多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的运动必然也是游戏有趣的形式,不可枯燥无味。比如有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四肢,就会模仿成人的模式,让孩子反复做一个动作,增加肌肉,这不仅让孩子反感和抗拒,缺乏趣味性,而且也是严重违背孩子的身体发育规律的,甚至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为此阶段孩子需要更多的协调的体育游戏,而不是单调的体育动作。
在粗大运动方面,到3岁的时候,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技能,双脚跳、单脚跳、两只脚交替跳、跑步。到了4~5岁时,他们对肌肉的控制越来越好,使得技能更加精细化。例如,在4岁时他们能够准确地向同伴传球,5岁时他们可以将一个套环扔到1.5米外的一个柱子上。5岁儿童可以学会骑自行车、爬梯子、滑雪,这些活动都需要相当程度的协调能力。
总体上来看,3岁是孩子运动水平里程碑似的年龄阶段,男孩子会更有力量,比如球扔得更远,跳得更高。女孩子则在协调和平衡方面更胜一筹。就拿上下楼梯来看,3岁孩子可以独立上,交替迈步,但是不能突然停止或者转身。4岁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起步、停止和转身。5岁时能够在游戏中起步、止步和转身。
在精细运动方面,3岁时,孩子能够用画笔画出封闭的圆形和方块,自己能够脱裤子上卫生间,能够进行简单的拼图,能将不同形状的木块放入相应的孔中,但是很多时候还不是很精准和完美,比如有时会硬要把一块积木塞到某个地方,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否则孩子极有可能大发脾气。4岁时,能够画出人像,比如蝌蚪人,还能叠出三角形,5岁时就能适应细铅笔。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已经表现出利手。90%的儿童是右利手,10%的孩子是左利手,男孩子的左利手比女孩要高。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运动能力的阶段性不是很了解,也可以向幼儿园里的保健医和老师们进行咨询,了解孩子在同龄人之间的发展水平,这比了解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排名更有意义。遇到孩子比较弱的方面,家长一定要给予重视,及时查漏补缺。比如往返跑不达标,就可以带孩子练一练。对于孩子养育中的“取长补短”的说法,我的观点是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要尽可能补短,因为发展空间较大,补上去的可能性更大。而越是年龄大的孩子,比如高中大学,我更倾向于建议取长,鼓励和支持孩子的优势发展。年幼时身体运动的“补救”更为重要。
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有哪些
在运动方面,无论是来自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养育的差异,孩子在运动能力方面都会存在令人惊奇的差异,即使是同父同母的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养育环境里,也存有天壤之别。比如我自己的两个孩子,老大我们只为她进行了抚触,我一直以为她会自主自动学会爬行,但是直到10个月她还没有自学会爬行,于是我们开始对她进行训练。到了11个月时,她能自由爬行了,然后13个月时学会了独立行走。而老二则完全不同,从小我们给她做婴儿体操,相对于抚触,妇产医院教授的婴儿体操让孩子的胳膊、腿脚有了更多的运动体验,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还扶着孩子做侧翻身、仰卧起坐、倒立等体操运动。与此同时,在二宝4个月时我们就准备了硬爬行地垫,时常让她在上面趴上一会儿玩耍。结果出现了惊人的差异,二宝在6个月时已经爬得飞快,在11个月时就独立行走,我们并没有强迫她去走,因为我知道爬行一定要足够,我并不在乎她晚些时候开始走。但是,她9~10个月时,就能小腿蹲在地上玩上很长时间,于是,我们发现她已经准备好了,她真的开始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在运动方面处处表现出优势:床上前滚翻、骑行滑板车、脚踏车等都有更好的表现。这就是环境给孩子运动能力带来的差异。
正如苏联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概念,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也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和促进。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即使两个儿童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同等程度的发展,但是如果一个儿童得到了帮助,他就会比另外一个儿童有着更大的进步。在别人的帮助下进步越大,最近发展区就越大。由他人提供的帮助或者扶持被称作脚手架,这个名字来自建筑结构中的脚手架。脚手架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支持,以鼓励儿童的独立和成长。在建构过程中,更有能力的人所提供的脚手架能够推动儿童完成任务,但是一旦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时就需要把脚手架移走。
运动对孩子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除了能够让孩子身体康健以外,运动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益处。如果你知道,运动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更好的情绪状态、更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你是不是就会更愿意让孩子去参加体育运动了呢?
这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都是源于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内会产生益处多多的神经传导物质,比如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
多巴胺是一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们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我们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普遍比较愉快,在外面疯跑完的孩子都容易精神亢奋,脾气也会比较好,遇到事情很好商量。
血清素和我们的情绪和记忆都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很多抗抑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较多。
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它在面对敌人,决定要战或要逃时分泌得最多。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所以,孩子们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尊与自信也就随之提升。
所以,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更需要动静结合,在运动中产生的神经传导物质,存于大脑之中,有助于学习,如果静的时间太长,那么之前存储的物质消耗殆尽,孩子们就会注意力涣散。鉴于此,越是对于小孩子,越要多安排让他们动起来的活动。
你可能难以相信,运动是坏情绪的宣泄渠道。家长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孩子从小生活在温文尔雅的家庭环境内,家人也很注意引导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可是孩子还是很难有良好的情绪,还喜欢搞破坏,喜欢攻击别人。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解释,人类的攻击性是从祖辈的基因传递下来的,为了生存,动物间彼此避免不了竞争,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类个体超越动物的本性,具体的方法就可以通过把本能里面的野性和攻击性转化成公平竞争的运动技能,在合理的、一定的游戏规则下发泄、缓解负性情绪。
运动能治疗多动症和抑郁症。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曾提出,运动是注意力缺陷和抑郁症患者自身携带的良药。比如,目前很多医生开给多动症患者的利他林,其实就是为了增进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如果运动本身就能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为什么不采用自己分泌产生的方式获得呢?自己分泌的多巴胺对大脑没有伤害,而外来摄取的在医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众说纷纭,何必让孩子冒这个险呢?在幼儿园里,当孩子们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时,我会更加鼓励孩子们通过运动进一步发展自己,而不要轻易选择药物,当然,这一点决定一定要和医生确认。目前为止我所见过多动症改善效果最好的孩子仍是通过参加大量运动。
许多带班老师都会反馈说,武术体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运动,对于多动症的孩子非常有帮助,而且一定要坚持每天做,持之以恒,才能有好的效果。除此以外,幼儿园小朋友如果能够常常参与跳绳、拍皮球这样的活动,对于协调性的发展也会特别有好处,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多参加乒乓球运动、围棋五子棋等运动。每天上午和下午至少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实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皮”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运动空间、一点时间,将精力正当消耗掉他们就能不捣蛋了。相信大家都听过“猎人-农夫”的多动儿理论。说是在12000年前后,人类走向农业社会,开始定居下来之后,环境的改变使得过去的长处变成现在的短处了。在远古时代,如果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么早就被其他动物吃掉了,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如果看到事情发生,不马上采取行动,而是三思而后行的话,也会变成别人的晚餐,活不到成为我们的祖先。
这个理论认为多动儿其实没毛病,只是生错了时空。他们容易分心、冲动、冒险性强,其实这是远古打猎采集时生存者必须的特征,人类进化到农业社会以后,这些特征才变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们是“猎人”,但是要在“农夫”的社会里讨生活,所以被视为异类。
现在甚至有学者把多动症的人叫作“有爱迪生基因者”,不认为他们有病。爱迪生念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叫他父母领回家,免得干扰别的孩子上学,但爱迪生却是有史以来专利拿得最多的人。柏拉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我们也越来越看到,这两种管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什么样的孩子或是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必须要去运动?当孩子情绪状态不好,容易发脾气;睡眠不好,难以入睡;做事不专心,专注力不够;很难参与集体活动;容易跟小朋友发生交往冲突,常常顶嘴,有亲子冲突;有自闭症倾向;身体大运动不协调等,出现上述各类问题行为时,都建议家长们要考虑从运动入手,增加运动的时间,尤其是户外有氧运动,如踢球、投球、骑车、轮滑等,当运动量足够,运动内容足够丰富时,孩子的很多问题便会自行消失。从短暂状态来看,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性,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物质;从长期发展来看,运动极大促进大脑多区域的发展,进而在行为上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