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潘(有声双语经典)
- (英国)J.M.巴里
- 1192字
- 2020-07-09 18:27:49
作品导读
对迪士尼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小飞侠彼得·潘,也许还能说出围绕在他身边的小仙子叮叮铃,和与他恩怨不断的胡克船长。然而,飞来飞去和打打杀杀,并不是《彼得·潘》的全部。
摆脱迪士尼的设定,《彼得·潘》还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一读呢?
梦幻岛,排名第一的,当然是梦幻岛!
今天的孩子,如果回顾童年,会想到什么?手机、iPad?游戏、动画?一群孩子在追逐打闹的时候,会赋予自己什么身份?钢铁侠、蜘蛛侠,还是神奇女侠?
如果回到一百年前,那时的孩子,会玩什么?
梦幻岛给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凶残的海盗、未开化的印第安人、凶猛的野兽、情绪化的仙子和美人鱼。当然,与他们为伴的,还有一群离开了父母、无人管束、自由自在的男孩。他们在岛上冒险、战斗,善良高尚,勇敢无畏。
这些设定,是今天的我们所不熟悉的。但这些孩子,却很容易为我们所理解,我们与他们之间,并无百年的隔膜。
梦幻岛,是百年前的儿童世界。而岛上那些纯真无邪的孩子,却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年幼时的自己,进而回忆起那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 “梦幻岛”。
那么,除了在陌生又熟悉的儿童世界里徜徉,还能读什么?
我们会读出一种浓浓的 “我不想长大”的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都是向往长大的。过生日、长高个会让很多孩子雀跃不已。然而在小说一开篇,达林太太却这样对年幼的温迪感慨:“你要是一直这么大该多好啊!” 这明显是用成人的视角,来表达对儿童生活的向往了。
再看作者着力描摹的彼得·潘。他说“你只要想些奇妙、美好的念头”,就可以飞;他谈到自己离家是因为“听到爸爸妈妈在讨论我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永远也不想长成大人。我想一直开心地玩”。也许只有承担了生活重担和社会责任的成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不能自由飞翔、开心玩耍的感受吧。
与此同时,整部小说中其他的成人角色都不太讨人喜欢,尤以达林先生和胡克船长为甚。达林先生虚荣又怯懦,总是推卸责任,在孩子眼里,他还不如那条叫“娜娜”的狗来得重要。胡克船长呢,狂妄而卑鄙。他彬彬有礼的时候,却是他最残忍的时刻。当然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长成这样的大人。
工业时代,人们总是偏爱田园生活。成人之后,我们往往怀念童年时光。《彼得·潘》,便是作者唱给童年的一曲深情而无奈的恋歌。
无奈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作者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小说最后,丢失的男孩们最终都被达林家收养;即使是彼得·潘,他也还是会想要一个小妈妈在晚上帮自己掖被子。所以,无拘无束、不用长大的梦幻岛,终将被温暖的妈妈和长大成人后的社会所取代。这是每个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心中,永存的无奈。
也许《彼得·潘》百年来依旧受到欢迎的原因是:我们都是不愿长大的小孩;我们都是心里住着一个小孩的大人;以及,我们会被时时提醒,永怀赤子之心,不要做让小孩讨厌的大人。
希望你读完此书,能忆起你心中的那个“梦幻岛”;以及,心怀儿时的自己,未来在成人的世界里,也能奋勇飞翔。
(申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