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17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3.1 网民

3.1.1 网民规模

1.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年增长率约为5.6%。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见图3.1)。

图3.1 2007—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助推网民规模增长的三大动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我国向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持续迈进。过去一年里,“互联网+”持续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 20.3%,占 GDP的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1]

2.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人,较2016年年底增加5734万人,年增长率约为8.2%,移动网民增幅超越了整体网民增幅。其中,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见图3.2)。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3%、35.8%和27.1%,较2016年年底均有所下降。手机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个人上网设备。

图3.2 2007—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2017年,移动互联网步入稳健发展期,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之一,并呈现出“深融合、广连接”的发展特点,技术与模式创新空前活跃,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终端设备更加智能化,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社会共享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

首先,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泛生活服务领域,社交、信息服务、金融、交通出行、教育、招聘及民生服务等功能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网加快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其次,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再次,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趋于稳定的同时,海量移动数据成为新的价值挖掘点,“大数据”产业成为新的价值挖掘空间。最后,共享经济借助移动互联网生根发芽,让点对点供给与需求实现对接,带来性价比更高、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3.农村网民规模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09亿人,占比为27.0%,较2016年年底增加793万人,增幅为4.0%;城镇网民规模为5.63亿人,占比为73.0%,较2016年年底增加3281万人,增幅为6.2%(见图3.3)。

农村网民规模虽然持续增长,但城乡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71.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 35.4%。另外,不同地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应用类型和区域特点的不同。一方面,由于使用门槛相对较高,农村地区网民在商务金融类应用领域与城镇地区差异较大,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的差距在20%~25%;另一方面,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具有明显区域化特点的应用,城镇地区使用率更为突出,各种应用使用率均超过农村地区20%左右。而对于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基础类应用,城乡网民使用差异并不明显,差异率均在10%左右。

图3.3 2016—2017年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4.非网民现状分析

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11亿人,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7.6%,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4%。

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依然是上网技能缺失及文化水平限制。调查显示,因不懂电脑/网络,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53.5%和38.2%;受年龄太大/太小因素影响的非网民占比为14.8%;由于不需要/不感兴趣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9.6%(见图3.4)。

图3.4 2017年中国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提升非网民上网技能,降低上网成本及提升非网民对互联网的需求依然是推动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动力。调查显示,非网民中愿意因为免费的上网培训而选择上网的人群占比为31.9%;由于上网费用降低及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而愿意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28.9%和 25.4%;出于沟通、增加收入和方便购买商品等需求因素而愿意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32.0%、26.4%和17.5%(见图3.5)。

图3.5 2017年中国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

3.1.2 网民结构

1.性别结构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6∶47.4,2016年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接近人口性别比例(见图3.6)。

图3.6 2017年中国网民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

中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7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与2016年年底基本持平。与2016年年底相比,60岁以上高龄群体的占比有所提升,高龄网民人数继续增加(见图3.7)。

图3.7 2017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3.学历机构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25.4%,其中,初中学历网民占比较2016年年底增长0.6个百分点(见图3.8)。

图3.8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4.职业结构

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学生群体占比为25.4%;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 21.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4.6%,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见图3.9)。

图3.9 2017年中国网民职业结构

5.收入结构

月收入在中高等水平的网民群体占比最高。截至2017年12月,月收入在2001~3000元、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分别为16.6%和22.4%。2017年,我国网民中高收入群体所占比例有所提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群体占比较2016年年底增长3.6个百分点(见图3.10)。

图3.10 2017年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