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2016年,我国信息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战略、规划等政策相继发布,信息化顶层设计框架基本形成,各地纷纷出台推进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文件,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一批智能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物联感知等应用基础设施加快部署,成为生产和生活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大企业双创热潮涌动,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不断涌现,极大地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提速发展阶段,有力支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理念、建设路径、模式创新、立法标准等方面取得创新性发展,步入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阶段。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这也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先导力量。

【信息化战略规划持续向纵深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定位和重要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在信息化发展上要大有作为,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信息化本身发展,一个是发挥信息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4月19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提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要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加紧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能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等中央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及相关领域规划,如《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此外,吉林、福建、江苏、海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深圳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了推进“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发展】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牵引的双重作用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应用呈现从消费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扩散的态势,新制造方式、新产业形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子、航空、机械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全球协同研发体系;家电、服装等行业企业打造客户深度参与设计、研发、配送全过程的研发体系;服装、家具等行业普遍兴起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在线诊断、远程运维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开始普及。大型制造企业纷纷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路径、新模式,陕鼓、红领、徐工等企业纷纷积极探索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

双创平台正在成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制造业依靠大规模投资、低成本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双创平台建设牵引和引领着企业转型,推动企业发展理念、战略、组织、流程、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制造业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进大型制造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措施,正在成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海尔、中信重工等一批大企业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聚集、开放、共享各类创业创新资源,探索构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一些服务全行业的第三方资源平台,有效促进了大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推动形成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虚拟制造产业集群。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显示,2016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为0.6071,位列全球第63名,与201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7位,是近5年来排名最靠前的一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已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

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根据《201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338个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46.59,其中有170个城市在平均水平之上。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北京、深圳、厦门、上海、杭州、青岛、温州、绍兴、成都。除温州和绍兴外,其余全部为副省级或以上城市。广州以94.884的EGDI列第1位。

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提速发展阶段。2016年,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力度持续加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两份文件提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2016年9月19日,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规范性文件,大大推动了政务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走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北京、上海、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建设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实现“一号一窗一网”政务服务,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受理外地户籍人口身份证补换业务。

【融合性新兴技术应用不断深化】

在政策支持和资本推动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一批融合性新兴技术加速发展,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迅速涌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在媒体宣传领域,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已在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率先通过 VR 进行了全景报道的尝试。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成立了虚拟现实研发实验室Gnome Magic Lab,尝试将虚拟现实集成到电商购物平台。在汽车制造领域,百度将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其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不同的道路情况下完成了首次行驶测试;奥迪结合3D 投射和手势控制,使流水线工人在三维虚拟空间内完成对实际产品装配工作的预估和校准;吉利帝豪 GS 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上市,用户戴上特制眼镜就可在家中触摸产品,变换车身颜色、旋转汽车方向,甚至可进行虚拟试驾体验。此外,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输入、搜狗的语音交互引擎技术,以及 Face++的人脸识别、语音管家“出门问问”等新技术、新应用也不断涌现。

虚拟现实逐步向大众消费市场渗透,带动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加速迭代,产业发展将进入爆发期。应用方面,虚拟现实有望在游戏领域最先爆发,并带动视频娱乐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也将成为虚拟现实的重要应用领域,颠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等重要环节;在零售、房地产、教育、医疗、旅游、城市及园区规划、文物重建等领域,虚拟现实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区块链应用发展迅速,创业公司、投资机构纷纷跟进。微软、JBM、英特尔等全球主要科技企业公司和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产品,小蚁公司、井通科技等国内企业也在金融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拓展。目前,我国央行已牵头成立区块链研究小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专门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招商银行也加入 R3区块链联盟,成为继平安保险之后加入的第二家中国金融公司。

【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创新突破】

新型智慧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将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智慧城市内涵。截至2016年6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银川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暨“12345一号通”便民服务中心上线运行,承担全市的应急指挥、社会治理、便民服务职能。这些智慧应用和智慧战略正在快速改变市民的生活与工作,为城市巨系统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基础。

智慧城市立法加速。2016年9月,全国首部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出台,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银川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城市。《条例》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共享、信息采集共享、应用推广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16年11月,济宁发布《济宁市智慧城市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成为继杭州(2015年6月发布《杭州市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促进条例(草案)》)和银川(2016年9月发布《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之后,我国第3个开始探索智慧城市法制化建设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取得突破。2016年,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将PPP模式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并且探索出不同的模式,涌现出银川模式、崇州模式、合肥高新模式、吕梁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步伐加快】

2016年,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快部署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物联感知等应用基础设施。目前,三大运营商在我国295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中国移动在各地的数据中心密集开工,到2016数据中心全网机柜突破10万架;中国联通将在全国规划建设十大云数据中心,总机架数将超过25万架。骨干互联网企业致力于建设超大规模的大数据平台,用友等一批服务提供商加快向数据驱动型企业转型。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逐步开放自建内容分发网络,成为新型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商。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也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一方面支撑自身增值业务,另一方面为中小网站、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站提供服务。物联网感知设施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家庭、工业网络等领域应用越来越普及,已成为生产和生活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