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共宁佛工委的建立与活动

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等领导,于1935年12月中旬在宁陕、佛坪交界处的四亩地召开会议,认为宁陕、佛坪地区的地理条件、群众基础都很好,因而决定成立中共宁佛工委。工委从建立到1936年红七十四师离开陕南,坚持斗争一年零一个月。

一、宁佛工委的建立

1935年12月,根据“四亩地会议”精神,红七十四师派刘鉴挺、汪世才带一个连,在宁陕、佛坪交界处的四亩地(属宁陕县辖),成立了县级党的领导机构“中共宁佛工作委员会”及“宁佛工委游击大队”。宁佛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游击队,开辟宁陕、佛坪根据地,作为红七十四师在西部地区活动的落脚点,以便有力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坚持革命斗争。

宁佛工委隶属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首任书记、游击大队长分别由罗明义、张绍安担任。罗明义调走后,由刘鉴挺任工委书记,汪世才任游击队大队长。为了加强宁佛工委的领导力量,巩固和发展宁佛根据地,1936年春,中共鄂豫陕特委又派红七十四师参谋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曾焜带一个团到宁佛地区工作,向宁佛工委传达党的政策和主张,并将宁佛工委领导下的游击大队扩编为独立团,方升普任团长、曾焜任政委。

二、宁佛工委在佛坪的活动

宁佛工委成立后,以宁陕四亩地为中心,领导宁陕、佛坪两县人民(后期又扩展到周至部分地区,改称宁佛周工委),放手发动群众,不断武装群众,积极为部队筹集粮食、布匹、药品等军需物资,扩大游击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土地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势力。还成立了部分区乡苏维埃和许多贫农小组,巩固和发展了宁佛根据地。

1936年1月5日,宁佛工委在与四亩地相邻的佛坪县孔家湾建立了孔家湾苏维埃政府。孔家湾苏维埃政权隶属宁佛工委领导,辖陈家坝、石墩河两乡九个村,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6237人。主席由红军干部袁希平担任,红军曹阴槐、熊建第和陈家坝乡农民陈五贵、石墩河乡农民何年礼、康纪富为委员。孔家湾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袁希平等人领导下,组织群众安置、养护红军伤员,开展抗捐抗租和打土豪分浮财活动,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孔家湾苏维埃政权于1936年4月下旬遭到敌人破坏,坚持斗争达四个月之久。苏维埃政府虽遭破坏,但陈家坝、石墩河两乡人民仍心向红军。

1936年2月下旬,宁佛工委及其独立团在岳坝、栗子坝一带活动,协助龙潭子苏维埃政府工作。2月底,独立团从岳坝到长角坝乡小兰坪,处决了罪大恶极的保长吴彦明后,向龙草坪一带进发。部队行至龙草坪乡干板坡九丫子时,突遇国民党四十九师一个连,激战中,打死打伤国民党军三十余人,击毙敌连、排长各一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战后,独立团撤至长角坝上沙窝村。上沙窝村背靠天华山,红二十五军曾在这里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红七十四师在这里建有秘密联络处。宁佛工委在原联络处的基础上成立了沙窝子区苏维埃政府。沙窝子苏维埃政权隶属宁佛工委领导,辖龙草坪、长角坝两乡九个村,面积315平方公里,人口3075人。苏维埃主席由长角坝乡的陈太冲担任,委员由长角坝乡的南光成、官正旺和龙草坪乡的郭浦元、余树贵、谭石匠担任。

沙窝子区苏维埃成立后,独立团立即协助区苏维埃政权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先后处决了民团头子陈跃林、地痞流氓罗乡约、敌探子苏道溪、国民党催款人员李发奎、刘老七等反动分子,并将地主豪绅的数十石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沙窝子区苏维埃政权坚持斗争了三个半月,极大鼓舞了群众革命斗志。

红七十四师及其领导下的宁佛工委在佛坪境内先后建立了三个区苏维埃政权和一个农会组织。这4个政权组织共辖8个乡,43个村,加上袁家庄秘密联络点,佛坪县建有红色政权的有9个乡46个村,人口29000余人,面积约1151平方公里,分别占佛坪全县乡、村、人口及总面积的82%、78%、82.5%和90%。

1937年,红七十四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开往三原县进行整编,结束了在陕南的历史使命,踏上新的征程。红七十四师在陕南的两年多时间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驰骋在东到河南伏牛山、西至陕甘交界的千里战线上,声东击西、出没无常,在运动中捕捉战机,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同时也使自身在实际斗争中得到壮大和发展,红军人数由刚组建的700多人发展到2100多人,在佛坪大多数地方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使佛坪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