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
- 杨义先 钮心忻
- 5503字
- 2020-08-28 00:30:10
第3节 长时记忆的对抗
如果社工黑客在前面的第一个“战场”和第二个“战场”都未能得逞,也可能选择第三个“战场”(也是记忆领域攻防双方的主战场)来阻击受害者的长时记忆了。
长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和容量,几乎都没有限制。这些信息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复述),极少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又可按时间顺序再分为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阶段,因此社工黑客只要能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获胜,他就赢了。
1.长时记忆的识记
识记其实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对想要记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通过识记,新的待记忆的信息便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汇入旧的知识结构之中。于是,记忆便被获得和巩固。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哪怕只有一次经历,便能牢记终生。比如,特别重要的事件或经历。那么,人类是如何对需要记忆的信息进行识记的呢?主要方式有三种:
(1)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识记,即通过感觉系统直接对外界信息的物理特征进行加工,提取事物的各种特征。这种识记方式,在感觉记忆中较常见,如视觉领域的图像记忆和听觉领域的声音记忆等。
(2)按语义类别进行识记。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时,人类总会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例如,当面对长颈鹿、小萝卜、斑马、潜水员、张三、顾客、菠菜、面包师、土拨鼠、演员、黄鼠狼、李四、南瓜、打字员等单词串时,如果将它们分别纳入动物、植物、人名和职业四个类别,识记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换句话说,合适的语义归类有助于改善识记水平,当然也就能提高记忆力。
(3)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识记,即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音韵等),对当前输入的信息进行识记,使它成为可存储的东西。比如,将一些难记的信息编成顺口溜,就是这种办法。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能影响识记的效果呢,或者说黑客如何才能破坏受害者的识记呢?主要因素有觉醒状态、加工深度、组块和意识状态,其中前三种因素已经在短时记忆时介绍过了,下面只介绍第四个因素——意识状态。
识记的意识状态,即有意识的记忆,其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识的记忆。这便是“贵人多忘事”的理论依据。实际上,有意识的记忆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趋于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得记忆任务从背景中突显出来,于是就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长时记忆的保持
保持,是将识记的结果以一定形式存储在头脑中的过程。它是识记和回想的中间环节,也是社工黑客最难破坏的一个阶段。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的信息在保持阶段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在量的方面,保持的信息数量会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因为其他东西逐渐被忘记了;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等的不同,其保持的信息将有多种形式的变化。例如:
(1)内容更精练,次要的细节将逐渐消失;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3)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记忆保持内容的变化,还表现为奇怪的记忆回涨现象,即在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保持的信息量反而高于刚学习完时所保持的信息量。
保持的内容,主要按五种组织方式被储存在头脑中:
第一,空间组织,即将认识的事物以空间方式组织储存在头脑中。例如,头脑中的篮球总是大于垒球等。
第二,系列组织,即将记忆内容按某种连续顺序,系列地组织起来。例如,在学习英文字母表时,大都按A到Z这样的顺序来组织;但是,如果顺序颠倒了,那么字母表就很难记住了。
第三,联想组织。对词的记忆储存,是典型的联想组织。例如,“桌子”通常使人联想到“椅子”,“热”联想到“冷”,“妈妈”联想到“爸爸”等。
第四,层次组织。许多概念和知识,都是按层次组织的方式被储存在记忆中的。其中,每个层次按事物的特性而定,上一层次的特性概括了下一层次,下一层次的事物从属于上一层次。例如,若上一层次是动物,那下一层次便可以是鸟和鱼等,再下一层次便可以是喜鹊和黄鱼等。其实,按层次组织的材料,比杂乱的材料更容易记忆。
第五,更替组织。记忆材料的组织,可以相当灵活,每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独特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来组织同样的信息。例如,“老子”这个信息,有的人会将它组织成一句脏话,而熟悉国学的人则会将它与《道德经》组织在一起。
总之,保持内容的各种组织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时也相互重叠,并形成复杂的有结构的记忆库。
由于记忆保持过程相对封闭,所以社工黑客几乎无处下手;但这并不意味着黑客就没机会,因为记忆天生具有一个天敌——遗忘!所谓“遗忘”,就是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难以提取。比如,识记过的事物不能被再认和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当然,遗忘又可细分为:能再认但不能回忆的(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的(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的(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的(永久性遗忘)等。
遗忘是从学习之后立即就开始的,而且遗忘的速度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率就可达到42%;而31天之后,遗忘率也仅达到79%。当然,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的影响。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的材料,遗忘得慢;对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快。在学习程度相近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反之则慢。因此,对需要记住的材料,不宜贪多求快。
学习程度的影响。对记忆材料的识记,未能达到无误背诵的,称为低度学习;若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时就称为过度学习。实验结果表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有更好的记忆效果。
识记材料系列位置的影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对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开头的字母(如A、B、C)和结尾的字母(X、Y、Z)容易记住,但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又比如,在学习了一串单词的词表后,若想回忆其内容,那么最后呈现的单词将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单词;而最后回忆起来的单词,则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将出现系列位置效应,即在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则是中间部分的词。在回忆的难度上,将出现近因效应,即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在遗忘的数量上,将出现首因效应,即最先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
识记者态度的影响。识记者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速度也有影响。比如,那些次要的、兴趣不大的、不太需要的记忆内容,将首先被遗忘。另外,曾经被用心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的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遗忘的原因有多种;不过,社工黑客能够有所作为的,主要有两种:
第一,干扰。在学习和回想之间,足够的干扰刺激,便可导致遗忘;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因为此时记忆的痕迹并未变化。更具体地说,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的学习材料的干扰”。比如,若在相声节目“报菜名”的清单后面,再加上一个新菜名,那么与相声演员相比,普通人将更容易记住这个新加上的菜名。换句话说,社工黑客若将待记忆的信息混杂在受害者先前已有的相似信息之中,便能促使受害者遗忘。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保持回忆材料的干扰”。社工黑客只要能给受害者增加足够的额外记忆负担,也能促使受害者遗忘。当然,倒摄抑制的强度,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因素影响。比如,前后学习的材料若完全相同,后学习就变成了复习,不但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反而会加强记忆。但若前后学习材料相似度很大又不完全相同,这时的干扰效果将达到最大,甚至大于前后学习材料完全不同的情况。
第二,压抑。因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则记忆也就能恢复。比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考试者忘记某些很熟悉的公式等。
那么,作为社工黑客的对立面,你怎样才能记住想要保持的信息呢?这当然是有办法的,比如:充分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可以适当做笔记、编制提纲等;重视脑健康和用脑卫生等,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将使记忆力下降,而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也会影响记忆力。但是,提高记忆的最主要的办法,是组织有效的复习;这是因为,复习在记忆保持中扮演关键角色!
具体地说,刺激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而未被复习的信息几乎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当然,复习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复习要及时,因为遗忘的速度,在开始时最快。
其次,要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因为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所以复习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而不宜连续进行。当然,分散复习的间隔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和识记水平等方面来确定,刚开始复习时间隔要短,以后再长一些。
再次,阅读与重现应交替进行,以便提高复习效率。这是因为: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看到成绩,增强其信心;能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于及时纠正;能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更具目的性等。
最后,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即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比如: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列在一起,而应交叉安排;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等等。
3.长时记忆的再现
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的最后阶段。记忆的好坏,将通过再现表现出来。再现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1)再认
形象地说,所谓“再认”就是当过去熟悉的东西再次呈现时,你能够将它辨认出来。比如: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见面就能够立即认出对方;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到几个旋律,就能说出歌名。社工黑客并不关心“再认”的心理学机制或它与回忆的区别等,而只在乎如何让被攻击对象的“再认”出错,即使其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比如,让受害者收到的信息不准确、对相似的对象不能分辨、处于情绪紧张状态等。
再认依赖于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相似的事物,再认时容易混淆。比如,形状相似的字(“已”与“巳”等)在再认时,就容易出错。事物的数量,对再认也有影响。比如,有数据显示,在再认英文单词时,每增加一个词,再认时间就会增加38毫秒。
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再认的效果,随再认时间的间隔而变化;间隔越长,效果越差。实验结果表明:间隔2小时,再认效果最好;随着间隔时间增长,再认的效果会逐渐下降。
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当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再认时,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进行比较、推论,从而提高再认的效果。例如,若认不出某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便可根据现有线索,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再认成功。
再认依赖于当事者的期待。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对刺激信息的提取,而且依赖于当事者的经验、定式和期待等。例如,对双关图的识别,本该看出两个图形,但由于定式或期待的影响,每个人认出图形的速度各不相同,甚至有的人只能认出其中的一个图形,而认不出另一个图形。
再认依赖于当事者的个性特征。比如,独立性强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能更好地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出简单图形;而依赖性强的人,其再认的效果相对较差。
2)回忆
与“再认”相比,“回忆”一词对普通人来说几乎耳熟能详。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回忆”的内涵相当丰富。不过,对社工黑客来说,他只关心影响“回忆”的下列因素:
(1)联想。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因为人在回忆某事物时,也会连带地回忆起其他相关事物。比如:想到“阴天”,就会联想到“下雨”;提起一个朋友的名字,就会联想到他的音容笑貌;等等。联想具有以下4个规律:
① 接近律,即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比如:提起孙悟空,就会想到猴子;由元旦就会想到春节;等等。
② 相似律,即形式相似或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比如:提起夏天,就会想到炎热;提到英雄,就会想到勇敢;等等。
③ 对比律,即事物间相反的特征也容易形成联想。比如:由黑容易想到白;由高容易想到低;等等。
④ 因果律,即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也容易形成联想。比如:由雷声就会想到闪电;由冰雪就会想到寒冷;等等。
(2)定式和兴趣。它们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所谓定式,就是每个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式不同者,对同一刺激引起的回忆内容也不同,产生的联想更不同。比如,听到鞭炮声后,婚庆公司和殡仪馆员工,将分别联想到婚礼和丧礼。另外,兴趣和情感状态,也可使某类联想处于优势。比如,面对恐龙模型图片,儿童和古生物学家就会分别优先联想到游乐园和化石。
(3)双重提取。在回忆过程中,借助于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当被要求回忆“某楼有几层”时,先在头脑中出现该楼的形象,再从中提取楼层的数目,效果会更好。同时,在回忆过程中,寻找回忆内容的关键点,也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例如,在回忆英文字母表时,若问B前面的字母是什么,那么大部分人都能回忆起来;但是,若问I前面的字母是什么,回答就较困难。此时,有的人就会从A开始背诵字母表,直到回忆起I前面的字母;而更多的人,则会从G开始背诵字母表,因为G在整个字母表中是一个关键点,其形象比较突出。
(4)暗示回忆和再认。它们也有助于信息的回忆提取。在回忆较复杂或不太熟悉的东西时,呈现某些与回忆内容有关的线索,将有助于回忆内容的迅速恢复。若暗示与回忆内容有关的事物,也能帮助回忆。
(5)抗干扰。干扰也常常加强回忆的困难。例如,考试时,本来知道答案,但由于过分紧张,反而一时想不起来了。还有一种“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其简便的克服方法是停止回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回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