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客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
- 杨义先 钮心忻
- 2610字
- 2020-08-28 00:30:10
第2节 感觉漏洞概述
抛开心理学对“感觉”的枯燥定义,让我们先来看看身体上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它们产生的感觉,就相应地称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体觉等。其中,“体觉”相对较陌生,所以多说几句。体觉通常包括运动觉、肤觉、平衡觉和脏腑觉。
运动觉是指人在运动时,对自己身体各部分(如四肢、躯干和头部等)肌肉、骨骼运动所发生的感知状态,故又叫肌肉运动感觉(不过,请注意当我们看到自己在动时,这不是运动觉。只有闭眼或不看而感到自己在动时,这才叫运动觉)。运动觉反映人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的松紧。人在活动时,为了保证每个动作的准确无误,就得依靠运动觉的反馈信息来随时微调——这本身也是一个赛博循环过程(其实在人的几乎所有言行和思维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层层套接的、各种各样的赛博式“反馈微调循环”,它们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由于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所以若无运动觉,人就不能正常进行各种活动。
肤觉是各种皮肤感觉的总称,它包括痛觉(例如破坏性刺伤的感觉)、触觉(受到机械性压力的感觉)、冷觉和温觉(低于或高于体温的感觉)。这四种肤觉虽然遍布全身,但是它们的感觉器个数各不相同(每个人身上,大约有痛觉400万个,触觉100万个,冷觉50万个,温觉3万个),它们分布在身体各处,而且不均匀。因此,在皮肤的不同部位,其感受性也不一样。比如:手指尖、舌尖等的触觉灵敏,而痛觉不敏感;脸、手对温差不敏感;而背、腹等不常暴露的部位,对温差较为敏感。此外,诸如痒、燥热之类的肤觉,则是上述四种基本肤觉的复合感觉。
手的肤觉和运动觉相结合而产生的感觉,叫触摸觉。它可以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弹性、光滑或粗糙等属性。
平衡觉又叫静觉,它反映人体在空间中的姿势。人的平衡觉器官在内耳中,所以耳朵出毛病后,就有可能损害平衡觉;平衡觉同人体内脏也有密切联系。人在高速或加速运动时,平衡觉可帮助我们控制身体的平衡。晕车、晕船等现象就是平衡觉失调的表现。
脏腑觉又叫机体觉或内脏觉,它反映身体内部各器官的工作状态,如饥饿、口渴、作呕以及内部疼痛等。脏腑觉对体内的正常状态反映不明显,所以在健康时,脏腑觉并不明显。比如,正常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血压等。
心理学家又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体觉中的肤觉等,它们主要接受机体以外的客观事物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内部感觉主要是指体觉中除肤觉外的其他部分,它们是由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以及机体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变化而引起的。
从社工黑客的角度看,粗略地说,所谓感觉漏洞就是本该感觉到的却没有感觉到,不该有的感觉却被感觉到了,本该感觉强烈的却被弱化了,本该感觉很弱的却被强化了,本该感觉为A的却被感觉成B了,等等。总之,所有能够导致感觉失控的因素,都可视为感觉漏洞。
人的各种感觉能力都很强。比如:在黑暗而晴朗的夜晚,可以看见数千米外的一支烛光;在安静环境中,能听到约10米远处的手表嘀嗒声;也能嗅到一升空气中散布的、十万分之一毫克的人造麝香的气味;等等。但是,从理论上说,超出人类感觉区域之外的刺激,都不会被感觉到。比如,视觉是由电磁波刺激引起的,但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称为可见光)能被视觉感觉到;超出这一范围,人眼就看不到了。听觉也有一定范围,正常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最低不能小于16赫兹,最高不能超过2万赫兹。而且,听觉不仅与声音的频率有关,还与强度有关。当音强超过140分贝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听觉,而是感到不舒服、发痒或发痛。嗅觉是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的,只有当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被人嗅出。比如,无嗅气体就不能引起人的嗅觉。味觉是舌头对溶于水的化学物质的感觉,主要有苦、酸、咸、甜四种味觉。除外部感觉外,人的内部感觉也有一定的感知范围。
另外,在社工黑客眼里,任何规律性的东西,也都是可被利用的漏洞;所以,感觉的规律性漏洞至少会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对机体状况和感觉器官功能的依赖性。不管是哪种感觉,都同个人机体的状况有关。若机体不健康或有缺陷,就会直接影响感觉的发生和水平。比如:盲人无视觉,聋哑人无听觉;患感冒的人,其嗅觉会急剧下降。另外,在感觉方面,个体的差异也较大(比如,有的人是色盲;有的对颜色却极其敏感等),感觉特性还会随年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第二,所有感觉都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一种感受器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刺激的性质不同,它所引起的感觉也不同。例如,眼睛只接受光刺激,识别颜色、形状等;耳朵只接受声音刺激,识别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等。另外,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也才能被感知。当然,也并非刺激越强越好。比如:若照明光线太弱,将看不清东西;若太强,将使人眩目,也看不清东西;等等。
第三,感觉的适应性。所谓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当从亮处走进暗处时,会突然致盲或视弱,过短暂时间后会有所恢复;相反,当从暗处进入亮处时,会有炫目感,出现暂时性视物不清,约1分钟后才逐渐恢复视觉。其实,其他感觉(如嗅觉、味觉、触觉、温觉等),也都有适应性特点(痛觉除外)。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嗅觉适应。听觉适应一般不很明显。
第四,不同感觉间具有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还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有关。例如:电锯的“吱吱”刺耳声,不仅会强烈刺激听觉器官,还会使皮肤产生冷感;食物的颜色、温度等不仅影响视觉和温觉,也影响味觉和嗅觉。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另一种特殊表现是感觉代偿,即某种感觉失却后,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例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可能更敏感。
第五,感觉的模糊性。尽管感觉器官具有很强的感受性,但对外界事物变化的感知却并不很精确;对不同个体来说,其感受到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异。
当然,除了规律性漏洞外,“热血电脑”和“热血网络”还有许多其他漏洞。比如,从漏洞致因的角度看,包括(但不限于)错觉性漏洞、幻觉性漏洞、病理性漏洞和缺陷性漏洞等。不过,社工黑客并不关心漏洞的致因(那是心理学家的事情),只在乎漏洞是什么,以及如何利用漏洞来展开攻击等。所以,本书将基于前人的心理学成果,尽力挖掘所有已知的人性漏洞,以使防御有备无患。针对不同的感觉,相应的漏洞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单独深入考虑。下一节将聚焦于视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