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
- 李培林主编
- 3291字
- 2021-03-29 23:57:11
一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一种系统性的发展观,这一方面体现在创新发展理念是由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创新理念组成的系统,创新发展需要国家创新体系支撑,其中,科技创新又是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理念不是一种孤立的发展理念,而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体系中首位和核心的发展理念。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理念体系
创新,一直以来主要是指科技创新,以及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领域的活动,创新发展主要是通过创新活动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技领域与经济学领域关于创新问题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科技创新发展与经济创新发展无疑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但是,科技创新是一种复杂性的活动。当今世界上创新活动的竞争,不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的竞争,而且是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这意味着,创新不只是寻求科学技术突破的单方面创新,而且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样,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并不仅是科技界内部的事情,而且涉及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政府管理体制、货币金融制度、财税制度、土地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产权保护制度、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是能否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理念体系。一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创新发展需要一个体系支撑,强调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求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另一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和先导,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中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求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力争超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理念体系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虽然马克思在其诸多论著中并没有专门对创新下定义,但基于已有研究,马克思所理解的创新是现实的人针对新的现实情况,有目的地从事一种前人未曾从事过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破除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发现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和新规律,进一步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创新广泛地理解为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对创新的基本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包容性,可以包容西方经济学中一切有用成果为我所有。西方经济学对创新问题的研究,主要在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两个学科领域,前者更加关注创新激励问题,后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方面。关于创新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熊彼特将创新界定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体是指采用一种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市场、新资源、新组织等几种创新情况。应该说,这些研究相对具体且有局限性,也有政策借鉴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解可以包容西方经济学的创新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理念体系正体现了这种包容性。
(二)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而具体地回答了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观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但核心在于创新,“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对当代国家发展规律的把握而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体系。当前,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中大国,“十三五”时期急需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一是指明了发展的动力来自创新,来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二是界定了发展的内涵重点,包括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重要内容;三是提出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体系,一方面继承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这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发展理念的新突破。
将创新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首要发展理念并将之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快速地从工业化初期走到了工业化后期。从发展动力角度区分,中国已走过了以生产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和以高储蓄率的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在科技水平、经济基础、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原先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无论是从现实的可能性还是从理论上的必要性来看,中国都应该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况且,无论是拉丁美洲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的深刻教训,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功实现转型和跨越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提供的积极经验,都启示着我们加快推进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定不移地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创新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首要理念,更是赋予了创新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