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做事效果差,皆因沟通不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协调等,无处不在进行着沟通。很多情况下,我们做事、协调效果不好,并不是我们能力差,很可能是由于我们沟通不到位所致。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那些做事或协调能力超强的人,其实都是沟通高手。

没有明确目标,沟通就不会有效果

沟通,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叫真正的沟通。只有拥有明确目标的沟通,才可能效果显著。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说个不停,不顾及对方的感受,这样必然会惹人讨厌。如果总是在漫无目的地说话,无主次,无重点,即使交流再长的时间,也是在浪费时间。可见,沟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沟通更有效率。

没有目的的沟通,将可能导致这样可怕的结局:

·浪费更多的时间;

·花费更多的精力;

·耽误重要的事情。

我们日常看到的很多沟通,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比如夫妻吵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矛盾的解决;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最终目的是为了买卖交易的成功;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最终目的是让所教的知识被学生吸收;领导与下属的沟通,最终目的是让下属理解领导的要求,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就很容易造成对方的不理解或排斥,这样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其实就连真正的沟通都算不上。沟通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是心灵的交汇。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方喋喋不休,另外一方沉默不语,那沟通的效果,十有八九会大打折扣。

要想达到有效沟通,不仅要会说话,还得顾及别人的感受,试想一下,一个人一直说个不停,而且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说自听,你是听众的话,你能够接受吗?有时即使对方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可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聊天不仅破坏了气氛,最终也只能将天聊死,虽有可能对方不说话,但他肯定会带着一肚子的郁闷离开。当然,说话的人可能觉得自己说得挺好,可对方并不买账。甚至,身边受不了你这点的人越来越多,离开你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你会将自己搞成孤家寡人。

在社交中,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对等的,如果你总想用话语压死人,滔滔不绝,不给对方表达的机会,那这场沟通注定是失败的。沟通一定是有目的的,除非拉家常,只有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彼此你一言我一语,这样才能实现聊天的目的。如果一方目的性特别强烈,压制了另一方的发言,那他不可能实现其最终的目的。

就像我们去市场买东西,客户与销售人员可以说目标是相同的,销售人员想将自己的产品卖给客户,客户想从销售人员手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可如果销售人员一直滔滔不绝,将自己的产品功能等吹个不停,客户没有一句说话的机会,你想这场交易会成功吗?因为每一款产品有不同的型号和功能,销售人员说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说到客户的心坎上,而且说得越多,客户可能越怀疑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反过来,如果销售人员给客户说话的机会,让其告诉自己他所需产品的功能、型号等,销售人员只需按照客户的需求,找到相应的产品便可,这样交易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在沟通之前,首先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没有目标,话是说了很多,时间是浪费了很多,聊完回了家,却不知道聊了什么,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所聊的话题感不感兴趣,只知道自己将该说的话一句不落地说了出来,具体对方有何反应一概不知——这便是一次无效沟通,于是不得不再次花时间和精力,预约对方进行沟通,对方何时有时间又是一个未知数……

可见,带着目的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有利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科学院工作,是由戴维爵士推荐的,他们之间有一段经典的对话广为流传。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可能被打断,不过你很幸运,此时此刻仪器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信和笔记我都看了,你在信中好像并没说明你在哪里上的大学。”

法拉第:“我没有上过大学,先生。”

戴维:“噢?但你做的笔记,说明你显然是理解这一切的,这又怎么解释呢?”

法拉第:“我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还在自己房间里建立了小实验室。”

戴维:“年轻人,我很感动。不过,可能因为你没到实验室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里来。科学太艰苦,要求付出极大的劳动,但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只要能做这份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

戴维:“哈哈哈,你在看我眼边的伤疤,这是氢和氮实验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那些书籍,总不曾将你打痛、让你出血或把你打昏吧。”

法拉第:“是的,不曾有过,可每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

在戴维与法拉第的对话中,既有主次,且风趣幽默。谈话的目的是戴维如何为法拉第安排一份合适的工作。在聊天过程中,戴维告诉法拉第,搞科学研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意思是法拉第要想从事科学研究,就必须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而法拉第则强调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超过了自己的生命。法拉第的决心,使戴维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助手。后来,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的贡献时,他在表的最后写道:“最大的贡献——发现法拉第。”

如果两个人在沟通的过程中目的不同,一个谈学历,一个谈金钱,那就不可能达成最终的合作。

所以,真正有效的沟通,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信口开河东拉西扯,让人不知所云,那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沟通。当沟通的目标明确以后,双方才能在沟通中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最终达成合作,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好的沟通,要情感和思想同频

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之所以出现矛盾,是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情感和思想的同频,说白了就是没有换位思考,你说你的话,我理解我的意思,最终得到的结果是驴唇不对马嘴,因而产生了矛盾。

如果我们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用心沟通,每句话都能够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就能够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还有利于建立广阔的人脉。

高效沟通的最佳效果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情感与思想的真正同频。

情感与思想同频的最高境界:

·你说什么我都懂;

·我说什么你也懂;

·我不说的你也懂;

·你不说的我也懂。

有一对新婚夫妇,因房子装修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女方甚至怀疑自己与这男人结婚就是个错误,而男方每次与爱人产生矛盾后,宁愿躲在办公室加班,也不愿回家。时间久了双方都受不了,就像两只受伤的刺猬,靠近彼此都会受到伤害,远离又都觉得弃之可惜。

后来有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看到这位男子整天闷闷不乐,便问其原因,男子将自己与爱人吵架的事一一诉说,且强调道:“我自己酷爱艺术,对色彩搭配有深刻的研究,这些方面我的妻子肯定不如我,可我的妻子非要将房子颜色按照她自己喜欢的进行装饰,这点我受不了,她也不愿让步,我们已经争吵两三个月了!”

“如果你爱人觉得你办公室的颜色装修得特别不好,把它重新装修一遍,你愿意吗?”长者问。

男子说:“绝对不可以!”

长者说:“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则是你爱人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装修她的权力范围,她能够愿意吗?反过来,你的权力范围也不允许按照她的意思装修,对吧?所以,在装修房子这件事上,如果双方的意见不统一没有关系,可以商量解决,如果用太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另一方,这样只会让矛盾升级,本来快乐的日子也会荡然无存。与其这样,还不如用心与你爱人好好沟通一下,换位思考一下,否则永无宁日,你愿意这样吗?”

男子顿时恍然大悟,回到家赶紧向妻子道歉:“亲爱的,我终于想通了,之前是我太自私了,我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没有考虑你的感受,我不该将我的意愿强加到你身上。我现在想通了,你喜欢怎么装修房子就按照你喜欢的风格装修吧,这是你的权力,我支持你!”

男子的爱人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两人重归于好。

每次沟通都应该用心沟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思想上的同频。用心沟通不仅应该用心倾听,用心体会,还应该换位思考,用对方心中所希望的、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听对方诉求时心不在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双方意见和分歧更加严重,此刻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应该用心沟通,让彼此的情感和思想达到同频,这样你才能读懂对方的心,并能感同身受,真正起到沟通所需的最终效果。

情感与思想的同频,是沟通的最高境界。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真正地用心沟通,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情感与思想的同频;如果没有真正地用心沟通,就只能让聊天的结果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只能耽误彼此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将事情办砸。

有销售人员向自己的经理抱怨道:“我们生产的镜子根本没人买,与其这样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退掉摊位,还能节省一些费用。”

经理问:“你了解咱们的镜子主要功能是干什么的吗?”

销售人员说:“给商店和办公室安保系统使用的啊!”

经理说:“那如何才能让镜子发挥它的作用呢?”

销售人员:“只要将镜子安装到天花板上,它就可以开始工作。”

经理:“那你是否给客户演示镜子的功能了?”

销售人员:“我演示了。我在会场搭建了一个高台,登上去,然后故意跌下来,狠狠摔在那些不会碎的镜子上,以展示镜子的质量,虽然摔得鼻青脸肿,可客户却似乎不买账!”

经理:“那有多少客户会跳到天花板撞你的镜子?你完全可以这样展示:展台周围藏了一些精美的小礼物,邀请大家试试看,看谁能逃过镜子的窥视,把小礼物偷走。”

销售人员:“可我们镜子的最大优点是质量好,不会碎的啊!”

销售人员的产品演示,没有做到与客户很好的沟通。他并没领会产品的演示与客户之间,是一个用心沟通的过程。通过产品演示,使客户明白产品的真正用途,而客户的反馈,则反映了沟通的结果。销售人员只从产品这方面出发,没弄懂客户的思想与需求,当然不会受到客户的欢迎,产品自然也卖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沟通,但很多时候我们沟通得不到位,这并不是我们没有热情或没有利用方法和技巧,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情感,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走进对方的心中,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所以看似在不断沟通,但只停留在沟通的表面,没有深入进去进行真正的交流,因此造成了对他人的理解很单一,没能看到情况的特殊性。比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样便没有达到有效沟通,把复杂的、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片面化了,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由于不懂得顺应对方的心理,争取对方的好感,所以就不能利用对方的心理,获得对方的认可,这样的沟通失败是难免的。

真正的沟通,不仅是口头上的,更是心灵和思想上的。认真倾听、客观分析、专注思考,在和谐的气氛中沟通,只说不听或只听不说,都是达不到有效沟通的。

影响沟通的四种心理障碍

在我们与之沟通的人群中,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都不同,造成最终的沟通效果也不可能相同。每个人的气质、能力、气场、兴趣、爱好不同,也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不同,为有效沟通带来巨大的阻力。甚至,有些人个性上的缺陷,也会造成沟通的极不顺畅。

其实,归结到一点,影响我们有效沟通的罪魁祸首,就是心理。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与别人沟通,或遇到陌生人就胆怯、紧张,那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呢?

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有哪些心理会阻碍有效沟通?

·心理认知不当,必然导致沟通障碍。

我们都知道,在与陌生人见面沟通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很关键。如果第一印象很好,那接下来这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你的印象都是好的;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那有可能这个人一辈子在你的印象中都不是一个好人。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真正了解一个人,并非完全能够通过第一印象来了解,而是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往,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有的人第一印象很好,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被第一印象骗了,此人就是一个谎话连篇的骗子;而有的人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但通过交往你发现此人优点很多,你甚至心里有点后悔当初那么误解人家。

其实,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是多方面的,一旦这些受到影响,同样也会让你对这个人的认知有缺陷。就像当你看到某个人的简历时,会有初步印象,当该人到你眼前时,又会有种印象,虽然两种印象交织在一起,但我们往往通过眼前人给自己的印象去沟通,或通过交流辨别哪种印象才是最真实的。在这种甄别中,我们的认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错觉,在沟通上必然会造成误解。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种好品质形成深刻印象时,那这个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一旦这个人犯了错,我们也会极力为其辩解,这就是好印象模糊了我们对他另一方面的认知。

在我们印象中,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那我们在与北方人交流的时候,为了拉近距离也尽量豪爽一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与南方人交流时尽量轻声细语一些,尽量细心一些。这就是认知上的偏差,其实北方也有细腻的人,南方也有豪放的人。只有我们消除认知上的偏差,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情感失控,也会导致沟通障碍。

人是情感动物,在沟通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判断一切。可外界的环境,却是极为复杂的,它会反馈给你各种信息,包括错误的和正确的信息。一旦受到外界错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先入为主的错误信息的影响,其他正确的信息便很难再接受。如同一个女孩失恋了,她会将自己的前男友在思想上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包括他的父母亲,他的亲戚朋友都是帮凶,当每次谈到与男友有关的东西,她总是控制不住情感去谩骂,或内心翻江倒海,这严重影响到她与其他人的交往,比如新男友,或其他人。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这种人往往心情会压抑,也不愿与其他人交往,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也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严重者神经极为敏感,稍有不满便会暴跳如雷,面对别人好的建议或意见,也不愿接受。这种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情感,就很难与人沟通,很难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态度不好,必然导致沟通障碍。

态度严重影响着沟通的效果。有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感支配行为的心理倾向,就是科学的态度,反之则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态度。

态度不正确,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就如迷信权威会带来沟通上的错误判断;爱面子也会造成判断失误。

同时,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曾经有某些误解,产生过矛盾,当接下来不得不面临着某种沟通或合作时,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彼此都会设法为难对方,让对方犯错或出丑,那这两个人就不可能会有理想的沟通效果。

·不良心理,同样也会导致沟通障碍。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人很腼腆,不爱说话,即使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很小,表情紧张,面红耳赤,好像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这种人初次与人交往时,目光游离,总觉得不好意思盯着别人,说话结结巴巴,很容易造成别人误解。

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抱着消极的心理,包括与人沟通,时常将一些消极的话语挂在嘴边,比如“活好一天算一天,明天死了啥也享受不到了”“这个世界上坏人太多啦”“不要相信任何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尤其当我们与人沟通时,出现这些话语会吓到对方,每个人都愿意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如果你经常这样与你身边的朋友沟通,那你肯定没有几个朋友。

还有一些人内心压抑,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当面对别人的时候时刻抱着警惕心理,进而造成神情、语言、动作等对他人的冷漠或敌意,使别人不敢与其靠近,与之沟通更是无从谈起。面对这种人要求有效沟通,比如学会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要敢于表达,多锻炼多沟通,不要惧怕失败,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还有一种人,自己本身交往的圈子很小,又不善言谈,当让他进入别人的圈子,他就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才能与大家融为一体,为了杜绝这种尴尬,他们拒绝一切圈子活动。越是这样圈子越小,内心越孤独便越胆怯,久而久之对自己就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

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对与人沟通有抵触,便很难有有效的沟通。因为他排除一切,逃避现实,产生交流恐惧症,只能是自己将自己推向处境更难的境地。其实,每个人并非是天生的交际高手,只要内心对沟通有正确的认识,敢于尝试,经过锻炼与磨砺,肯定能够左右逢源,成为沟通达人的。

沟通中易犯的五大错误观念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沟通,有些人通过沟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还有很多人沟通不但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得罪了人,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实际上,这并非是某一个人的错误,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头脑中固有的错误沟通观念,最终导致了我们沟通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我们在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观念有哪几种呢?

·“沟通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是个人就会!”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与人沟通,这就像呼吸空气、沐浴阳光一般自然,因此沟通从表面上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是个人就会沟通。

其实,并非如此,越是简单的事,我们越是忽略了它的难度。我们频繁地进行沟通,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可正是这种习惯,让我们每个人在沟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了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这种不良的习惯,又成了沟通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与一些人沟通起来很顺畅,与一些人沟通起来却很困难的原因。也正是我们的经常沟通,让我们忽视了沟通的复杂性,也不愿去承认自己缺乏沟通的基本能力。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沟通高手,与更多的人能够高效地沟通,那你就必须承认这么一个事实:沟通并非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要想形成真正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克服沟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每个人都知道沟通是什么。”

当提到“沟通”二字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沟通不就是说话吗?沟通不就是聊天吗?其实,沟通并非只是说话聊天,那么沟通究竟是什么呢?

当大清早你遇到一个让你讨厌的人,他对你紧皱眉头瞥了一眼,这算不算是一种沟通呢?这当然算是一种沟通,一种借助肢体语言进行的沟通,虽然皱眉并不一定是一种有意图的信号,可这毕竟也向你传达了一个信息。“沟通”并非只是聊天,也并不仅是邮件的发送、资料的传递。沟通与人们的情感、态度、动机等有密切关系。

沟通至少应该从两方面来说:其一是说者,也就是消息的发送方,这方面包括说和写;其二是听者,消息的接收方,这方面包括听和读。另外,还有非语言的沟通,比如肢体语言,举手投足之间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

·“我该告诉的都告诉你了,这就算是沟通了!”

我们在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消息传递这一方的确是将消息传递出去了,可消息接收方是否完全接收到了消息呢?在消息的传递方看来,这不是自己的责任,反正我将该告诉的都告诉了,对方没有接收到是他们智商有问题。

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很多时候我们沟通的效率很低,就是拜这种观念所赐。要想高效沟通,不仅传递方要准确无误地将消息传递出来,还需要与消息的接收方进行互动,听取反馈,看对方是否接收到了自己的消息、接收的效果怎么样、还需要补充说明些什么,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只是传达了,其他的不属于自己考虑的范畴。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只能算是一次低效的沟通,一次失败的沟通。

·“只要我有需求的时候,我就会沟通。”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演讲者,当走上演讲台的时候,紧张得身体几乎僵硬,说话的声音瑟瑟发抖。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软绵绵的,有气无力,整个人的身体仿佛被抽取了骨头。虽然他会拼命挺直腰杆,抬高声音,睁大双眼,以掩饰自己的紧张,可他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透露出了他的紧张。

这种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在此之前没上过讲台,或没有与人真正地沟通过,尤其陌生人。在他们看来沟通就是说话,只要到那个场合了,自然就会说了。其实并非如此,甚至他们不清楚自己紧张的时候,语调是多么的错乱无章,肢体语言是多么的僵硬和不协调。如果有摄像机将他的演讲录下来给他看,估计他恨不得钻到地缝中去。

沟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要与陌生人沟通,甚至还要自己与自己沟通。清醒的时候我们思考,或做白日梦,就是一种自我沟通的方式;晚上睡眠的时候做梦,也是自我沟通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与别人还是与自己沟通,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沟通,在沟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形象来说,得体的衣着能够让自己更自信,从内容来说,制作一份设计优美的PPT或正确的数据分析,不仅能够让自己顺畅不卡壳地讲完整,还能凸显自己的专业素养。千万不要认为什么都记在自己的大脑里了,只要开口一切都会“倒出来”,你要想想,出现了万一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沟通能力是天生的,不是锻炼出来的!”

如果你相信这种话,那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位沟通高手。沟通是一种通过学习就可以提高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这种行为。高效的沟通能力,并不是上天赐予少数人的礼物,也不是祖辈遗传给我们的。每个人都有沟通的潜能,只不过有一部分人通过不断的锻炼激发,变成了沟通的高手;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没有激发出自己的潜能,造成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低下。

我们经常看到国内外很多人,在成为有效沟通的高手之前,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结巴不能说话,但他们都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变成了有影响力的演讲者、有效沟通的高手。所以,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后天努力肯定可以锻炼出来。

沟通渠道不畅通或被扭曲

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沟通效果。比如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被扭曲,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变质成传言,或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解决呢?

·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消息被扭曲。

如果我们处在山沟、地下室等地方,手机就会出现打不通的情况。同样,接听手机的人也一样,如果他在上述几个地方接电话,你这边使劲“喂”了半天,他那边也是听不到的,也就是信号不好。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这就叫“渠道受到干扰”。

所以,讲话者再会讲话,听话者再怎么用心听,如果渠道受到干扰不畅通,就像手机没有信号一样,是听不到对方在讲什么的。

当你的讲话习惯和对方不一样时,当有人帮你传话给对方结果传错了时,或你的这种讲话方式在对方那里不能被接受时,就会形成一种渠道干扰。渠道一旦被干扰,沟通内容就会被曲解,造成话一出口意思就大变的尴尬处境,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甚至形成某些不必要的偏见。

因此,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好彼此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免得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相信每一个人沟通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由于沟通渠道受到了某些干扰,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

·消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变质成传言。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要向大家传达一个消息,可消息在层层向外传递的过程中,逐渐变质,当消息最后传递到听众耳边里时,已经与最初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人们为什么喜欢在传递消息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让原本的意思大变呢?

其一,减轻自己的忧虑。消息在逐渐变质之前,消息的本源已经存在,但这个消息让大家忧心忡忡,为了减轻心理负担,于是当这种消息出现时,大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蔓延开来。

其二,碎片化消息重新组合。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是你一句我一句,这些消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将这些碎片组合起来,消息就会变得完整。于是,组合消息的人,就将此当成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的成就感,迫不及待地传递给下一个人。

其三,将传言作为一种联合的手段。通过传言将大家联合在一起,好似大家一起上了一条船的感觉,彼此利益相同,形成一个联合体,沟通对抗即将降临的危机。

其四,标榜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有一些人,尤其获得了某些消息的一手资料,而其他人没有渠道获得该信息,他们通过向外传递这些消息,以显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的特殊性。意思很明白:看我厉害吧!这消息只有我有,你们没有吧!

既然知道了传言为什么传播的原因,那么该怎么应对呢?

第一种方法,快速公开说明,澄清事实。只有开诚布公,才能阻止传言,如果面对传言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逃避,大家不知道真相,越逃避大家的好奇心越强烈,越想知道真相,就会将事情复杂化。

第二种方法,迅速提出对策。针对传言第一个发起者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此进行追查,让其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会让传言中止。

第三种方法,迅速采取行动。如果传言并非真实的事情,那传言就会不攻自破;如果传言是真的,就要立刻采取措施,对传言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消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

除了传言可以让消息失真,实际上在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也会出现消息失真的现象。发布命令者无论内心想得多么完美,如果执行者没有听清楚你传达的意思就直接去执行,结果只能是差之千里。这就是很多领导苦恼的原因所在。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从说话者这里来找原因。虽然说话者在脑袋中想得很完美,想表达100%的东西,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只有80%的东西。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更完美一些呢?在与他人沟通之前,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列一个提纲,防止自己在说的过程中有遗漏。还有一些人不善于沟通,当面对面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如果这样,我们可以借助第三方,让其将你的意思传达给对方,这样就省事不少。

其次,听话者接收到的信息与执行的过程更是打折扣。比如,说者想表达100%,但从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只表达了80%,听者可能只接收到了60%。那么,怎么提高接收到的信息量呢?只能在别人给你讲话的过程中,避免周围的干扰;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专心,不要心中还想着其他事情,也不要频繁接电话,记得要与对方互动;最后,在听的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简单做一些记录,对于没有听明白的一定要进行询问,以弄清楚为最终目标。如果听话者只接收到了60%的信息,那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就只执行了40%,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对命令发布者的话语理解有限,对其真实意图不是很明白;二是执行过程中执行力不够,使得执行难以落实。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向命令发布者进行咨询,搞懂其真实意图,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

如果接收信息的人不直接去执行,而是要传达给下一层人(即为第二层人)去执行,那执行力可能就只剩下20%了。因为第一层接收命令的人只接收了60%,传达给第二层,第二层吸收了40%,第二层在执行的过程中衰减成了20%。要想提高执行力,那就需要在消息的传递过程中,力争表达清楚,接收消息的各层级理解到位。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至于大打折扣。

总之,在交流的时候,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必须克服一切沟通上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沟通顺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