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死,传位其弟馀祭;馀祭死,传其弟夷眛。
公元前527年,夷眛死,当传其弟季子札,札逃不肯立。承继祖规,“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当传位于诸樊之子公子光,夷眛之子僚强背祖规,继父位为君。光心有怨怒,阴养谋臣以求立。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杀,亡楚如吴,投于公子光麾下。
公元前520年,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成,请相剑大师薛烛相剑。其言:“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
(一)
宿命,轮回中注定。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我也不例外。
世人说:我今生的宿命,便是为了结束某个人的生命,一剑成名。
我子承父业,屠狗贩肉;我打架滋事,惹是生非;我豪爽仗义,呼朋引伴;我孝母惧内,怜爱弱子。
我一直做一个相同的梦。梦很简单,没有情节,没有对白,只有她,静静地躺在那里,对着我浅笑无声。
我混迹于吴国的市井深巷,等待多年,只为见她一面。
她身长九寸七分,熔赤堇山之锡,蕴若耶溪之铜,历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现在,她自越国姗姗而来,慵懒地躺在公子光的密室之中。
她叫“鱼肠”,是一把剑。
(二)
“太湖公”只是一位老人,一位垂钓太湖,白袍白发白须的老人,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对我来说,甚至更愿意相信他并不是一个人,至少不是来自人间。
十岁那年,覆舟于太湖,父溺亡。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平躺在湖滩上,他端坐在我身边,见我醒来,便说:“我等你十年了。”
这让我很诧异,我们素不相识,十年前,我还未来到这世间,他这份等待,确实显得太过荒诞。
他住在湖心的小岛上,结草为庐,垒石为苑,接竹引泉,摘花为茶。此时正是仲春时节,房前屋后,山崖浅滩,桃李成林,修竹箐箐,东风低吟,湖涛拍岸。在这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乱世,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确也算得上人生快事。
岛上有一面壁立峭岩,岩顶筑四剑台,列四剑:一剑曰“名利”,一剑曰“知遇”,一剑曰“恩仇”,一剑曰“天下”。
他带我攀上绝崖,要我选一把剑。
我选了那把长九寸七分的名利之剑。
他叹了口气说:“这就是你今生的宿命。”
可惜,“宿命”二字,在我十岁的智慧里,也就是两个字而已。
然后,他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教会了我两件事,一件是烤鱼,一件是用剑。烤鱼的方法有千万种,剑法却只有一招,叫“名利泊”。
公元前520年,我回到堂邑,因为越国敬献的“鱼肠剑”已到达吴都。
在堂邑,我混迹于市井,克尽孝道,娶妻生子,默默地等待一个人。
那个人叫伍子胥。
(三)
伍子胥来找我那天,我正在堂邑最繁华的集市上,身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群被我踢翻在地的市井恶霸。
这位家破人亡、亡楚如吴的中年人,衣着华贵、目光坚毅。他静静地站在熙熙嚷嚷的人流中,宛如鹤立鸡群。
我知道,他将带我走上一条不归路,这路上有她,有我的宿命。
伍子胥来到我的面前,鞠躬施礼,说一堆“素闻、久仰、三生有幸”的客套话。
我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故意摆出狂放高傲的姿势,准备为自己赚取一点先期本钱。可惜这姿势没能维持片刻,我便看见妻子拨开人群,手里拿着母亲的拐杖,望着我微笑。
昂首挺胸即刻成了霜打茄子,我勾头耷脑地跟着那条拐杖,在街坊邻居的哄笑中挤出人群,丢下伍子胥,径直回家去了。
到家时已是黄昏,发现门口停着一辆华贵的马车,推门进去,堂内已备好酒菜,伍子胥在母亲对面正襟危坐,表情谦卑。
那夜,我们喝光了窖里的最后一滴酒,浊酒千觞,古今天下,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喜而高歌,悲则长泣。酒足饭饱后,便抵足而眠。
第二日酒醒,伍子胥辞别,执意留下一些金银锦缎。后来隔三差五,便谴人送来一批钱财美食,我也不作推辞,坦然接受。很快便置了新宅、添了田地,尽力让妻儿老母过得舒适一些。
那些日子,母亲常说:“受人恩惠,忠人之事,伍子胥乃当世英杰,屈尊与你结交,定会托你国之大事,切不可有负于人。”
几个月后,伍子胥果然再来找我,邀我共事公子光。我回复他要问过母亲后再做决定。
伍子胥离开后,母亲唤我入内堂,对我说:“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做名垂青史之事,因小家而舍大国,是为不忠不义。”然后,她称自己口渴,要我去城边浅溪中取清水。这要求有点奇怪,院内本就存有清水,为何要舍近求远?但我不敢多问,便拿了水缸出门。
怎知这一去,便成永别。
取水回来,母亲已于内堂悬梁自尽,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妻子伤心痛哭,几度昏厥。我知道母亲要绝我犹豫之心,免我后顾之忧。但这代价之大,竟让人措手不及,可惜一切都无济于事、悔之晚矣。
我是个简单的人,从不掩饰自己对名利的渴求,母亲的深明大义,一直没能学会。也许这一次,她在用自己的生命,教会我这个道理。
(四)
母亲下葬后,我安顿好妻儿,便去拜访伍子胥。于是,他把我推荐给公子光,那位眼睛里闪烁着权欲的年轻人,锦衣玉袍,器宇轩昂。他有一位贵为吴国国君的堂兄,名叫僚。
我整日藏匿于光的密室之中,却始终没有见到那柄鱼肠剑,但我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她的存在。她宛如一位温婉柔约的女子,慵懒地躺在某个我触手可及的角落,默默地注视着我,与我同在,伴我共眠。
公元前515年,吴盖馀、属庸率兵伐楚,楚断其归路,国都空虚,公子光等待十年的时机终于成熟。
他要弑君自立,成就霸业。
光于密室宴请我,酒过三巡,他对我说:“自今日起,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嫂子,你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
只可惜,我的命永远不会是他的命。
四月丙子日,日过黄经,酷暑将临。
公子光在自己的大殿中为堂兄僚备下了最后的盛宴,伏死士五百于帷帐之后。僚的卫队从皇宫一直排列到光的大殿里,长矛林立、刀斧生辉。僚端坐高堂,身着那件随他征战多年的三重黄金甲胄,气势凛然。
光与僚饮下第一杯酒时,我开始在地下室炙烤那道“木棉凤尾炙”。这是太湖公生平得意之作,用蜀地的木棉花烤炙太湖的凤尾白鲦。木棉是三天前从南方八百里急运而来,凤尾白鲦是六个时辰前在太湖结网捕获。
我烤得很精细,力求完美,因为我要将她藏于其间。
光来到地下室时,鱼炙烤得恰到火候,醇香满室。他打开密室的暗格,取出那把鱼肠剑,藏于鱼腹。幽蓝的柔光一闪而逝,暗室中,仿佛有人在轻唤我的名字。
我终于见到了那柄剑,为了这次相见,我整整等了三十年。剑长九寸七分,幽蓝晶莹,一道浅浅的鱼纹纵贯其上,宛如一滴晶莹的泪珠,淌过清晨的芦叶,留下一道浅浅的梦痕。
天很阴沉,一群乌鸦在屋顶盘旋一圈,纷纷落在围墙外的老槐树上,静静地盯着大殿,像在等待什么。
大殿内烛火摇曳,刀斧森森。我端着那盘“木棉凤尾炙”,穿过甲士林立的走廊,把僚这道最后的美味送到他的案前。
从地下室到大殿,百步之遥,可我每走一步,就听到她在我的掌心里幽幽叹息一声,我知道她很想叫我转身离去,可惜于她于我,都清楚地知道,一切已无法回头。
僚咽了口口水,站起来俯身欣赏他的美味,我缓缓地掰开鱼腹,隐剑于袖。
天越发阴沉。突然,一道闪电凌空而降,击碎屋顶,将一声响雷重重地摔在大殿之内。槐树上的群鸦惊鸣,绕檐翻飞。与此同时,一道幽蓝的剑光由我的长袖中激射而出,穿过暴雨样向我袭来的刀光剑影,穿透僚的三重黄金甲胄,深深地刺入他的心脏,分毫无差。
原来,这一招我苦练十八年的“名利泊”,竟然如此凄美。
我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看着僚双目圆瞪,气绝身亡。然后,拔剑、倒地,感觉身体慢慢失去知觉,慢慢冰冷。暴雨倾盆,我躺在大殿冰冷的地板上,激烈的喊杀声里,仿佛又听见她那柔婉声音,在遥远的九天之外唤我,一声声幽怨惆怅、一声声痛入肝肠。
——“专诸、专诸……”
(五)
已不记得这是第几回了。
在撕心裂肺的剧痛中醒来,觉得自己只剩下一具躯壳,里面空空如已,就连撑起一双眼皮的力气都流失殆尽。恍惚间觉得她依旧躺在身边,静静地注视守护我,公子光没有将她收回封藏,也算知我心意。
意识似乎只是身体的过客,存在一瞬便飞奔而去,我再度陷入昏迷。
这样的昏迷和清醒反反复复,我能感觉有人在我脸上雕刻琢磨,在我身体上切割缝补,在我嘴边喂汤灌药,在我床前低叹徘徊。
也许这不过是一场噩梦,却又如此的清晰。待到疼痛渐渐远去,抽空的躯壳慢慢注入力量时,我彻底醒来。
睁开眼,发现依旧身处公子光的密室之中,也许不再是公子光,应该是吴王了吧。伍子胥站在床前,见我醒来,长舒了一口气,说:
“已经三个月了,你再不醒来,我就为你准备棺材。”
我尽力挤出一丝笑容:“不忍心花掉你的棺材本。”
昏迷的三个月,我很虚弱,伍子胥对我照顾细致周到,吴王阖闾派人送来的山珍海味,很快填满了这具空虚的躯壳。
阖闾赏赐我妻儿良田百顷、珍宝无数,却对我加官进爵只字不提。另外这偌大的密室之中,竟然没有一面青铜镜亦或可以映照人影的东西。这让我很费解,却也未去探究原因。
两个月后,我走出密室,一路西行,去看望自己的坟墓。它静静地躺在城郊的高岗上,有祭拜洒扫的痕迹。至于他们为何给我建墓立碑,我没有多问,相信他们会有合适的理由。
已是暮秋了,晨风清冷,拂动我左臂空荡荡的衣袖,伍子胥告诉我,那条手臂永远地埋在这坟墓之中。
墓前不远有浅溪,水面清澈如镜。母亲自缢那天,我也曾在堂邑郊外这样一条浅溪里为她取水。短短几月,恍若隔世,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
我来到溪边,俯身下去清洗一路风尘。突然发现,水面上映照着一张丑陋的脸,这张脸我认识,他叫要离,是一名剑客,无锡鸿山人士,曾与我有数面之缘。
我转头望去,身后空无一人,再回头,那张脸又出现在水面上。如此反复几次,我突然觉得心脏剧烈地刺痛,捂着这张脸,痛哭失声。原来自己已不再是自己,他们将另一张面容安放在我的脸上,把专诸永远地埋葬在这孤丘之内。
身后有马蹄声响起,伍子胥端坐在马背上,向我伸出一只手。我没有同他共乘,迎着秋风,一路下山去。伍子胥下马,默默跟随。
回到密室,我平静地望着他:“希望你有个好的理由。”
伍子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庆忌还活着。”
这句话并未使我诧异,公子庆忌是僚的儿子,传言中这位年轻人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接飞鸟,步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僚死后,阖闾定会派人追杀庆忌,斩草除根,一直被权欲者奉为经典。但现在看来,他并未成功。
我淡淡地笑着:“这好像同我这张脸无关。”
“庆忌带门下死士逃至卫国,集结旧部,招兵买马,不日将南下伐吴。”伍子胥转过身去,细心地整理我的被褥:“吴王阖闾初登大位,根基不稳,文臣武将中多有僚之旧部,一旦两军交战,对阖闾极为不利。”
我伸了个懒腰,漠然道:“子报父仇,本就理所当然。”
伍子胥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三个月前,庆忌派刺客要离行刺吴王,虽有卫队拼死护驾,一番血战,吴王仍被其重创。”
“要离逃了?”
“他死了。”伍子胥紧皱眉头,像是在考量盘算什么,很久才说:“死的不仅是要离,还有在场卫队官员。事关重大,任何细节皆不能外泄。”
伍子胥眼眼神里弥散的无奈,无法掩饰那一丝冷厉的杀气,这让我突然觉得这个人很陌生,让我无法确定还这是不是那位曾同我把酒黄昏、开怀天下的故友。于是我狠狠地盯着他:“这一切,依旧和我这张脸无关。”
伍子胥转身来到我的面前,注视着我的眼睛说:“吴王张贴榜文,称要离逃脱,全国缉拿。捕杀其妻儿,斩首示众,悬于午门之外。”
我突然觉得肠胃在翻江倒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恶心,我紧握拳头,深深地吸了口气,勉强压制愤怒的心情:“所以,你们将我变成要离,要我前去卫国,刺杀庆忌?”
“吴王已派人接你妻儿入吴都,妥善安置,免你后顾之忧。”伍子胥转身离去,至密室门口,头也不回地说:“杀一个庆忌,可以阻止一场战争,可使千万百姓免受战火荼毒。你是大义之人,应知其轻重缓急。”
我望着他微微颤抖的背影,沉默半晌,惨然一笑:“看来,我别无选择。”
我知道这一切早已策划周详,只是不知这条左臂有没有在计划之内。就算在又能如何?一颗棋子摆上棋盘,除了勇往直前,便只有被围堵截杀。思前想后,我似乎真的别无选择。即便我能潜入吴宫,救我妻儿,逃离吴国,但我现在的摸样,他们还能相信这是以前的我吗?即便她们能够相信,我又能忍心让他们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吗?
也许伍子胥说的对,这场战争的胜负与我无关,但无论谁胜谁负,都将饿殍遍野、白骨成山,这对吴国不公平,对百姓不公平。杀了庆忌,也许真能阻止这场战争。
(六)
伍子胥将有关要离的全部记录整理成册,我将书册上的东西烂熟于心,日日苦练,模仿要离的言谈举止、衣着神态、剑法武功、习惯动作。两个月后,我做到了神形皆似。
阖闾的剑伤已经痊愈,临行那夜,他依旧在那间密室宴请我,依旧说那些你子为我子,你妻为我嫂,你躯胜我躯的话。
我举起杯,盯着阖闾说:“唯愿大王莫负今日之言。”
一饮而尽后,我怀揣鱼肠剑,起身告辞。
阖闾望着我:“六个时辰后,追杀你的死士便会动身。”
我大步而去,头也不回地说:“我会杀了他们。”
夜色无堤,冬寒彻骨。
这个冬季,竟如此的孤寂凄清。
我连夜出吴都,纵马北行,迎着寒风向卫国而去。
一路上,常有说书人在高台之上,讲述专诸刺僚的故事,市井深巷也广传我的生平事迹。只是这一切已与我无关,他们讲述的是一个已死之人的故事,而我不再是那个人。那位埋在墓碑下的专诸,一生追名逐利,如今名扬天下,成为当世少年争相追捧的偶像。而这个活在人世的要离,却披着黑暗的外衣,躲在人世角落,连妻儿也无法相认。
这便是名利!
突然间明白太湖公为何要在这“名利”剑诀后面,加上那个“泊”。“泊”者,淡泊也。可惜在这名利面前,又有几人能做到淡泊呢?
阖闾派出的死士前赴后继,绝非做戏。追击、截堵、埋伏、下毒,花样百出。纵然我处处小心,亦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也不记得历经了多少回搏命厮杀、夺路奔逃,最后在近乎绝望的时刻,才带着累累伤痕,入了卫境。
暮冬的卫国,河川冻结,雪落无声。
我见到庆忌时,他穿着一身青布长袍,手臂上戴孝的白绸还未取下。这位高大英俊、豪侠仗义的年轻人上前来紧紧拥抱我,拉着我的手进了大帐。
酒宴已经备好,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酩酊大醉后,便在帐内的地板上和衣而眠。他不提及行刺之事,也不问我亡命之旅,但我看得出,这一切他都已记在心里。因为每一碗酒都是他亲手斟上,每一块肉都是他亲手递来。
他就是这样的人。
后面的三个月,我在庆忌的大营里,看着他食不入席,寝不解甲,研习兵书,排兵练阵,赏罚得当,军纪严明。队伍军容整洁、气势如虹,将士同甘共苦、上下一心。也只有这样的主帅,这样的军队,才会让阖闾如临大敌、寝食难安。也只有这样的主公,这样的朋友,才配让要离舍生忘死,以报厚恩。
庆忌对我真诚豪爽、毫无防备,要杀他有很多机会,但我一直迟迟不想下手。三番五次劝谏于他,想要打消他伐吴的决心。但每次谈及此事,他便怕案而起,怒不可遏。是啊,那样的刻骨仇恨,又怎能轻易抹平?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想过,他报得旧仇,世间又会添多少新恨?
(七)
三月的卫国,冰消雪融、春暖花开。
战船已造好,队伍已壮大,粮草已备足,时机已成熟。
庆忌披甲戴盔,祭拜祖先天地,大军登船,沿江出海,剑指吴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我藏鱼肠剑于袖中,与庆忌同船而行,这是我最后的机会,虽然我不愿看到它的到来,但也别无选择。只是不知我和这柄小小的利刃,能否阻止这场吴国大地上的浩劫。
战船起航,浩浩荡荡,延绵十里。酒肉已经备好,庆忌在战船上为将士壮行,我在船头与他对饮。
明月皎皎,江水依依。
酒过三巡,庆忌起身,行至船头,望着沿江旌旗猎猎,战舰延绵不绝,不禁豪气干云,举杯长笑。我悄无声息地起身,走到他的身后,垂手而立。
庆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头也不回地问我:“在这十万雄兵面前,你还会劝我放弃伐吴吗?”
我说:“我不再劝你,但我会杀了你。”
此时狂风大作,江涛翻滚,战船摇晃颠簸。庆忌站立不稳,身体后仰,弃杯,伸手欲扶船舷。
我抓住这绝佳时机,出剑猛击,还是那缕幽蓝的剑影,还是那一式凌厉的“名利泊”,鱼肠剑穿透了庆忌厚厚的青铜甲胄,由后背刺入,直透前胸。
庆忌猛然转头,伸手紧扣我手腕的内関穴。我安静地望着他,没有挣扎反抗,只等他取我性命。
“要离,为何刺我?”他显得出奇的平静,没有惊恐,没有愤怒。
“我是专诸,不是要离,我杀你是要阻止这场战争。”
“专诸?”庆忌的目光利刃一样钉在我脸上,似要剥开这层伪装,看清杀父仇人的面目。
半晌,他突然纵声大笑,运力于臂,一引一推。我感觉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击后背,整个人飞出船去。在我坠向水面的一刻,他伸手抓住我的脚踝,将我倒提着悬于船舷之外。
他深吸一口长气,长啸着将我的脑袋沉入水中,直至窒息时方才提起,反复三次,然后掷我于甲板上。盯着我问:“为何不运力抵抗?”
我不言不语、双眼紧闭。不愿看他血流如注,也不愿让他看到我满眼泪水。
庆忌对我说:“溺你三回,一为你刺杀我父,二为你背后偷袭,三为你坏我大业。”
同船的将士们拔剑横刀,蜂拥而上,欲将我碎尸万段。庆忌大声喝止,反手拔出鱼肠剑,掷在我的面前,任由胸前鲜血喷涌。
他对众位将领说:“专诸乃忠义之士,要离乃良师益友,庆忌从不杀义士和朋友。我死之后,你们送其归吴,军饷粮草全部分予将士,解散大军,各自卸甲归田,切莫再行征战杀伐之事。”
我挣扎着爬起来,对着庆忌破口大骂:“我杀你父王,今又刺你,坏你大业。此等血海深仇,你却不报,实为不忠不孝、猪狗不如,你有何面目于九泉下见你父王?”
庆忌前迈两步,端坐于船头,鲜血滴落在甲板之上,流淌、浸渍、扩散,宛如一朵妖艳夺目的花朵,用尽最后的时光,绽放出绝望的孤独。
他望着我,强忍着剧痛摇摇头,尽力挤出一丝笑容,对我说:“杀我父亲的,不是专诸,不是公子光,是这个时代。”
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句话,它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我的灵魂。也许,这辈子,他也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没有征战、没有仇恨,只要闲茶淡酒、安居乐业。可惜,这个时代,将一副沉重的枷锁套在他的肩上,让最简单梦想也化作泡影。也许对他来说,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
我拾起鱼肠剑,揣入怀中,走到庆忌面前,望着他气绝身亡,然后抓起船头的铜锚,仰天长啸,纵身一跳,沉入江底。
(八)
再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在马背上,被绳索紧缚,动弹不得。一队将士默默随行,庆忌临终所托,他们没有忘记。
一路南行,七日便至吴都城外,将士解开绳索,各自散去。
吴王得知我归来,亲率文臣武将于城外迎接,我的妻儿也在人群之中,她们同很多随行人员一样,正用陌生的眼光,望着我这位丑陋怪异的陌生人。
阖闾走上前来,问我想要何等赏赐。我后退五步,自怀中拔出鱼肠剑,对着阖闾惨然一笑,高声说道:“只愿大王能以民为念,莫要妄动刀兵。”
这是我最后的一句话。我知道,也许过了今天,阖闾便会将它抛诸脑后,一如忘记我这个匆匆过客,忘记这王位之路的罪恶血腥。
我倒转剑尖,紧握剑柄,又一次听见她幽幽的呜咽之声,她在我手中,没有挣扎,没有呼喊,任凭她冰冷的身体一寸寸刺入我的心脏。没有痛楚,当鲜血渗出,我看见剑身上的鱼纹慢慢褪去,化作一滴晶莹的泪水,流入我心底。我知道,那不是泪水,是她找寻多年,相对无言的凄楚,是深入骨髓的无奈。
城外的桃花开了,草木萌动,绿柳成荫。
我感觉到灵魂一点点离开身体,恍惚间,看见一位幽怨的女子,在这江南的春天里,着一袭飘扬的蓝裙,带一缕柔婉的微笑,向着我姗姗而来。这女子,我思念了一生,等待了一生,找寻了一生,又错过了一生?也许,在无尽的轮回里,就算有三生石,就算有彼岸花,她也无非是刻在石板上,轮回无期的天书符文;我也无非是生在忘川江畔,永世不见她绽放的凡尘一叶。
我今生的宿命,只是为了找到她。
至少,我这样认为。
后记:
公元前514年,公子光继位,史称吴王阖闾,在位18年,拜孙武为将军,穷兵黩武,东征西伐,成就一方霸业,同齐、晋、楚、越并列春秋五霸。
公元前506年,吴破楚,伍子胥掘楚平王陵,起其尸,鞭三百,以报父兄深仇。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为越大夫灵姑浮所伤,死于归途。
公元前484年,越国范蠡设美人计,离间伍子胥和吴王夫差,胥被杀,吴衰亡!
专诸亡,阖闾封专诸之子为上卿,函封鱼肠剑,永不再用。
公元前520年,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成,请相剑大师薛烛相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这是薛烛对鱼肠剑的点评。于是,鱼肠剑被越王敬献至吴国。薛烛相剑之术出神入化,只是,他永远也无法想到,欧冶子铸成鱼肠剑的当夜,若耶溪畔,有一蓝衣女子,纵身跳入熔炉,化作一滴清泪,在剑身上流淌出一道凄美的鱼纹。
2010年10月14日于哀牢山初稿
2012年元旦于越南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