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史
  • 里京
  • 1506字
  • 2020-08-29 14:37:57

前言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西文化先驱、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先会通。”而今天,我们的教育仍无会通,无会通,则难思辨,则批判性和创造性思想薄弱。因此,我以十余年时间探究基础教育创新变革,发起中国基础通识教育实践,构建基础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创作《汉语·四字经》人文会通启蒙读本。

儿童教育也被称为启蒙,《易经》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几千年中华历史流传下来几百部优秀蒙学读物,这些读物为古代中国启蒙了众多贤哲,荫及代代华人思想。多数童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在编纂与教学上兼顾字形、音、义之优,是古典蒙学的上乘之作,而在文义上所表现的是不分学科的会通知识结构,这种蒙学形式该是当今中华启蒙读物最值得传承借鉴的。由于当前流传的古代童蒙读物多成书于宋至清中期,之后具有传统特色的童蒙书几无面世,因此目前流传的童蒙书文义内涵也仅限于中华文化范围。而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近两百余年人类信息量远超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传统蒙学对人类经典文史及现代科学人文思想的缺项已成蒙学不足。所以,创新传承中华蒙学,创作出既兼具传统蒙学韵律美特色,又适合当代中华少年儿童启蒙教育,是开发基础通识教育读本的主导思想。

认知心理学先驱、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教育,任何学科都可用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进行教育。我认为,信息时代,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除了强调对儿童进行体悟式训练外,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得大容量的图景概念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过程。图景概念有别于死记硬背、精确定义的文字概念,而是要在儿童的头脑里尽可能产生和储存大量的有兴趣的、灵活的,哪怕是模糊的图景意识。儿童在头脑里储存的图景概念越多,越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对触及到的相关信息引起注意,产生思维碰撞,激发更广泛兴趣和联想,提高自我加工和判断能力,如此逐步孕育出严谨、审慎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育学创立者夸美纽斯曾提出“泛智论”,主张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而先哲庄子却说:“吾生也有涯,而学海无涯。”我们又说“信息爆炸”了。因此,当下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其难度之大远非夸美纽斯时代可比。然而教学必是要抽丝于无绪中,即使抽出仅有的几百个知识元,只要是启蒙教育所必要的知识就会引爆智慧的链式反应。在本书创作构思中,关于“脑细胞各神经元依靠突触相互链接来传递脑电波的结构”也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把精选的每个知识元点看作一个脑神经元,把知识元的辐射看作神经元突触,辐射链接越多越长,那么这些知识元就会构成一个“聪慧”的知识网络,我称其为“神经网络知识结构”,这成为《汉语·四字经》知识架构的依据。

《汉语·四字经》按中华文史、世界文史和科学人文三个主线分册,构成当代基础通识教育核心内容。全书在中华和世界上下五千余年人类发展史中汲取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学、人文之精华,主干四字一句,双句成韵,为学习者提供一套易于上口、博导联想的,古今中西会通、文理科哲会通、思想大成的基础学习典籍。针对主干韵文,我在精确考据和把握当前科学人文前沿的基础上,对每句韵文都作了解释,以方便学生、教师、家长的理解,使读本更利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

《汉语·四字经》启蒙教育,不要强求死记,应以识字、诵读和兴趣探究为主,由诗韵入手以易于诵读,由图景意识入手以产生概念,为当代中华儿童开拓一条人文会通的精英思想启蒙之路。

这个世界真美好,因为有书可读,而书海无涯,关于书的选择则尤为重要。

愿中华民族的后代在书香中会通,实现超胜,此为《汉语·四字经》系列书作的目的。

里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