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开学了

严格来说,如果不是芊芊她们的身份比较敏感,请她们唱歌跳舞的要求,并不过分。

冯宝和谢岩先后相对激烈的反应,真正针对的不是提要求的人,而是唐人思想里那种“人分等级”的观念。

要是在这个时代,提出“人人平等”的平权思想,无疑会被所有人当成异类,但是如果不表明一些态度,难保以后会不会有人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谢岩与冯宝,不约而同地想到,借此事阐明一点——凡是大唐百姓,只要不是罪囚、犯官、或者贱籍一类的人,在“卫岗乡”境内,都将得到官府的承认和保护!他们能做的,只能这么多了。

至于芊芊她们,却是真真切切的意识到,不论谢岩,又或者冯宝,对她们都没有据为己有的想法,自这一刻起,终于知道,她们自由了,谢岩曾对她们说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话,不是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或许,在她们心里,多少还有一些小小遗憾,只是不足以对人言道罢了。

新年过后,大约八天时,谢岩收到朝廷发来的文书,获知:“大唐皇帝陛下,正式册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

又过数日,就在“上元节”前夜,谢岩又得到消息——武媚,得封“昭仪”。

谢岩和冯宝知道后,均不无感慨地想到“唯一的女皇帝,正式走进了历史舞台。”

上元节,依旧是热闹非凡,盛世下的大唐人,自四面八方地涌进“长安”、“洛阳”、“扬州”这些大城市里,足足耍乐三天后,才如同潮水一般地离开。

此时,距离谢岩定下的学堂开学时间,只有十二天了。

当初用来救济灾民的简易房屋,并没有拆除,反而被人加固了,那是因为,高长史觉得,保留那里,日后或许还能用得上,所以就由“洛阳”方面派人进行了加固处理,以便日后有灾情出现时,可以继续使用。

现在那却成为“卫岗乡”临时居住地了,自新年后,入籍“卫岗乡”的、需要安排孩子进学的,纷纷到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住在那里。

谢岩并未阻止,只是派了一队巡逻队过去,一是维持秩序,二是向新来的人宣讲“规矩”,尤其是那些唐人眼中稀奇古怪的“卫生条例”。

好在来的人几乎都是原“武平堡”的老兵家属,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知道些,所以执行起来,也很方便。

可是,随着开学越来越近,“卫岗乡”各村的孩子极其家人们陆陆续续的也住进那临时住处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幸好,各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施工队干过活,他们彼此之间,多少还认识,哪怕是出现了一些矛盾,总体来说,都可以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他们才找到杨登那里,由他作为官府方面,进行裁定。

从最开始,谢岩就知道了这些事情,他还特意吩咐过巡逻队那边,严禁介入百姓的日常矛盾纠纷,只要不打架,不涉及生命财产安全,都必须保持中立,要是百姓找上门了,能处理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可以带上百姓去找杨登或者罗汉易。

正是因为巡逻队做到了中立,所以,乡里原有村民和外来的“武平堡”家属之间发生各种矛盾,被牢牢得限制在私人纠纷范畴内,没有引发可能出现的两个群体之间的对立。

转眼二月初一,“皇家卫岗学堂”开学的正日子。

那一片依旧没有长草的操场上,“卫岗乡”境内,包括韩跃、石子、房元昭在内,所有十六岁以下的,共计五百一十三人,全部身穿统一的浅青色文士服,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每人左胸部位绣有“皇家学堂”四个字样,以彰显不同之处。

谢岩没有搞什么仪式的打算,他把学生们聚到一起,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进行分班。

由于事先做过登记,谢岩得以了解全部学生的大体情况,五百多学生当中,女孩子总数有一百一十八人,她们全部不认识字,将被安排进学堂“女子分部”,地点设在原来“驿站”。

最初,谢岩是想单独新建一个,可后来时间来不及,加上在有公务用房的情况下,“驿站”实际意义并不大,且原先的“驿站”有围墙。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更好一些,于是谢岩最终决定设在那儿。

“女子分部”的先生只有两个人,是谢岩专门高价聘请了原“洛阳府”的两名老胥吏,他们都有六十多了,由他们担任先生,不至于有损女孩子名节,不过谢岩知道那只是权宜之计,以后的先生得从学问好的女学生中聘请。

余下近四百男孩子中,只有十八个人识字,谢岩单独将他们组成一个班,取名“中级班”,余下的三百多人,组成十个“初级班”,平均算下来,每个班三十五个人左右。

黄一清负责唱名,二十名先生负责将男学生们按分好的班,排成十一个纵队;女学生就简单多了,她们单独聚在一起,在几名妇人的指引下,分成五排,依次走到操场和学堂之间的一座刻有皇帝御笔亲提“皇家卫岗学堂”的石制“照壁”前,躬身行礼,以感谢皇帝陛下。

随后,由妇人引导、在巡逻队护卫下,前往“女子分部”。

十个“初级班”的男生们,在先生陪同下,一个班、一个班的依次在“皇家卫岗学堂”的照壁前行礼,最后由先生带领,进入学舍。

人数最少,目前来说,也是谢岩最为看重的“中级班”十八人,则由谢岩亲自带队,最后一个出现在“照壁”前,当所有人行礼完毕,以为和前面的同窗一样,直接进学舍时,谢岩忽然道:“你们可知道?我为何要将你们单独组成一个‘中级班’?”

所有人全部摇头。

谢岩道:“我告诉你们,那是因为你们都识字,可是,你们都没有完整的进学过程,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你们将是学堂里最辛苦的人,除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有算学,以及‘格物学’,因为年龄关系,你们只能进学三年,然而,你们在这三年内学到的内容,我保证,你们将受用一生。”

“在正式上课之前,谁想要退出,那来得及,一旦正式开始,不论是谁,只要退出,他的名字我将呈报吏部,此生再想踏足仕途,当绝无可能。”说完,谢岩扫了一眼十八名学生,大声问道:“你们,可有要退出的?”

十八个人,无一回答。

等上片刻,谢岩道:“既然没有人退出,那我宣布,欢迎你们正式成为‘皇家卫岗学堂中级班’第一批生员。”

“你们今天不用上课,但是却有一样艰巨的任务,那就教会学弟们,如何排队去食堂打饭,如何整理自己的住处。”说完,谢岩向他们后面招了招手。

两个小队共二十名巡逻队队员跑步来到谢岩左侧列队站好。

“他们以后常驻学堂,负责安全和督导以及体能训练。”说完,谢岩又道:“高明出列。”

一名大汉应声上前一步说:“到!”

谢岩道:“现在起,学堂安全、督导以及操练事宜,交由你负责,但凡出了任何差错,我唯你是问。”

“谨遵校尉令。”高明大声道。

谢岩点了点头,然后说:“去吧,带他们去住所,先从那里开始。”

目送他们离开后,谢岩径直穿过操场,那里聚集着数百人,有送孩子来的家长,有跑来观礼的普通百姓,还有大部分的“卫岗乡”官吏。

看见谢岩走过来,许多人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

谢岩花了一些时间,才大致说清楚。等他从人群中走出,来到官吏们站的地方时,意外地发现,久未露面的许爰,竟也站立其中。

“我说警官,这就算开学了?”冯宝笑盈盈地问。

“不然你以为呢?叫你帮忙,总是借口事多。”谢岩没好气地说道。

“可不就是事多嘛。”冯宝一脸无奈地说。

“好了,学堂开学,乡里最大的事情也暂告一段落,其他我们回官衙说去,外面还是太冷了些。”谢岩边说边招呼众人离去。

回到官衙,众人各司其职,只有冯宝、许爰、常远和黄一清四个人,被请到了谢岩房里。

由于韩跃成了学堂生员,王三狗和老张头现在充当了保镖兼勤务兵,他们给大家沏好热茶以后,便退到了门外。

谢岩首先对许爰道:“许先生,‘强化班’还得继续办下去,地点设在官衙‘乙字九号’房,其他一切照旧即可。”

许爰微微颔首,以示应允。

“常远,工地那边继续正常施工,争取今年内全部完工。还有,不用担心以后没有活儿干,现在施工队的名气不小,‘洛阳’商户那边,有很多活。”谢岩继续说道。

常远道:“谢县男放心,保证不耽误,‘洛阳’那边已经找过来多次了,业已谈妥,下半年,乡里事少了以后,即派人过去。”

“如此甚好。”谢岩应了一句,然后对黄一清道:“黄兄弟,你写的‘算学初论’一书,我和冯校尉都看过了,可以说,很是不错,我打算请人雕版刻印,并支付你五十贯,以作为写书的酬劳,不知还满意否?”

“那雕版刻印的款项?”黄一清小心翼翼地问。

谢岩道:“自然由学堂支付了。”

在唐朝,印刷术只有雕版印刷,此方法最大弊端在于,印刷底版每一页都需要单独雕刻,完全就是一书一版,不仅极为耗时费工,且成本高昂,完全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世家大族,豪门显贵,正是通过垄断书籍供应来维持他们在学问一途上的地位。

以“卫岗学堂”为例,单单给学生配齐上课所需书籍,就花了不少于五百贯,这还是第一年的,后续花费更高,可以说,普通家庭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即便倾其所有,也难以做到。

正因为如此,黄一清才会出言询问。写本书,如果要刻印出来,按惯例,不仅需要本人出资找人雕版,而且成册以后,不管多少,都由写书人全部买下。现在却是出书不需要自己掏钱,还能额外有钱拿,那可是黄一清打破头也想不通的事情。

冯保见黄一清兀自不信的样子,就主动插话道:“既然警官说了,那就不会有问题的,再说了,真要钱,那也得找你爹去,怎么也轮不上你啊。”

黄一清听得脸一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