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齐桓公

说起齐桓公,大家想到的肯定是那位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到处救火,在焦裕禄奋斗过的兰考县(当时叫葵丘)召集“国际会议”,终成春秋第一霸主的姜小白,可如果笔者说战国时期还有一个诸侯王级别的齐桓公,您会不会感到意外、诧异,甚至震惊呢?

俗话说“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故事要从公元前7世纪说起。

公元前672年,陈国的陈宣公为了把宠妃的儿子立为太子,派人杀害了太子陈御寇,并且开始追杀跟太子关系特别密切的人。陈完既是颇有威望的陈国宗室,又是太子的好友,为了逃命,他带领家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齐国都城临淄。

陈完到达齐国时,齐国在位的君主正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齐桓公以无比宽广的大国心态接纳了前来避难的陈完家族,不但分给了他大片田地,还封他做了管理工程的官。为了彻底摆脱陈国国君的追捕,也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感激之情,陈完将家族的姓氏从陈改为田,这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田姓渊源,而陈完则被尊为田姓始祖。

到陈完(即田完)的第四代田文子时,田氏家族已在齐国宫廷站稳了脚跟,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夫。田文子的孙子田僖子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收揽民心,赢得了大批百姓的拥戴,田氏家族日益强大。当时的国相晏子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且向齐景公进谏,希望他采取相应对策。但齐景公被田僖子所蒙蔽,对晏子的谏言置若罔闻,晏子非常痛心,在接见晋国使者叔向时曾经无奈地预言齐国之政终将归于田氏。

田僖子的儿子田成子担任齐简公的左相,地位比他老爸更高了一级。为了和右相竞争,田成子进一步加大了大斗出贷、小斗收还的力度,结果他最后不但除掉了右相,还杀死了偏宠右相的齐简公,另立简公的弟弟为齐国君主,自任相国。从这时起,齐国进入了田氏家族“挟齐君以令诸大夫”的时代,田氏集团越做越强,大有功高盖主、取而代之之势。

等到田成子的重孙子田和凭借父祖遗泽登上齐国相位时,他已经不满足于做傀儡戏的幕后操纵者,他要踢开已做傀儡好多年的姜姓齐王,然后自己粉墨登场过一回诸侯王的瘾。碰巧姜姓齐国的最后一任君主齐康公是个嗜酒如命、不理政事、荒淫无道的主儿,为田和窃国篡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于是田和在公元前391年自立为君,成功上位,同时把可怜巴巴的齐康公迁到了一座远离大陆的海岛上,仅仅给他留下一座城邑赖以活命。

五年后,田和的诸侯王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窃国者为诸侯”至此成了板上钉钉的铁一样的事实。由姜太公开创,曾经在齐桓公治下一领风骚的齐国在延续了将近七百年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田氏家族创立的新齐国,而其第一任君主田和也被他的后代子孙尊称为太公,这简直是在挑战老神仙姜子牙和一代霸主齐桓公的忍耐底线。

然而,还有更让齐桓公生气的咄咄怪事。

田和死后,他的长子田剡继位。田剡一直想有个儿子来继承新齐国的锦绣江山,可是天不遂人意,他一直没能达成心愿。公元前375年,田剡终于收获了日思夜想的大胖小子,并且给孩子起名为喜,以便纪念父子俩人生中这一幸福而重大的时刻。然而,田剡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大排筵宴、欢歌起舞、庆祝宝贝儿子的降生时,他的亲弟弟田午已经“磨刀霍霍向兄长”了。结果,沉浸在狂欢中的田剡和他那刚刚出生的儿子一起死在了田午沾满鲜血、寒光凛冽的屠刀之下。

随后,田午华丽登场,晋升齐王,他就是田氏齐国的齐桓公,也就是第二个齐桓公,我们不妨称之为齐桓公二世。

齐桓公二世在位十八年,留给后世一所“大学”,两个成语,三个有名的诸侯王。

一所“大学”是稷下学宫。为了招揽各国贤才、汇集天下智慧治国强兵,齐桓公二世开创性地在齐都临淄的稷门建立了“稷下学宫”,这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所政府创办的大学,孟子、荀子、慎子、邹衍、淳于髡、申不害、鲁仲连等大师级人物都曾在此讲学授徒,一时蔚为天下盛事,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百世流芳的辉煌一笔。

两个成语是“讳疾忌医”和“病入膏肓”。这两个成语来自大家熟知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蔡桓公,只有蔡桓侯,而且是春秋中期在位的君主,比名医扁鹊足足早生了三百年,他们两个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碰面的。在扁鹊生活的战国中期,有幸成为他的病人,并且被称为桓公的只有齐桓公二世。那么,为什么齐桓公被以讹传讹变成了蔡桓公呢?可能是因为“齐”的繁体字“齊”和“蔡”字颇为相像,以至于被某个有些地位的马虎先生错看成了“蔡”字!

齐桓公二世留下的三个有名的诸侯王分别是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他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齐威王,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当然也是孙庞斗智、田忌赛马中的齐威王;他的孙子是喜欢听合奏,让南郭先生的滥竽得以充数的齐宣王,也就是那位把丑女钟无盐娶进王宫的国王;他的重孙则是喜欢听独奏,让南郭先生的滥竽不能充数的齐闵王,也就是支持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合纵伐秦的那个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