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发挥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作用

网络评论员应当在维护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在为网民解读政策法规上,在引导网民正确认识舆论事件上,在评判舆论事件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上,在网络舆论监督上,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好的机制与之相匹配。

(一)完善舆情监控机制

核心团队要有重点地选择本地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和微博意见领袖,给予重点关注,及时了解舆情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流转制度。建立各级别的微信群,确定与上、下级联络的人员,形成一环套一环的信息交流圈。网络评论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上报本级负责人,然后按不同级别转告至责任单位。通过守望相助,以最少的人力,把网络评论员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网络评论员在网络正面宣传上的作用极大,既是发起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因此,要鼓励网络评论员提供新闻线索,尽量了解清楚相关情况,并保留好有关图片、视频。要始终坚持草根先发原则。在正面宣传中,网络评论员一般以草根身份先发为妥。当然,草根先发,不等于内容不策划,必须要特别注重眼球效应。要组织团队参与。对于正能量的宣传,每个网络评论员都应尽可能积极参与,要互动放大。网络宣传要产生影响,不能表达一个观点,公众也不可能只接受一个观点。这就需要网络评论员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完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1.建立分级响应制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响应级别,本级别内的网络评论员必须全体动员,上网工作,不能有非当事单位“事不关己”的想法。

2.建立“1+3+X”的舆情研判机制

“1”是指各级核心网络评论员,“3”是指宣传、维稳、公安三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X”是指舆情发生的主体单位,这三者共同组成研判小组,提出处置建议。

3.建立分工负责制

要给网络评论员安排不同的网络角色定位,千万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发言腔调,要有个性化的发言。一般来说,角色可分为旁观型、理性型、激愤型、调侃型、无厘头型等。要按事件属性酌情安排。

(四)完善网络传播机制

1.培养和吸引红色大“V”,让他们成为议题发起者、舆论主导者

有关部门应根据需要及时给红色大“V”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掌握最新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应让红色大“V”协助官媒发布权威性的信息,传递出主流声音。

2.组建红色大“V”粉丝团

只要是红色大“V”设置的议题,粉丝团都要大力转发扩散,提高议题的影响力。

3.组建议题策划团队

对议题的设置,既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阶段性打算,更要有运作前的具体安排,这都需要人进行考虑。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为此,有必要从核心网络评论员中,选出一部分富有突破性思维的人,组成团队,专门从事议题策划,等议题策划完毕后,再交给具体执行的红色大“V”实施。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来源:2014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4-Z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