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与统筹:古代内辅体制研究
- 李宜春
- 53字
- 2020-06-24 18:06:17
第二章 西汉内辅体制
从大政所在来看,西汉前期是三公制;内朝出现后是“内朝—三公制”;内朝主要是协助皇帝决策。
第一节 中央官制概况
西汉官制沿袭秦制,又有变异。
1.三公与诸卿
西汉中央政府最高官员是所谓的三公。三公之说本是后来的比附古制;西汉三公官员情况多有变化,具体为:
汉初到元狩四年(公元前206-前119):丞相(相国)—太尉—御史大夫(其间太尉不常设);元狩四年到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119-前8):丞相—大司马(加官)—御史大夫;绥和元年到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8-前5):丞相—大司马(职官,禄比丞相)—大司空(秩比丞相);建平二年到元寿二年(公元前5-前1):丞相—大司马(加官)—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公元前1)—西汉结束:大司徒—大司马(职官)—大司空(秩中两千石)。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秩万石,是外朝首领。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秩万石,是最高武职,不常置,不置则以其职归丞相。西汉太尉只有高帝时的卢绾、周勃,惠帝、文帝时的周勃。建元二年(公元前139),武帝罢太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置大司马,分别加于卫青、霍去病的大将军、骠骑将军之号前。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为丞相副职,秩中二千石,又统领御史、刺史以监察中外百官。有两丞即御史丞与御史中丞,秩千石,领侍御史十五人。另外,又曾短期设太傅、太师、太保,位在三公上。
三公之下,设有列卿等。九卿之说,也是汉人托于周代之说。有两个版本的三公制度,一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六卿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与三孤卿即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九卿;二是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如《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说:
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
西汉所谓九卿通常是指:太常,曾名奉常,掌宗庙礼仪。光禄勋,曾名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乘舆并主马政。廷尉,曾名大理,掌刑辟。大鸿胪,曾名典客、大行令,掌诸王列侯与内附部族之封拜、朝聘、宴飨、郊迎礼仪与接待地方诸郡上计诸吏。宗正,掌序录王国适庶等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大司农,曾名治粟内史、大农令,主管财政和经济。少府,管皇帝衣食起居、园林和器物制作等。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等十六官令丞;中书谒者、黄门等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等。上述九卿,秩中二千石,其丞则千石。
其他重要官员有:执金吾,曾名中尉,掌京师门内屯兵,巡逻京师,秩中二千石。将作大匠,曾名将作少府,主皇家建设。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内史,掌治京师,曾分置左、右,后分别更名为京兆尹、左冯翊。主爵中尉,掌列侯,曾名都尉,后名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并称为三辅。典属国,掌管“属国”事,即边疆各族降服于汉而仍有国号者。大长秋,曾名将行,皇后宫官。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司隶(校尉)。又有太子太傅、少傅。从将作大匠到太子少傅,秩二千石。
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等。大夫无定员,职在议论朝政等,有中大夫(后改为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和谏议大夫等数十人。大夫常是西汉内朝官的本官。郎亦无定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外郎等,主要负责侍卫等。诸郎可出任郡国长吏或将领,是汉朝人才储备之所。
2.将军与武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疑似文有脱。《后汉书·百官志》说: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
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说: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以上记述或互有出入。比诸卿地位高的有上公、公、上卿。秦、汉的御史大夫“位上卿”。总的看来,大、骠骑、车骑、卫、前、后、左、右将军都是与公不差上下而高于诸卿的品秩。西汉大将军、骠骑将军不常置,担任大将军者只有六人,即高帝时韩信,景帝时窦婴,武帝时卫青、霍光,元成之际王凤,哀帝时王商。大将军、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往往不同置。
八校尉:即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胡骑校尉。武帝置,秩皆二千石,位次将军。又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秩比二千石。
3.加官与内朝
西汉加官很多,多数加官都与内辅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与内辅制度关系重要的加官首先有大司马、领尚书事等。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其他加官情况有: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中黄门有给事黄门。
清钱大昕解释说:
自侍中而下,《汉书》所称中朝官也,亦谓之内朝臣。
《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曰: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齐召南在乾隆武英殿本《汉书考证》中的按语说:“大司马至散骑、诸吏管枢要者为中朝官。”
西汉的加官制度,其实也是以后许多朝代通过加官、差遣官、特定头衔制度而组建内辅团队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