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协同论观点分析翻转课堂

(一)协同论的基本原理

协同论(synergetics theory)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研究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指一个由大量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复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关效应,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这类从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状态的现象,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服从相同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学科。协同就是一种合作现象,是一个开放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调同步的非线性特征,它包括简单协同和复杂协同。其中简单协同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采取共同的行为来实现一个目标模式的合作;复杂协同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模式的合作,是指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互相协作,其结果是整个系统中产生出一些在微观个体层次中并不存在的新的结构和特征,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集体行为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竞争是协同的前提条件,竞争与协同相互引导,相互转化,产生自催化和互催化作用。协同论认为,任何复杂系统,当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沌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协同效应说明了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

(二)协同理论对翻转课堂的启示

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其组合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相互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首先,课堂互动过程也是一个协同学习环境设计的过程,符合自组织原理,能够在各子系统的相互协同作用中产生协同效应。协同学习是以协同学思想的系统观对现有教学设计的发展,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活动与信息三者之间存在有机的协同作用。协同学习环境的关键是合作机制的存在,它是促进课堂教学正常且有效运作的基础。因为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在协同的过程中都必须遵从一定的教学规范,才能组织好学生既能畅谈意见,而又井然有序,为此须构建一套自己的协同学习范式。因此,从基于情感的教学设计、基于活动的互动设计以及基于信息的知识表征入手,以协同学习理念去思考、分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无疑有利于课堂教学中深度互动的有效开展。

设计生态的课堂环境。课堂环境是课堂中的“社会心理氛围”,指课堂的气氛、基调和文化,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受到支持与鼓励的活动和行为类型等。课堂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本源,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设计与建成来自于教与学两个主体,而教师是关键性主体。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能力指导并和学生一起建立成功的课堂环境——包括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组织、角色期望、共同行为规范、约束机制为内容的结构维度,和以课堂上的满足感、亲密性、摩擦等为内容的情感维度。教师驾驭和调控课堂互动的能力越强,学生就越能由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思维,课堂就越有活力,教学效果就越好。课堂生命活力的体现与学生学习主导地位的达成,核心在于其交互性的充分发挥。协同学习是以课堂互动为前提的,大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与学的双向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以强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效果。

其次,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用自主学习测试去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学生也在此过程中进行了自检验,并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当我们允许学生在一定期限内无数次去反复测试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测试的平均成绩会随着章节的进展不断升高。开始测试时,个别同学测试成绩达到八九十分就满足了,不再去重复测试了。但是,当他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测到100分才满足时,就会在下一轮测试时不满足于八九十分,这使得测试成绩不是满分的学生越来越少,经过2~3轮测试之后就会达到所有的学生自学测试分数都是满分。这在客观上达到了一个效果,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搞懂了测试的内容。这种现象完全展示出协同的效应。刚开始学习是在竞争中展开,第一轮测试结束后达到一种平衡,而在第二轮自学测试中新的竞争又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且是朝着全体同学的学习效果稳步提高的方向发展,学习中的自催化与互催化作用表现十分明显。

再次,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是教师教学管理的过程,能够设计使学生协同的形成机制是教师的艺术水平的体现。教师的责任是利用竞争使其发挥正向作用,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而不是形成恶性竞争,使一部分学生遭受打击。翻转课堂其中既有包含简单协同,也包含复杂协同。当教师给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到统一结论后各自修改完成的作业质量就会高于单纯独立完成的作业质量。每一小组通过集体努力共同完成某一项目或某一案例的分析,每人的努力都是整体作业的一部分,最终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就是一种复杂的协同。要想达到目标,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学生最重视的是学习成绩,分数是其命根,这是学生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人的进步如果会妨碍本人的进步,则本人可能会对他人进步抱有防范心理;相反,如果他人的进步不但不会妨碍本人的进步,而且会促进本人的进步,则本人可能会欢迎他人的进步。针对以上心理,教师应对症下药,一要明确学生的成绩互不排他,如果全部都学得好,那么所有学生都得到100分也没有关系,并不会有意识地限定学生的成绩;二要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使其对问题理解更加深入,并能促进大家共同提高;三可讲明协作学习的意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小组协作学习的成绩将成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四应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告诉他们,共同进步可以达到双赢,既提高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