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
- 薛国安
- 2字
- 2021-03-25 20:05:56
前言
001 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
亲爱的读者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孙子兵法》这座智慧宝库,看看它究竟有哪些奇谋妙计使得古今战将克敌制胜,有什么样的神奇魅力使得信息时代的人也将其奉为法宝。
近些年来,我国军事学术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战争中拼的是技术,靠的是装备,谋略已经完全没用了,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暂且不说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不妨用海湾战争的事实说话。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先是对伊拉克进行了几十天的空中轰炸,战斧式巡航导弹、空射式巡航导弹轮番精确打击,各种先进武器纷纷登场。空中轰炸极大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为美军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地面进攻可没有高空轰炸那么轻松,伊拉克的火炮够不着万里高空,美军飞行员几乎没有性命之忧,他们可以吹着口哨潇洒地摁电钮,而地面作战必将与伊军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美军在战前曾搞过模拟推演,推演的结果是,如果开展地面作战,光是美军的伤亡人数就可能超过万人。这是美军承受不了的巨大损失。越南战争就是由于持续时间太长、伤亡太大而激起美国各州的反战游行,迫使美国政府在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从越南撤军,军事上的一系列战术性胜利前功尽弃。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美国图书馆里总结越战教训的著作特别多。由此可见教训之深。面临很可能造成巨大伤亡的地面作战,美军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美国人想到了谋略。在空袭进行过程中,美军就将多国部队配置在科威特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附近地区,并多次进行联合作战演习,摆出要从科威特杀入伊拉克的架势。萨达姆凭这个,认准了美军的地面攻势将从科威特方向发起,于是将共和国卫队主力约8个师调到伊科边境摆兵布阵,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号称“固若金汤”。而伊拉克与沙特接壤的边境地区只留下1个师防守,几乎是国门洞开。这恰恰是美军期望的结果。2月24日凌晨4点,多国部队对伊军发起地面进攻。美军第7装甲军为主攻、第18空降军为助攻,由科威特向沙特,即由东向西快速机动,然后由南向北从伊沙边境地区突然杀入伊拉克,围歼了共和国卫队。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仅100个小时就结束了。美国人称这次地面作战的战术为“左勾拳战术”。我认为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它只说了左手,没说右手,其实美军是左右开弓的。相比之下,孙子“远而示之近”的谋略更能说明美军的战法。美军其实早已确定从远处的伊沙边境下手,却有意营造在近处伊科边境开打的声势,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都吸引到科威特对面的边境上严防死守,远处的伊沙边境则一片空虚。这就是运用谋略的效果。
美国人当然不是直接按照《孙子兵法》中写的去打仗的。某些新闻报道称,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便随手翻阅后从中选用几条谋略。还有的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奔赴战场的每个官兵的行囊中都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备战场上临阵研读。当时,不少人信以为真,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把这一说法当作证据,来说明美国人如何重视《孙子兵法》。对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来说,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某些记者的浪漫想象和妙笔生花的“杰作”,不能当真。还记得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开战前夕,我用推子给班里每个战友都推了光头,一根头发都不剩,以便负伤后快速包扎,每人带上一杆枪和一条命,再加上子弹、干粮和水壶,其余的一律不带,哪还会带什么兵书。但是,这并不妨碍平时装在头脑中的谋略在战场上的灵活运用和发挥。仔细分析美军地面作战的战法,就会发现其战法与孙子的谋略十分相似。因为许多指挥官都在美国军校学过《孙子兵法》,头脑中装着孙子的谋略走上战场。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一次活用了谋略。这一次,一些美国人明确说是借用了孙子的思想。美军的这次作战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震慑。通过精确且猛烈的打击,让伊拉克政府、军队和民众看到其必然失败的结局。怎么打都是败,最后对方心理崩溃,放弃抵抗。结果美军仅用21天就攻入首都巴格达,结束了战争。
震慑理论是美国海军一位退役上校在1997年提出的,然后被国防部拉姆斯·菲尔德发现并用于伊拉克战争。这位上校名叫哈伦·厄尔曼,他写了一本书,名为《震慑论》。他在书的前言中就明确承认,这一思想并不是他自己最先发明的,而是他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学来的。孙子讲“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即剥夺、使失去。这句话强调要想对付敌人军队,最好不要在他们士气高涨的时候硬碰硬,而要首先想办法打掉他们的士气;对付敌人将领,不要在他心理意志最坚定的时候出手,而要首先想办法扰乱他的心理。显而易见,美军的震慑理论对孙子这一经典谋略几乎是一脉相承。
美国号称当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确实都领先于世界各国。但是,美国人仍然不忘记活用兵法。这说明谋略不仅不是没有用,而是更有用武之地,能量更大。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谋略与技术相结合,技术给谋略“装上了翅膀”,可以让当代将军想前人不敢想的战法。谋略赋予了技术人脑的功能,可以让现代武器做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在他心目中,这只是夸张的说法,而现在月亮都伸手可及,人们也可以下去深海走一走,因此毫无疑问,孙子这一夸张的想法可以完全变为现实了。试想,未来战争很可能是从太空打起,在深海中决胜。
再说,当今世界越来越一体化,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所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更需要运用智慧,而不能单凭武力。比如,对于钓鱼岛问题和黄岩岛问题,很多人上街游行,纷纷喊打。这种爱国热情固然可嘉,但是从谋略思维的角度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打仗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说并不是首选办法。我们既要有血性,又要有理性。正如毛泽东所说,既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有理、有利、有节”。孙子曾提出四条战略选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打仗是最后一种选择,首选的还是伐谋、伐交。就钓鱼岛问题来说,几年来我方的政策还是大致符合孙子兵法这几条思路的。首先是通过海监、渔政执法船只不定期地进入钓鱼岛12海里范围巡航的方式行使管辖权,然后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经常派战机空中巡航。这些措施有效地打压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突破了100多年来日本独管钓鱼岛的局面,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神圣主权和实际管辖权。其次,2015年9月3日,我们联合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形式,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遏制日本右翼集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企图。再次,日本军舰为什么几年前敢于撞击我们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钓船只,近几年却不敢对我们的执法船只“动一根手指头”?因为日方清楚地知道,这些执法船只背后就是我们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解放军早已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虽然钓鱼岛之争远未结束,但应当肯定的是,这一系列“组合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我们面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仅仅是2016年7月就接连出现了南海仲裁案闹剧和韩国宣布部署美军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事情,这些麻烦事都需要我们更加智慧地处理。
我从事《孙子兵法》教学和研究近30年,一直希望更多的朋友掌握《孙子兵法》中的智胜韬略和艺术,把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宝库学好、用好。遗憾的是,现在大家都很忙,坐下来认真学习《孙子兵法》的人并不多。古代兵法名言说:“以计代战一当万。”(房玄龄,《晋书·杜预传》)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不用实干,光靠计谋和投机取巧就行,而是说相对于下大力气反反复复地傻干,用智慧灵活地巧干更好。但愿《孙子兵法》能够给各方朋友带来智慧的启迪,提升大家的谋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