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年因为举报信的事,施大国失去了分房和提干的机会,若是换了旁人受到了这样的打击,多少在工作上会表现出一定的懈怠,但施大国没有,他依旧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非但如此他还争取到了一个劳务输出的机会——按现在的话说叫公派出国。这是个苦差、累差,但因为能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也算是个肥差、美差。
施大国申请劳务输出的目的倒不是冲了那些额外收入去的,主要还是为了消除举报信带来的后遗症。与其身处漩涡,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不如干脆去做点实事,即能淡出众人的视线,为自己争取一点喘息的空间,又可以在领导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消除一些不良影响,挽回些脸面。
按理说公派出国应该是个人人争抢的好机会,不该落到一个存有“污点”的人身上。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事也不难理解。要出国首先得有语言基础,现在的教育体系里英语是门必修课,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个连大学生都是稀有物种的年代里,会说英语的人不多。一道语言关就难倒了不少英雄好汉,令众人纷纷望而却步。但施大国不怕,农民出生的他,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品质。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靠着死记硬背生生扛过了基础会话的考验,拿到了公派出国的资质。
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出国门,施大国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他放心不下乡下的老母亲,他也放心不下市区的妻女。
临行那天,施家上下几乎全员出动,到机场送机。因为,郊区老家的交通不方便,他们怕误了送机的时间点,经过协商,各家各派出一人为代表,提前一天入住到施大国位于市区的家,第二天再一同陪着施大国前往机场。
就这样,施大国出行的前一天,杨家一下子涌入了五六个人。杨慧除了要替施大国打点行装,还要安排这一堆人的食宿。吃饭还是小问题,多买些菜,多煮点米就行,但睡觉是个大问题。家中两间屋子,大床、小床加一起统共只有三张,根本睡不过来,这可怎么办?
好在当时正值夏季,施大国位于市区的家在夏天有在家打赤脚的习惯。为了不弄脏脚,房间里的地板是天天都要擦上一回的,加上蕾蕾喜欢在地上撒泼打滚,房间的地板上总是铺着一张席子。施大国和杨慧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妇女、小孩睡床铺,男同志一律打地铺。因为施大国第二天需要长途飞行,必须养足精神,所有人给予了他特殊照顾,家中唯一的一张小床——蕾蕾的单人床,那天晚上分配给了施大国。
第二天,施大国在众人的簇拥下去到了机场,又在众目睽睽地护送下进入了候机楼,踏上了他为期一年的劳务输出之行。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没有男人的家中,三个女人每天围绕着柴米油盐,日子倒也消磨得挺快。
转眼半年时间已过。又是一年春节时。这一年的春节,因为施大国不在,施老太太便决定不举办家宴了,杨慧也就没有带着蕾蕾回乡下过年。
春节一过,清明也不远了。施大国不在,这做清明的任务便落到了施小国头上。这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逃避责任,而是规规矩矩地准备起了各色祭祀物品。
春节杨慧和蕾蕾可以因为施大国的不在而不回去,这清明是要上坟祭祖的,两人必须回去。两人不但要在坟前磕自己的那份头,还要替施大国多磕几个头。这是施大国前几日从国外寄信回来时,千叮咛万嘱咐的,杨慧不敢大意。
清明虽是民间传统节日,但在当时并不是法定假日。如果清明当天是工作日的话,人们是没有假期的。而施大国老家的当地习俗是,人亡后的头三年必须在清明当天祭祀——也就是所谓的“正清明”——余者皆可视情况“前七后九”择日上坟祭祖。因为施老爷子亡故已过三年,所以施家的祭祀活动被选在了一个周末举行。
因为杨慧带着蕾蕾只回乡住一晚,施大妹提前几天便联系上了杨慧,对她说:“嫂子,这大哥出国半年多没回家了,乡下家里的屋子肯定都积灰了,挺脏的。你一个人带着蕾蕾来回折腾一趟也挺累的,家里老娘年纪也大了,要不那屋子就这么放着别收拾了,你和蕾蕾去我家凑合一晚吧!我们那儿宽敞,离老娘家也不远,上坟我们也都是要去的,到时我们一块去老娘那儿就是了。你看行吗?”
杨慧听后倒是很欣慰,这能省了她不少事,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她欣然接受了施大妹的邀请。那年清明,杨慧和蕾蕾住在了施大妹的家中。
蕾蕾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过了这个夏天便是三年级生了,她已识得不少字。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还不是很熟练,但好歹是能自己执笔写信了。清明祭祖回到市区后,蕾蕾给施大国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信,她在信中将回乡祭祖的事情给施大国作了全面详尽的汇报。
施大国收到信件后,激动得掉下了热泪。他不是感怀于信中的内容,而是被信的本身所感动。这可是他出国以来收到的第一封来自女儿的信,更是女儿人生中的第一封亲笔信。经历这么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怎能叫他不激动、不感动、不热泪盈眶呢?施大国在回信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并道出了自己思念家人,盼望早日归家的急切心情。
当杨慧将施大国的来信一字一句地读给蕾蕾听的时候,蕾蕾那清澈纯净的大眼睛里也不自觉地噙满了泪水。
父女亲情,骨肉连心,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