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古三代

华夏始祖——黄帝

远古时期,在我国辽阔的黄河、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黄帝极具修养又能力出众。他待人诚恳、友爱,在族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人们推举为华族部落的首领。

在黄帝的领导下,华族部落的活动范围日渐扩大,从发祥地陕西北部逐渐向东进入黄河中游地区。此后他们逐渐东进,定居于涿鹿(今河北涿鹿附近)。与此同时,西方以炎帝为首的炎帝部落和南方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部落也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传说炎帝部落发祥于陕西岐山东面的姜水附近,该部落沿渭水东下,再顺着黄河东进,来到河南西南部,后到达今山东地区。炎帝部落与华族部落世代互通婚姻,首领炎帝也是少典的儿子,黄帝的兄弟——神农氏,姓姜,传说其是牛头人身。炎帝部落在进入山东地区的过程中,与从南方北上的九黎族部落相遇,双方发生了长期激烈的冲突。传说九黎族首领蚩尤长着四只眼睛,六只手,人身牛蹄,头上生着锐利的尖角,耳旁鬓毛硬如刀剑,拿石头和沙子当饭吃,炎帝部落在激烈的战斗中失利,被迫退向北方,向居住在涿鹿的黄帝求援。

黄帝闻讯后,便与炎帝联合,四处调集兵马,准备抵御蚩尤的进攻。蚩尤击败炎帝之后,势力迅速膨胀,他趁机北上,直接杀奔涿鹿地区。黄帝的部队与蚩尤的人马在涿鹿原野上展开了激烈的大厮杀。正当双方酣战之时,蚩尤施展本领,造起了弥天大雾。黄帝及其人马顿时迷失了方向,大家敌我不分、自相残杀,蚩尤趁机进攻。正在危急之时,黄帝的臣子风后为黄帝制造了指南车,车上立一木人,无论车子如何旋转,那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依靠指南车的指引,黄帝统率大军冲出了大雾的包围。

后来,黄帝命臣子应龙选一个适当的地形,积蓄了大量的水,准备以水攻击蚩尤的大军。却不料蚩尤抢先从天上请来了风师雨伯,扬起漫天的狂风暴雨扫向黄帝大军。黄帝的人马被打得队形大乱、四散奔逃,陷于一片汪洋之中。黄帝大惊,连忙请了天女魃从天上下凡助战。天女魃降落到地面,施展自己的本领,将狂风暴雨和遍地横流的洪水一扫而光,黄帝的大军这才转危为安。

黄帝立即命令大军乘势转入反攻。大军士气大振,向蚩尤部队发起猛攻,杀得他们丢盔弃甲、大败而去。为防止蚩尤卷土重来,黄帝开始驯养猛兽助战。他将猛兽饿上几天后,又命军士穿上蚩尤部落的服装去逗弄它们,等它们被激怒后,便丢过去一些小动物。久而久之,猛兽一看见穿蚩尤部落服装的人就野性大发,冲上前去撕咬。

就这样,黄帝利用猛兽最终战胜了蚩尤,天下重归太平。各部落对其也愈加敬重,一致推举他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以仁德治理天下,后来,炎黄两族又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族。

尧舜禅位

黄帝死后,他的孙子高阳氏接替了帝位,称为帝颛顼。颛顼死后,黄帝的曾孙高辛氏继承帝位,称帝喾。后来帝喾又传位给儿子挚。帝挚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继位,这就是尧。

尧能团结天下的部族首领,对老百姓施仁政,因此部族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尧的年龄渐渐大了,他决心选拔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帝位。尧听说历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存在争议)这个地方有个青年,叫舜,是有虞氏的后代,品行很不错,决定了解、考察他一下。

不久,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这时候,舜刚满三十岁。

舜名重华,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从小就死了母亲,瞎子父亲又娶了个妻子,于是他受尽了父亲和后母的虐待。不久,继母生了个儿子,名叫象。由于象从小娇生惯养,渐渐养成了桀骜不驯的骄横性格。但舜从不计较,一直小心翼翼地孝顺父亲和后母,关心和迁就弟弟。

由于舜良好的德行,许多民众都纷纷归附于他。他住过的地方,往往一年就成了村落,两年便成为城邑,三年后就变成都市了。

尧了解到这些情况,很是高兴,就赏给舜用细葛做的衣服和一架琴,另外,还送给他不少牛羊,为他建造了存放粮食的仓库。

然而,舜宽厚仁慈的心肠和博大的胸怀虽然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却改变不了自己父母兄弟的险恶用心。他们见舜受到尧的赏识,并且得到了许多赏赐,心中又是妒忌又是愤恨,于是一次次合谋害他。

一个天气炎热的中午,瞽叟说粮仓的顶上出现了缝隙,叫舜到仓顶上用泥涂抹。舜二话没说,就踩着梯子上了仓顶。由于太阳晒得太厉害,舜随身带了两个斗笠,一个戴在头上遮阳,另一个准备覆盖在刚抹好的缝隙上。当舜正专心致志地修补仓顶的时候,象却残忍地将梯子拿走,在仓底下放起火来。舜急中生智,赶紧将两个斗笠抓在两只手里,伸开两臂,纵身从高高的仓顶上跳了下去。

狠心的瞽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和小儿子象合谋,叫舜去淘井。这次,舜的两个妻子有了警惕,让舜先在井底挖好一条横向的秘密出口。果然,在快完工时瞽叟和象突然从井口往下扔土块和石头,不一会儿就将井填死了。父子两人以为这次舜一定死在井里了。

象对瞽叟说:“这个事我是主谋,舜的妻子和琴归我。粮食和他的牛羊都归你和母亲。”说完,象就大模大样地来到了舜的卧室里,并且得意非凡地弹起了琴。

正在这时,舜推门进来了。象吓得魂不附体,窘得脸红耳赤,只好狼狈着退出了舜的房间。

舜并没有因此而记恨瞽叟和象,反而更加孝顺父母亲,关心和爱护弟弟象,好像他们之间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样。

尧十分满意,就让舜担任各种公职。舜将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通过近二十年的多方面考察,尧终于下决心将权力托付给舜,自己告老在家休养了。

舜接掌尧的权力以后,立即按照天象校订了四时月份,改正了日子的误差;统一了音律、丈尺;整顿了礼仪;废除了割鼻、砍足等酷刑,固定了刑法;惩罚并放逐了浑敦、穷奇、梼杌、饕餮四大恶徒,起用了禹、皋陶、彭祖等二十二个有办事能力的公正廉明的人才。

二十八年后,尧去世了。舜为了将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避到了南方。但是,各部落的首领们仍旧去南方朝见舜而不愿去朝见丹朱。

舜看自己躲避不过,明白这是老百姓的意愿,就只好回到国都,成了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舜。

大禹治水

早在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洪水常常无边无际地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大家一致推荐了鲧。

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他告诉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慨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没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他又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谷物。于是,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

商汤讨伐夏桀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名桀,是个典型的暴君。他残酷剥削压迫人民,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当时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汤做首领的时候,这个部落已经十分强大了。

汤是个既有才干又有德行的首领,很想做一番事业。他听说妻子娘家有莘氏部落的伊尹道德高尚,又有才能,是个贤人,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请他出来做官,但被谢绝了。汤很有耐心,接连三次聘请伊尹,终于使他答应出山。汤请来了伊尹后,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自己不敢用他,把他推荐给国君桀。桀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驱逐贤才,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国家。

人物小资料

红颜祸水——妺喜

夏朝末年的喜是夏桀(夏代最后一个国王)的宠妃。喜有三个癖好:一是喜欢看人们在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戴男人的官帽。喜的这三个癖好也加快了夏朝灭亡的脚步。

伊尹非常失望,就回到了汤的身边。汤对伊尹的回归表示热烈欢迎,当即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大小小的事都找他商量。

桀越来越昏庸、暴虐,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汤便下决心推翻夏朝的统治。

不久,汤发兵把夏的盟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山东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部落消灭了。经过十一次出征,商事实上已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部落,但这并没有引起昏庸的桀的重视。

汤就和伊尹商量是否可以马上去讨伐桀。伊尹认为:“目前桀还有一定的实力,我们不妨先停止进贡,看他有什么反应。”

汤接受伊尹的建议,停止向桀进贡。桀大发雷霆,下令九夷发兵进攻商部落。

于是,汤赶快向桀请罪,并马上恢复进贡。一年后,九夷中一些部落不堪忍受桀的欺压,纷纷叛离夏朝。伊尹又及时提醒汤:“讨伐桀的时机到了。”

汤在出征前召集将士开了个誓师大会,先分析了形势,然后对大家说:“不是我想反叛,实在是因为桀作恶多端,上天的旨意是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

将士们都恨不得桀早点儿灭亡,因此士气高涨,作战勇敢,一下子就把桀的军队打败了。桀一看大势已去,连忙向南方出逃。汤乘胜追击,把桀流放在南巢(今安徽巢湖)。

夏朝就这样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商朝。

我的历史感悟

汤从臣子到君王的过程让我懂得:向有才能、有学问的人请教和学习是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有效途径,只有虚心地听从别人的有益建议和意见,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武王伐纣

商朝的最后一位王名叫帝辛,又称为纣,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

纣王聪明英武,但他整天无所事事,不但变着法子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连那帝王家公子哥儿的独断、蛮横和残暴的性格也愈演愈烈。他建造鹿台供他和妃嫔们观赏美景,设立“酒池肉林”供他和宠妃妲己玩乐。他还设立了一种叫作“炮烙”的刑罚,让反对他或者与他有不同意见的人在用火烧红了的铜柱上爬,直到掉入炭火中被烧死。

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皇叔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假装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

这时候,在商的西方,有个叫周的诸侯国兴盛起来。周武王仁德深受人民的拥护。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对待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又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

数年后,纣王的昏庸暴虐愈发变本加厉。他竟然把一批忠诚的大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况后,知道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商朝的气数已尽,于是便正式出动了讨伐大军。武王的军队有兵车三百乘、精兵五万人,由周武王和军师姜尚统帅,一路向东进发。

周军于当年年底来到黄河边。黄河正好封冻,大军踏冰渡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四方诸侯闻讯,也都纷纷带了军队赶到孟津与周军会师。

两年之后,周军的五万精兵与号称八百路诸侯的联军抵达朝歌附近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周武王在牧野与各路诸侯誓师。誓师大会上,武王历数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伐纣的,同时规定了作战的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许杀害俘虏,勇敢杀敌者有奖,临阵脱逃或后退者处死。

这时纣王才着慌起来,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他临时将城内的大批奴隶和前几年与东夷的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武装起来,开往前线。纣王亲自率领这支号称有七十万人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对阵。

两军虽然在数量上悬殊: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号称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失败。更加可悲的是,纣王到这时还耍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逃回朝歌,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周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

周武王灭纣以后,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宣布自己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亶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姬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我的历史感悟

这个故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纣王虽有聪明才智,但这些才智不用在正确的地方,只会给他招来灾难和毁灭。

骊山烽火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天子,姓姬,名叫宫湦。他不管国家大事,光讲究吃喝玩乐。

周幽王有个宠妃名叫褒姒,她长得非常漂亮,却天生不爱笑,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可她怎么也不笑。幽王没了法子,就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叫娘娘笑一下,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那时把铜叫作金子)。”

人物小资料

褒姒

传说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唾液被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打开观看,不小心将龙涎洒流于盒外,龙涎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宫,恰被一个小宫女碰上,她便受了孕,直到四十年后这个宫女才生下一女婴。该女婴因降生奇怪被抛弃,被褒国人捡回家养大。后来褒人将她献给周幽王,因她姓姒,故称为褒姒。

赏格一传出去,就有个叫虢石父的不务正业的人跑来对周幽王献媚说:“我有办法叫娘娘笑。咱们为了防备西戎(西方的部族,周朝人把他们叫“犬戎”)进扰,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您瞧,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万一西戎打进来,守关的士兵就把烽火烧起来,临近的诸侯瞧见了,就发兵来救了。我想,请您老人家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到了晚上,让咱们守关的士兵把烽火点着了,烧他个满天通红,那些诸侯见了就会上个大当发兵来救,多好玩啊!娘娘见了能不笑吗?”

周幽王一听,连连点头说:“这倒是个好主意。就这么试试看吧。”

到了晚上,幽王让守关的士兵快快把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的烽火越烧越旺,远远近近的全是火柱子。

临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以为西戎打进来了,赶紧带兵来打敌人。没想到他们到了那儿,连一个敌人都没有见到,光看见那儿一派鼓乐齐鸣、歌舞升平的景象,这才知道刚刚只是周幽王的恶作剧,便都生气地回去了。

褒姒瞧见许多兵马乱哄哄地忙来忙去,跟掐了脑袋的苍蝇似的瞎撞,觉得好笑,就笑了笑。幽王看褒姒笑了,立即把一千斤金子赏给了虢石父。

隔了没有多少日子,西戎真的打进来了。守关的士兵赶紧把烽火台上的烽火点了起来。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点烽火玩,逗娘娘笑,全都不理他。

不久,西戎打进王宫,周幽王被他们用刀戟杀死,褒姒也被他们给抢去了。

我的历史感悟

周幽王为了一己私欲,不尊重各路诸侯,当然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因此导致了自身的灭亡。生活中,我们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