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亚新秩序:全3册(第三卷) 欧亚转型: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
- 冯玉军
- 3593字
- 2021-03-30 10:40:01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两乌”关系调整浅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一直是磕磕绊绊,难以理顺,特别是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独联体中桀骜不驯的两匹“野马”,它们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灵活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在独立后短短的几年中就在国际社会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青睐。20世纪末21世纪初,乌克兰一心想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北约、欧盟的关系不断升温,但对俄罗斯倡导的独联体一体化却态度冷淡;乌兹别克斯坦则力图成为中亚的“地区领袖”,对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地位十分反感,在许多问题上与俄罗斯大唱反调。俄罗斯对“两乌”的“离心离德”甚为恼火,一直对“两乌”实行高压政策,甚至不惜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的高压政策非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招致“两乌”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强烈不满。在1997年10月的独联体基希纳乌首脑会议上,独联体各国首脑对俄罗斯大加指责,使叶利钦总统深刻体会到独联体面临的严峻现实。在被迫进行反省、修正对独联体总体战略的同时,俄罗斯在当时重点修复了“两乌”的关系,力图实现重点突破以改善独联体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 关系转暖
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与“两乌”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正逐步走向稳定与务实。
高层会晤频繁,政治关系开始转暖。1998年以来,乌克兰时任总统库奇马四次访俄,其中2月份的访问是其就任总统后对俄罗斯的首次国事访问。在与叶利钦总统的会晤中,双方讨论了两国关系中的所有重大问题,解决了在黑海舰队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双方还宣布已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表示要在国际问题上协调政策,加强合作。另外,双方还准备于9月召开两国首次最高级扩大会议,届时两国政府要员将与会商讨解决双边问题的具体办法,努力把双边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取得进展的同时,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5月5—7日,乌兹别克斯坦时任总统卡里莫夫首次正式访俄,叶利钦抛弃了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成见,首次公开称赞乌“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积极评价乌在中亚地区所起的重要作用。卡里莫夫则投桃报李,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承认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认为俄参与该地区的事务有助于维持地区政治平衡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巩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双方强调加深双边相互协作关系是“国际间的建设性因素”。更为重要的,俄乌两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同成立了独联体内的第一个“政治性联盟”,共同防范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亚斯特任布斯基对此评论说:“这一独特的重要决定说明,俄罗斯在中亚有着真正的战略伙伴,他们希望俄带着它的利益和实际威望留在中亚”。
经贸关系日益加强。乌克兰对俄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一半,其所需工业能源的90%要从俄进口,俄乌双边贸易一直十分密切。但从1996年开始,两国因政治问题引发了贸易战,俄罗斯对从乌克兰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导致俄乌双边贸易急剧下降,1997年俄乌贸易额比上一年下降20%,给两国都造成了重大损失。1997年年底,双方积极修复经贸关系,决定对对方产品免征进口增值税,俄罗斯向乌克兰企业提供每年60万吨的白糖免税进口配额,两国经贸合作开始回升。库奇马2月底对俄进行正式访问时,还同叶利钦总统签署了《1998—2007年俄乌经济合作条约》,乌克兰希望以条约为基础,使俄方提供的石油和天然气能得到可靠保障,并同俄罗斯兴建合资企业,吸引俄罗斯金融资本参与乌大中型企业私有化,以改善其经济环境。俄罗斯时任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认为,该条约将使两国贸易额在十年内增长1.5倍,它的签署标志着两国经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关系也得到了加强,1997年12月下旬切尔诺梅尔金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双方签署了关于相互保护投资、在原子能及航天研究等方面进行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议,对密切双边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卡里莫夫1998年5月访俄时,与叶利钦总统达成在两国间建立跨国金融工业集团和进行油气运输合作的协议,他们还责成两国政府起草有效期为十年的深化俄乌经济合作协定及相关的行动计划。这表明两国决心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牢固的“经济基础”。
在独联体问题上共识增多。苏联解体之初的几年“两乌”在独联体一体化问题上公开与俄罗斯唱“对台戏”,使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受到严重掣肘。20世纪中后期起,“两乌”在独联体问题上却一反常态,与俄罗斯相互迎合。库奇马2月访俄时与叶利钦发表共同声明,强调“再次推动独联体成员国发展建设性协作的时候到了”,主张“发展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确保和平与安全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在4月份召开的独联体元首会议上,库奇马又表示乌克兰“除独联体之外别无选择”,卡里莫夫则主动提议让叶利钦任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至2000年,并称这是当前“唯一的选择”。叶利钦与卡里莫夫在1998年5月会晤时又重申,两国将忠实于独联体“作为在平等伙伴和互利合作基础上推进一体化的机构”的目标和原则。
二 利益驱动
俄罗斯与“两乌”关系的改善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既是俄罗斯主动调整对“两乌”政策的结果,也是“两乌”与西方关系受阻后的必然反弹,但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与“两乌”利益需求互动的结果,具有现实的利益基础和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首先,俄罗斯与“两乌”在政治上需要相互支持。俄罗斯与乌克兰同为斯拉夫国家,尽管近年来两国关系多有龃龉,但这正反映出两国利益的相互交织,也意味着相互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方面,因此两国关系不可能长期处于一种对峙的状态,1997年两国签署《俄乌友好、合作与伙伴关系条约》正是力图改善相互关系的反映。另外,乌克兰面临1999年举行总统选举,库奇马在上届总统大选上因强调“俄乌战略伙伴关系”而得到了大多数选民的拥护,但他当选总统后,却在对俄关系上“偏离了原来的竞选方针,引起相当数量选民的不满”。因而,他如想竞选连任,就必须在对俄关系上取得实际进展。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也有着重要的政治利益需求,20世纪中后期,西方势力的渗透和中亚各国离心倾向的加重直接威胁到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引起俄罗斯的严重不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如果仍要保持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必须首先与乌兹别克斯坦保持较亲密的关系”。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力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成为中亚“地区领袖”,但实践使乌兹别克斯坦认识到,俄罗斯的势力仍在中亚占有优势,离开俄罗斯的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就不会成就其战略目标。
其次,俄罗斯与“两乌”在安全上互有需求。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俄与北约之间重要的安全屏障,在北约东扩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改善与乌的关系,防止乌克兰搭上北约的战车是俄罗斯面临的重要外交课题。而乌克兰尽管想早日实现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但如何避免过分刺激俄罗斯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安全问题上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是两国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与此相比,俄与乌兹别克斯坦则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苏联解体后,在独联体南部日益坐大的宗教极端势力对俄乌两国的国家安全乃至国家体制都形成严重的威胁,两国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北上方面有着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
最后,三国经济上密切相连。尽管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有所削弱,但俄罗斯与“两乌”仍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俄罗斯是“两乌”的最大贸易伙伴,对俄贸易占它们外贸总额的30%—40%,特别是乌克兰90%的能源需从俄进口,因此更是仰俄鼻息。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虽依赖西方投资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平稳回升,但在能源、航空等工业领域仍需要与俄罗斯开展合作。与此同时,俄也希望确保在“两乌”基本经济利益份额,进一步占据“两乌”市场。
三 前路坎坷
俄罗斯与“两乌”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其在一定时期内改善周边环境,改善独联体的合作氛围,但从当时看俄罗斯与“两乌”之间的战略分歧与相互疑虑不会就此烟消云散。
俄与“两乌”在独联体的前途问题上貌合神离。俄罗斯的目标是把独联体建成高度一体化的超国家组织,而“两乌”却不愿把得之不易的主权再拱手让与他人,卡里莫夫曾强调:“坚决反对把独联体变得受国际法支配,反对把独联体变成一个军事和政治集团。”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驻俄大使也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反对超越阶段地促进独联体一体化,包括建立全方位的海关、支付、外汇及其他联盟。”乌克兰更是对俄罗斯竭力倡导的独联体一体化深怀戒心,一直对独联体若即若离。
“两乌”仍把“西靠”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两乌”是美国在独联体扶持的重点,是美国实现“原苏联空间地缘政治多元化”的重要工具。而“两乌”也把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保障政治独立与安全利益的重要靠山。乌兹别克斯坦是北约在中亚的重要伙伴,而乌克兰对是否加入北约一直闪烁其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与“两乌”的关系不可能实现重大突破。
俄罗斯与“两乌”的经济合作难有大的作为。在当时,俄罗斯被深重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所困扰,尽管与“两乌”都签署了为期十年的经济合作协议,但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乌”借俄罗斯振兴经济的希望十分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