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周总理交代“飞机一到西安,立刻把彭老总接来”

10月4日,西北的天空湛蓝,高远,澄澈,朵朵白云在慢悠悠地运行。

西北局会议室里烟雾腾腾,彭德怀正在召集厅局长以上干部开会,进一步研究西北的开发建设问题。

在这之前,中央已经给各大行政区发出通知,国庆节后中央要开会研究三年经济恢复发展的计划。接到中央的通知后,彭总让负责经济问题的秘书张养吾告诉工业部、农业部、交通部等部门都准备材料。

张养吾是陕西西乡人,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民国大学的校长是张学良。张养吾1933年参加红军,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过,后来任延安教育厅科长。1949年7月,西北全境解放后,经济建设被摆到首位。彭总要找一个熟悉经济问题有学问的人当秘书,就把张养吾要去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民委工作,“文革”后,任中央民族学院顾问。

这时,彭总正在听各个部门的领导汇报情况。当汇报到进疆部队的干部情况时,他插话道:“新疆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锡伯族、索伦族、塔塔尔族等。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不同,语言文字不同。中央保送你们进疆,进去了,可不能叫少数民族又给赶出来了。民族政策无小事。一定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各族人民一起治疗战争的创伤,大力从事生产建设,开放口岸,迅速恢复对苏贸易,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实行中苏经济合作,克服困难,繁荣经济,使新疆成为重工业基地之一……”彭总正在兴头上,军事秘书杨凤安走进会场,绕到了彭总的侧面。彭总煞住话头,询问地注视着红脸关公似的大个子杨凤安。

“飞机到了,”杨凤安一米八的挺拔个子,脸总是红红的,显得很忠厚。原来是19兵团的作战参谋,是杨得志司令员推荐给彭总当秘书的。这时,他弯下腰对彭总说。

彭总眉毛一扬,“啊?”

“吃过午饭起飞。”

“这么急呀?”彭总不无惊讶地说,“我们还没研究完呢。”

杨凤安看看手表,笑哈哈地说:“飞机不等人。散会吃饭吧,中央还来了两位同志接你。”

两位同志随即走进来,说:“毛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

他面露惊讶,怎么还专门来人接呢?过去没有这样嘛!于是问:“我已接到北京的电话,是原先通知的汇报会吗?”

答:“不清楚。周总理交代说,飞机一到西安,就马上接彭老总来。要保密。”

彭总心想,汇报三年经济恢复计划还这么紧急吗?会不会是朝鲜局势呀?说:“那我总得给其他同志打个招呼吧?”

马上让杨凤安把西北局秘书长常黎夫找来,交代我要到北京开紧急会议,你转告习仲勋、贾拓夫等其他领导同志,大家按布置的经济恢复计划抓紧工作,我回来根据中央的精神立即再开会落实。

常黎夫走后,他想还是先按原计划把各单位报来的经济规划带上。

他对杨凤安说:“告诉张养吾准备好文件。到北京马上要用。”

午饭后,彭总一行人在烟尘滚滚的土路上驱车急奔西安机场。吉普车直驶到银灰色的伊尔-14飞机下,彭总下车,上机,伊尔-14从西安机场起飞了。飞机的后舱有一长长的沙发,放下可以当床,从机壁上还可以拉出一个可折叠方桌板。彭总肃然坐在方桌前,陷入了沉思之中。本来按照毛泽东的安排,4日开会,3日就应该接彭总入京,不料3日华北地区细雨霏霏,天低云暗,被阴霾笼罩。飞机直到4日上午才能起飞。

窗外一碧万顷,秋高气爽,偶尔有几朵白云在慢慢悠悠地飘荡。白云下的黄土高原像一只只老鳖似的七高八低拥挤在一起。可以看到山民的窑洞、“坑院”或泥土构筑的房屋隐现在山坳之间。树很少,水也很少。到处是昏黄的色调,好像没有生命存在似的。老天爷不知道为什么把西北造成这副模样!

西北要上一些大的骨干项目,要开发矿山油田,要兴修水利设施,要发展铁路公路……彭总注视着窗外,作为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北局书记,他感到自己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西北各民族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今共产党执政了,当然应该尽快改变西北的面貌,当然应该为西北人民谋幸福。不然,我们如何配称共产党呢?可是,不容易呀!西北这地方短期内财政经济状况还不会发生根本好转,“陕甘宁青新”,尤以新疆为甚,那里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于极端困难状态,西北地区必须连续两三年使农牧业有一个稳定的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民以食为天,首先要吃饱肚子呀!当然,上一些大的骨干项目离不开中央财政的补贴。有什么法子呢,西北太落后了,太困难了。这时,服务员端着盘子走过来,说:“首长,请用茶。”他点点头,心想,在中央召开的会上,当然要如实地讲西北的困难,西北的要求。中央的几位领导都是老西北了,当然会理解,会支持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巨大的牺牲,现在解放了,他们当然应该过上幸福生活。不然的话,我们愧对西北父老呀!

飞机似乎遇到了气流,颠簸得很厉害,不断发出“嘎嘎”的响声。警卫员郭风光关切地过来看彭总。彭总给他一个手势,意思是没事儿。

他的思潮又迅速地涌过去,想到了朝鲜半岛。现在美第8集团军沃克的主力,即在洛东江布防的美国和南朝鲜的10个师,配合仁川登陆部队,正在向北大举反攻,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人民军后方交通被拦腰截断,腹背受敌,供应断绝,伤亡惨重,被迫后撤,但撤不回来。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参谋长姜健也被炸牺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就有一系列的登陆、登岛作战。侧后登陆已经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本来嘛,后方空虚嘛!军事常识嘛!服务员又给他送来苹果和葡萄。他摆摆手,示意什么也不需要。他想,现在,在南朝鲜军配合下,第10军又海运到东海岸蜂腰部。不理解麦克阿瑟为什么不让阿尔蒙德第10军经朝鲜蜂腰部一直向东,而是绕过半岛顶端漂洋过海在元山登陆。从陆地东插不到200公里不是很便捷吗?美国人玩的什么战略战术呀?为什么要第10军绕过海去同李承晚的1军团、2军团分别沿东海岸和中部战线北进呢?现在人民军的退路已完全被切断。朝鲜形势危急,北朝鲜面临着被美、李占领而不复存在的危在旦夕的局面。

朝鲜领袖金日成已经于1日向毛泽东主席紧急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人民军作战。彭总不清楚,毛泽东接到金日成的函件后,在颐年堂会议厅,紧急召集中央领导同志连夜研究,一直到东方欲白。

2日,凌晨2时,毛泽东电令高岗、邓华:“(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同时指示转告金日成:“尽可能将被敌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2日下午,中央书记处又在颐年堂开扩大会议,继续研究朝鲜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在众人质疑的情况下,毛泽东像他决策东渡黄河出兵抗战和决策与蒋介石决裂开战的情况一样,殚精竭虑,大智大勇,表现了非凡的胆略和睿智,坚持要出兵,坚持朝鲜半岛要加进中国因素,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同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作战。并且他发电告知斯大林(这封电报苏联档案中找不到,中央档案原件也没有发出的印章和签字,专家研究可能是领袖考虑中央多数人不同意出兵,暂时未发),分析了中国出兵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介绍了中国出兵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法,目前中国在国内调动部队的最新情况,同时要求苏联提供支援。

然后,毛泽东一方面与苏联斯大林保持密切的协商联系,希望共同支援朝鲜;一方面指示周恩来积极备战,做好出兵的一切准备。同时,一方面选兵,一方面选将。选兵的问题,他与周恩来商量,决定邓华第13兵团为第一梯队,第三野战军宋时轮第9兵团为第二梯队,在西北执行任务的杨得志第19兵团为第三梯队。同时,调动国内战斗力最强的炮兵、工兵部队加入东北边防军序列。在选将挂帅出征时,是最费周折的,开始毛泽东属意粟裕,要陈毅同粟裕面谈。后来东北边防军都公布了,粟裕有心脏病,未能到职。在8月26日的军委会议上,周恩来讲要派出高一级的指挥员挂帅。毛泽东根据东北和朝鲜的地形气候相近,13兵团是第四野部队,考虑让林彪出征。后来,领袖了解到“林彪也是不战的观点”,这位名将的态度影响了毛泽东决策的进程。

1992年作者向彭钢将军征集的老照片

彭总看到了毛泽东同志10月2日的决定让13兵团至朝鲜境内同美李军作战的电报指示。他想,我们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不能听任美军对自己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朝鲜战争应该立即停止,外国军队应该立即撤退,各国的事情各国自己管,美国不能主宰世界。不然对东方的和平极为不利。现在,朝鲜那边已经是十万火急。古语说,唇亡齿寒嘛。毛泽东决定我军出动是对的。但是,我们装备落后呢,同有现代化装备、海空优势的美军打仗,也是吉凶未卜呀?不像我们三大战役时打国民党军队那么得心应手呀?他想到这里,感到十分忧虑和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