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作为自己国家或民族的首要任务。人类对发展的探索也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就是人类对发展的理性自觉。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增长型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形式,它是人类对发展的自觉探索的结果。总的来说,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发展犹如一辆马车,如果乘车的人根本不管马车往哪里走,只要马儿跑得越快越好,那马车就可能绕弯路、遭曲折、翻车或南辕北辙。如果社会的发展也如同这辆马车,那也将会出现绕弯路、遭遇挫折、付出惨重代价甚至背离发展目标——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和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对发展缺乏伦理价值取向的审视,人们想当然认为只要是发展就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文明和进步,从不质疑发展还有好坏之分,还需理性审视。传统发展模式“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这个目的论、价值论和伦理的问题却漠不关心”[1]。结果是我们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价值和伦理的缺失导致的是手段的疯狂(科学也疯狂、技术也疯狂、经济也疯狂),而手段的疯狂又导致了人类乘坐的开往死亡之谷的列车的加速狂奔。”[2]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的支配下,凭借科学技术的几次浪潮,人们不择手段地疯狂进行物质财富增长的发展,甚至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追求财富的发展;以牺牲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眼前的发展;以损害人的精神追求为代价来实现人的物质发展……传统的发展观导致的异化和发展悖论令人们痛心。

发展是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发展的异化却是与人类发展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的。人类在感受到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战胜自然的喜悦和优越感的同时,自然与人类社会自身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障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带给人类福音的同时,也凸显了发展的异化,其异化突出地反映为生态家园、社会家园、精神家园等方面的恶化。现实的发展实践常常因为缺乏来自伦理视域的“守门人”,而陷入发展的异化不能自拔。当人们为自己的发展一路高唱凯歌的时候,人类生存环境也就从局部恶化发展到今天全球范围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草原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肆虐、固体废弃物成灾等为标志的整个生态体系的危机;当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就开始物化人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文化盛行,道德堕落、精神空虚、信仰危机和人生意义的迷失就是重要的表现。在个体层面,人际关系疏远、冷漠;情感被消解,意志被弱化,社会本性和精神意识不断退化和丢失。在群体层面,则加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之间差距的拉大。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与贫困地区大范围的存在极不相称,发展产生的是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太效应”,那么发展无疑是在助纣为虐。

由于异化,发展不仅没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而因为“经济与人的亲和纽带被切断,导致了‘人’被疏离于原有的本质地位”[3]。由此引发的社会公正缺失、人的畸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丧失等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在事实上使发展的正面效应日益淡化,社会没有因为发展而走向日益安定,反倒凸显了发展与稳定更多的牴牾和社会更多的不安,发展已经严重偏离了它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可见,缺乏对发展给予伦理的观照,是人类发展陷入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发展异化问题既是一个世界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发展的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异化、劳动的异化、科技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等多个层面,且呈现出普遍化和深化的趋势。发展的异化是与人类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发展异化已经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围绕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人类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的异化也日益显露。实际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经济发达国家曾经遇到的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的,发展的异化对我国的影响也不例外。发展异化造成了我国资源能源的紧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的结构和地区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如果我们任由发展,不对其进行价值和伦理规约,发展将把人类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对世界来说,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对中国来说,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该何去何从?对发展的深刻反思和伦理规约是我们面临的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人类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孜孜追求“发展”真谛的历史。然而传统的发展理念,带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破坏:生态恶化、资源浪费、公正缺失、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畸形发展、贫穷饥饿蔓延、拜金主义盛行。使人类在寻求“发展”真谛的道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人与自然的背离、道德的沦丧以及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等等,其最终的结果注定是发展价值的迷失和发展的不可持续。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发展异化的巨大危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既是发展观的危机、价值观的危机,更是一场伦理的危机。危机的产生固然有多个层面、多种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伦理道德的缺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史,生产的社会化使市场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非常密切,任何违背伦理的经济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社会发展体系的震荡和市场的混乱,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日益复杂性更是凸显了伦理道德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从发展的伦理视角来看,伦理道德是经济发展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没有它的支撑,公正和合理的社会秩序无法建立和运行,社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只能是空想。因此,对发展问题进行伦理反思,对人类发展投注伦理关怀,是对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今世界存在的种种发展异化现象应该促使人类从伦理的视阈对发展进行伦理的诉求,发展观的伦理关注是解决发展异化问题的应然之举。传统发展观所导致的异化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发展需要伦理价值的导向、定位与规约使之趋于科学,并探讨如何有的放矢地运用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规约发展,使发展不至于迷失方向,偏离终极价值目标。通过科学的发展实现普遍的公正、整体的和谐以及全体人民的真正的幸福。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发展异化实践的深刻反思。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综合的发展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发展伦理思想。从发展伦理视角研究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能够丰富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是从发展伦理视域对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的探索研究,共有六章,外加一个前言和结语。第一章是关于发展观与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关系,主要是对发展观与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及关系的界定,目的在于澄清一些人们对发展的误解和曲解,重视伦理道德对发展的作用。第二章是关于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现实依据,主要阐述了发展所造成的利弊问题,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异化、自然环境的改善与退化、社会环境的完善与挑战、人文环境的优化与问题。发展导致的异化问题是我们对发展予以伦理审视的现实依据。第三章论述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理论依据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批判和伦理反思。从伦理视域来看,发展危机实质是发展价值观危机,发展困境的根源在于传统发展价值观。传统发展观的最大缺陷是发展的“意义空场”和“价值迷失”,传统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发展主义价值观、个人本位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消费主义价值观,对传统发展价值观进行批判和反思,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第四章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伦理思想渊源。包括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伦理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对西方社会发展伦理精神的批判借鉴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发展伦理思想。传承中国传统发展伦理精神,有助于为科学发展观寻求中华民族深层的根基和脉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深厚的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西方伦理思想内涵丰富,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后发展国家,借鉴西方发展伦理思想,能够使中国的发展既能博采众长,发挥后发优势,同时也能汲取教训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发展的伦理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研究,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五章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主要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内涵,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特点以及对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评析。第六章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规范的培育。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过程,科学发展的伦理规范培育包括主体性伦理规范、制度伦理规范、经济伦理规范、社会伦理规范、文化伦理规范、科技伦理规范等的培育。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构筑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伦理精神为主线,培育科学发展伦理规范体系,目的是为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伦理支撑,使发展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发展的伦理精神,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结语部分则指出传统发展观的发展异化让我们付出惨重代价的深刻教训:促使我们重视发展过程的伦理考量。而构建对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制度、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手段等进行伦理审视的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发展观的伦理反思给予我们的启迪就是培育科学发展的伦理道德规范,发挥道德规范对发展的道德规约和价值评价作用,寻求解决发展异化问题的路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当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对发展问题解答和解决的路径仍不够全面时,换一个视角,从发展伦理的视域去梳理和思考发展异化的问题势在必然。发展伦理力图通过抛弃不同利益主体的对抗、发展目标的偏差、人类责任意识的欠缺等局限,本着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负责的真诚态度,以价值审视为基本路径,通过对人类发展进程中那些看似明晰的发展理念、发展前提、发展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实践等进行分析和解剖,对发展进行价值意义上的解蔽和超越,探寻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讨论地球上所有利益主体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资源责任、环境责任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责任,以使发展得以保持生机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创美意识。因此,在对发展观伦理反思的基础上,培育科学发展的伦理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它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科学的发展伦理价值导向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就是在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一切积极因素的基础上,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顺利实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党执政的真正价值追求。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伦理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兼顾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及全面发展,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将成为今后我国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党执政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理论依据。


[1]刘福森:《存在“发展伦理”吗?》,《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2]刘福森:《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支点》,《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3]盛邦和:《“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档案与史学》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