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泥鸿爪:潘纪平自选集
- 潘纪平
- 2654字
- 2021-03-30 10:16:16
语文教学在前进
国家教育委员会最近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在198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修订的。它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了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如果把它和1980年的大纲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其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新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对外开放以来,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也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各个思想领域。因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当前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到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无不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不可能撇开美育的,如果说德育对人主要是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对人则是动之以情。加强美育,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来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具有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美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大有裨益的。结合美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需要。
二 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
重视智力的发展,这是世界各国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共同趋势。人才的智力素质,已被公认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和更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种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应运而生,推动着人类认识的突飞猛进,因此,发展智力是时代的要求。智力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是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智力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不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和进行各种比较,对问题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智力的潜力挖掘得越深,掌握的知识就会越扎实、越牢固。我们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更应该重视知识的广博、视野的开拓,使学生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严密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独立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传授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这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从高层次上来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和知识有区别,也有联系,不能混同,但也并非截然对立,因此,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更是紧密相连。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培养出具有进取创造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是不可能的。
三 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读、写的训练,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听、读是输入,而说、写是输出;就能力来讲,听、读属于理解能力,说、写属于表达能力。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迁移、相互促进的。随着现代传声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听、说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等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一段话精辟地说明了听、说、读、写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反映了对语文的含义理解的片面性。新大纲指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纲在第六章中对各年级提出了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是符合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基本能力的实际需要的,对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有推动和指导作用。
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新大纲对指导学生自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法上大都是“满堂灌”“注入式”,学生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用“注入式”教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知识学得死,思维展不开,缺乏创造才能,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学会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新大纲还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习惯和能力”。长期以来,学生作文老师改,天经地义,有些教师精批细改,满篇见红,甚至代替了学生的作文,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教师给学生指出毛病来,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历练、去决定,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语文教材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采用全国通用唯一的教材,存在着许多弊端。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作了重大的变更,删去原大纲教材编排一章,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新大纲中说:“除基本篇目以外,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通用教材中的其他篇目进行抽换,也可以自编补充教材。”这就给各地区以灵活处理教材的自由,为各种不同体系不同风格教材的改革和实验提供了条件。
新大纲比原大纲更具有科学性,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符合语文教学实际。它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原载《中学语文》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