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监测研究

内容提要:积极推动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江苏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江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风险。本文通过对江苏“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现状和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构建江苏“走出去”战略环境的监测指标体系,利用TRS平台对江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环境风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国际社会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建议:一是加强对东道国社会环境评估,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机制;二是引导企业建立国际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防范经济风险冲击;三是建立国际政治评估、监控和预警机制。

一 引言

目前江苏开放型经济进入了“双向开放”新阶段,加快江苏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境外投资,是江苏开放型经济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截至2012年底,江苏对外投资累计138.6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项目2937个,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江苏对外投资居全国第三。江苏企业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走出去”规模和质量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与国内一般投资项目相比,对外投资项目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环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在国政局变化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所演化的情景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变量,情景的不确定性必将使得江苏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无论是从筹划、设计、建造,还是到竣工后投入使用都面临比国内投资项目更复杂的问题和更广的风险“敞口”。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且任何一个环节因素的干扰都有可能给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金三角(时间、成本、质量)带来不小的损伤。尤其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显著,江苏省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也随之突显,已成为江苏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这个特殊国际背景下,针对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内容,以及江苏企业面临的主要战略风险,对于提前识别各种战略风险、做好危机防范,为江苏政府部门做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江苏企业“走出去”总体情况

2000年以来,江苏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如图1所示,其中2013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605个,比上年增长5.8%;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61.43亿美元,增长21.8%。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增长12.3%。从对外投资最早始于1987年,发展到2008—2012年间共有78家企业开展了对外投资活动,体现出近五年来江苏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趋势,而这与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行是紧密相关的。从对外投资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份额,共有100家。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累计达180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1.6亿美元,均约占全省的2/3。为此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此外,苏南地区成为江苏省开展境外投资的集聚地。2012年,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四市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占全省比重超过六成。

img

图1 江苏历年对外投资数据

(二)对外投资领域广泛,制造业成为首选

从对外投资的领域来看,行业分布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领域,制造业是首选,占到投资企业总数的63.9%;服务业紧随其后,约占22.2%;农业、资源采选业也有涉足,但比重较小(图2)。这种产业分布格局也恰好与江苏省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相符,表明优势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当前江苏省对外投资领域已由初期的贸易、餐饮业逐步拓展到生产制造、资源开发、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和研发等领域,实现了由商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由引进形成主导产业向输出转移比较优势产业转变。2012年,全省制造业对外投资规模成倍增长,中方协议投资额占全省的1/5。

img

图2 江苏对外投资结构(单位:%)

(三)江苏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形式多样化

江苏从贸易投资起步,经过绿地投资、参股投资,逐步提升到项目并购和境外上市,形成了由贸易投资到产业投资再到资本运营的升级。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企业以集聚方式开展经济合作。截至2012年底,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建设初见成效,启动区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设施日趋完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2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四)江苏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遍布全球

当前,江苏对外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市场多元化扩展的良好势头。2013年,全省企业赴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地区投资规模分别占69.19%、1.17%、12.06%、4.01%、8.78%、4.78%(表1)。

表1 2013年江苏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分布 单位:万美元、%

img

三 江苏企业“走出去”国际战略环境的PEST分析

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也是影响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宏观力量。国际战略环境包括国际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国际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国际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和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本文通过运用PEST分析,对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利于把握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当前,国际政治法律环境整体趋于稳定,为江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由于全球政治的“再平衡时代”,尤其是美国战略调整与区域民主化两股力量激荡,给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制造了各种挑战(图3),如自2010年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以来,已相继发生了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政局震荡。目前这种“传染力”尚未消减,已“传染”到乌克兰。从上述国家政局动荡的影响来看,江苏企业都或多或少地遭受到政局不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从江苏企业“走出去”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区,其中亚洲占比为53.2%,而亚洲国家在美国再平衡战略影响下也都在推进自我版本的再平衡战略,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塑造了东亚地缘政治风险升高。

除国家政局动荡之外,恐怖活动、内部治安混乱等,也对江苏企业“走出去”带来威胁,如一些国家和地区治安状况堪忧,中资企业人员在境外遭绑架和恐怖袭击等不安全因素有增长的趋势。中东、北非等一些国家的政权更迭,引发经济政策改变,导致市场风险加大。特别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科特迪瓦、叙利亚等国相继出现动乱。

img

图3 美国局势对全球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塑造作用

(二)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世界格局呈现出“南升北降”、“东升西降”、“新升老降”、“民升官降”的特点。其中“南升北降”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力此消彼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东升西降”指亚太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显著增大,亚太新兴经济体“扎堆”崛起,世界财富重心“东移”,各方“逐鹿亚太”。“新升老降”指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此消彼长。“民升官降”指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演进,国际关系的行为体更趋多元化,“全球公民社会”渐具雏形,主权国家的中心角色被削弱,政府权威面临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挑战。

国际经济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不利因素也致使江苏省企业“走出去”风险不断增大,如许多发达国家针对我国设置了贸易、投资和技术壁垒,国际上流传的“中国威胁论”更是增加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国际货币汇率波动频繁,汇率风险增加,经济刺激计划投入的巨额资金所引发的货币超发,加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推高了市场利率,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国际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在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跨国经营最为复杂、最为深刻和最为重要的变量。社会文化环境蕴含着社会阶层、家庭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社会文化差异性是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自2004年以来,中国已在近百个国家建立300多所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向世界彰显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江苏南京成功申办亚青会和青奥会,对扩大江苏在全球范围的影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不断利用媒体和软遏制策略破坏我国的国际形象,如新殖民主义、中国“间谍”、“中国掠夺能源”等,这对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造成冲击和挑战。

(四)国际技术环境分析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家竞争的主要特征。然而,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先进技术,并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并将其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严重影响了江苏企业(未达到所谓的国际标准)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 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一)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监测指标与维度

基于前文PEST分析,可以将国际战略环境影响划分为政治环境影响、经济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文化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为此,对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进行监测的基础是对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进行监测。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img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外部宏观环境,既包括企业投资所在东道国政治信用环境、政策风险、法律限制以及制度上的差异,也包括国际整体政治局势的稳定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关系。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维度分析,企业“走出去”除了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外,还面临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以及管理方面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另外,企业在国外经营环境与各国在文化和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同时所投资的国家和区域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也对企业的经营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如“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生产的代名词。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否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因素,社会动乱、群体性事件以及经营排外都会影响企业“走出去”经营战略的实施环境。

(4)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文化差异、宗教冲突、制度差异、国家形象等。

(5)技术环境:面对长期以来占据技术创新高地的国外企业,能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是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技术环境。

除此之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期的突发性事件也应纳入战略环境的监测体系当中。

(二)监测情报源

本课题研究基于河海大学情报监测实验室的网络情报监测系统TRS建立情报源,对江苏省企业“走出去”战略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监测情报源是国际战略环境情报的来源,也是国际战略环境监测的范围。监测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源,但信息源不能仅限于此,否则容易忽略一些重要情报。为此,需要根据企业“走出去”战略环境的主题,筛选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环境的情报监测源。为了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环境,笔者确定了诸如“走出去”服务专网、江苏商务厅、路透财经等40个权威网站作为监测情报源。

五 基于TRS的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战略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按照监测情报流程,运用情报监测软件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环境监测指标进行情报抓取,截至2014年2月28日19点20分,情报监测源中抓取初始情报条目数统计见图4。

图4的统计结果显示,在监测的关键指标中,江苏企业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最为复杂,不确定性也最高;其次是政治风险和文化风险,而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初次统计中相对宽松。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企业“走出去”面临战略环境的影响因素,将对政治战略环境、经济战略环境、社会战略环境、文化战略环境、技术战略环境和其他战略环境再进一步细分,以便得到更加详尽的结果。

img

图4 企业国际战略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一)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政治环境监测

图5显示,企业国际政治战略环境中,主要的决定因素来自东道主国家及其企业的违约风险和当前国际政治情形下大国关系。首先,在企业“走出去”国际战略中,企业要跟东道主国家及其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在合作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歧及误解,容易产生违约情况,违约风险可能性很高。其次,在如今的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他国的经营活动,大国关系也就成了影响企业“走出去”国际战略的重要因素。再次,政治制度和国家政局的动荡。不考虑东道主国家的政治制度,企业就无法在当地良好地运作。国家政局的动荡则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正常活动,而且可能使企业在动荡中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这几项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法律和制度上的差异对企业国际政治战略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表明在企业国际战略环境中,大国之间的关系和企业、东道主国家的违约以及东道主国家的政治稳定决定着企业海外经营的政治战略环境。相较而言,法律限制和制度上的差异影响较小,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提升,两者对企业经营国际战略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弱化。

img

图5 企业政治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二)江苏企业“走出去”的经济环境监测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经济环境威胁主要来自汇率风险和投资损失(图6)。

img

图6 企业经济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三)江苏企业“走出去”的社会环境监测

由图7可以看出,社会战略环境中的冲突和突发事件频率较高,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整体战略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偏重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社会动乱和治安犯罪频率相对较低,表明社会战略环境更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企业国际环境的监测应更注重投资对象国和区域冲突等突发性事件的监测。

img

图7 企业社会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四)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文化环境监测

企业经营的文化战略环境从文化差异、宗教冲突、制度差异和国家形象四个分项指标进行统计,图8显示,文化间的差异是影响文化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国家形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企业的国际文化战略环境;而宗教冲突和制度差异所引起的文化战略环境风险水平则相对较低。表明企业在海外经营时,应该注重了解投资对象国文化、历史和风俗;同时,应借助国家的品牌形象,建立良好的企业海外经营文化战略环境。

img

图8 企业文化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五)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技术环境监测

由图9关于企业技术战略环境具体分项指标监测的结果看出,技术限制和技术壁垒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限制因素,明显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高水平人才的稀缺使企业经营的技术战略环境更为严峻。

img

图9 企业技术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六)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其他环境监测

企业发展面临的其他战略环境监测结果见图10,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估中,自然灾害和突发风险影响相对其他指标而言较小,属于不可规避的系统风险。

img

图10 企业其他环境初始情报监测统计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江苏省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按照“走出去”和“海外投资”对初始情报进行再次筛选,筛选结果的数字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企业“走出去”其他战略环境分项指标监测结果 单位:%

img

续表

img

由表3可以看出,江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占比为55.84%;其次是经济和政治环境,分别为23.38%和11.69%;而其他战略环境监测指标的结果则相对较低,也反映出江苏企业“走出去”和进行海外投资更应该注重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同时兼顾对其他战略环境的监测。

六 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提升江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监测情报和结果显示,目前江苏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无论从企业自身角度还是政府引导支持角度,都应该认真分析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战略形势,积极应对企业国际化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建立主要战略环境风险的防范机制

1.加强对东道国社会环境评估,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机制

社会环境风险是江苏企业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政府依托现有国家的外交和经济管理部门渠道,对江苏企业“走出去”主要集中的国家和区域实行季度评估,并建立社会环境风险规避措施,引导企业建立相应的项目退出机制和自我保护措施。企业则主要以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建立项目投资的社会环境风险评估,并通过保险等工具对风险进行规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管控机制。

2.引导企业建立国际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防范经济风险冲击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研讨班和“走出去”审查,引导企业建立国际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培养企业对汇率等经济风险的重视,并建立企业与涉外保险公司的直接对接,政府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鼓励企业通过保险、金融工具等措施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冲击和干扰。

3.建立国际政治评估、监控和预警机制

从企业、政府和国际三个层面防范国外政治风险对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冲击,引导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充分做好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工作,分析和判定东道国总体政治形势,据此筛选相对适宜的东道国。建立一个国际政治的监控和预警系统,根据东道国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形势变化,通过风险预警,提前对政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协调工作,将东道国政治风险影响降至最低。

(二)建立政府的企业“走出去”战略环境风险的防范体系

1.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服务体系

联合海外大使馆和海外侨胞,建立长期性的海外投资风险和风险监测机制,进行监测情报和信息的汇总,并对涉足海外投资和经营的企业和公司发出风险预警信息,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国别风险评价和境外合作伙伴资信评估,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合作风险预警体系,尽可能地规避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

2.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政府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对于企业国际化走向海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发性风险和社会风险,应结合投资所在国的实际情况,联合当地使馆建立企业海外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从风险应对、人员安全和企业资产保护等具体方面形成有效的突发性风险处理机制。

3.健全政府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对于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经济战略环境不确定性,应协调国内金融部门做好金融风险信息监测和发布,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对于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的投资损失,应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扶持,可探索建立政府财政支持为主、融资主体和范围多元化的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投资基金。

4.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

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和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联合企业成立相应的“创新基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技术的联合研发和创新,支持海外企业经营的技术发展;通过收购和技术专利权引进,打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限制和技术壁垒;实行“校企联合”、“中西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培养一批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建立健全国际人才梯队。

(三)建立企业“走出去”战略环境风险的防范体系

1.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企业“走出去”具有优势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同时,应把握国际市场技术创新方向,紧跟国际技术发展和市场要求的趋势,实现企业经营和技术的转型与创新;实施灵活多变的竞争策略,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培育“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梯队

江苏虽然拥有成规模的高校教育和人才,但是适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江苏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应加强自主培养具备外语能力、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积极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加盟。同时,应提高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化管理团队,熟悉东道主国家的政治政策、文化风俗等影响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战略环境要素。

3.熟悉境外投资区域,科学制定投资的战略规划

应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东道主国家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发展状况,做好投资区域的外围战略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对市场的供需、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投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结合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和战略。

参考文献

1.杨艳:《江苏民营企业“走出去”模式的研究》,《区域经济》2013年第6期。

2.彭牧青、郑瑜:《我国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北方经贸》2014年第5期。

3.新华日报:《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2/20/020314904.shtm l)。

4.苏辉:《论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策略选择》,《企业活力》2008年第10期。

5.新华日报:《柬埔寨西港特区 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样本意义》(http://xh.xhby.net/mp1/htm l/2009-01/08/content_ 9876385.htm)。

6.张建平:《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新的国际环境》,《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第30期。

7.卜海:《江苏民营经济“走出去”的方式选择及其引导》,《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8.唐坚:《江苏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12期。

作者信息:

研究基地: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基地

承担单位:河海大学

首席专家:张阳、施友成、高旭东

课题负责人:张阳

主要参加人员:周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