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女性教育沉思录》是杜学元教授及所指导的弟子长期从事女子教育研究的成果汇编。杜学元是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女性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女性教育的教学工作。早在1996年时,他便在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开设“女性教育”选修课程,第一次授课学员达80余名;1997年、1998年继续开设该课。2007年在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点专门设立“女性教育研究”专业方向,设立社会学、女性学、女性教育学、女性心理学、中国女性教育史、外国女性教育史等专业课程。截至2011年,共招学生16位,其中已毕业学生10位。为国内硕士点中专门设立“女性教育”研究方向之第一人。杜学元长期从事女性教育研究,先后承担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女子教育系列研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CPR/96/401)基金项目(四川课题组)“以女童教育为重点,促进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基金项目“川北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研究”;教育部外事司(中〈国〉—加〈拿大〉合作)课题“妇女与高等教育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课题“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人事厅专家经费资助项目“中外女子教育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出版独立完成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外国女子教育史》和《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任主编或副主编的有《女童教育研究》、《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女童教育——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研究》;审订的学术著作有《女子教育大辞典》。其女性教育研究成果获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教育部二等奖1项。《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教育史研究》、《教育评论》、《新教育》、《当代教育》、《中国教育年度报告》、《四川日报》、《四川盟讯》、《文教资料》等对其研究成果曾做评介。
2012年5月,编者随杜学元教授及弟子一行去拜望西南大学著名教育史学家戴续威先生,在乐山长征制药厂的先生家里,亲自聆听先生的教诲,并参加有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先生不顾93岁高龄,仍对我国教育事业极为关心。他除强调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外,还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当今的重要作用。在讨论中,先生特别提及女性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女性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效,并嘱咐加强女子教育的研究。作为养育女儿二十余年的母亲,这番谈话激起了我反思自己的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经历,便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开始寻找杜学元及其弟子的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数月的搜寻,已发表的论文,大多找到,阅读之后,颇有收获。想必这些论文对他人也有所助益,故萌发辑集成书的念头,征得杜学元教授的同意,便从秋天开始编辑,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女性教育沉思录》一书稿本形成。
全书分四编,第一编“女子教育史研究”,包括女子教育思想史研究、女子教育制度史研究、女子教育发展史研究及女子教育史比较研究;第二编“女性基础教育研究”,包括女童教育研究、女教师研究及视角应用研究;第三编“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包括视角应用研究、女性学科研究、女大学生研究、女研究生研究、女教师研究;第四编“女性社会教育研究”,包括母亲教育研究、女工农妇教育研究、老年妇女教育研究和女性角色、地位与教育研究。基本囊括了杜学元及其弟子多年来在女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编排,既考虑研究成果的类别性,也考虑到研究成果的内在逻辑关系。历史是现实的基础,任何现实都是历史的延续或发展,而要认识清楚中国女子教育的现状就应该考察其历史,而思想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将思想史研究放于制度史研究之前;为了解女子教育的发展状况,须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加以考察。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则理应关注现实问题,而基础教育是各种教育的根基,故先介绍女子基础教育研究,然后介绍女子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女子社会教育研究。
由于研究成果发表时间前后跨度十五年,加之当时不同刊物对论文的体例要求不一,因此,在辑入本书时,对原文的摘要、关键词(含英文)进行了删除;对文章的部分标号做了改动,以便全书统一;对参考文献做了适当处理;原注释为尾注并且形式多样,现均改为页注并尽量将著录形式统一;征得作者同意,对原文个别文字和一些计算错误做过改动。署名情况以原发表时为准。所有文章,均注明原发表处或交流处,以便有兴趣的读者了解原文的风格和形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编辑中定有不当甚至错谬之处,敬请杜学元教授及其弟子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段红英
2012年初冬于大渡河畔之
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