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大众传播概况

西北地区共有近20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0%。总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西北地区的84%,占全国总面积的27.3%。边境线长约5600公里,占我国总边境线长度的1/4左右。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但比较落后的地区,其社会的发展状态程度如何,不仅对西北而且对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已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国家的宏观战略。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西北地区也随之发展进步。西部地区有4个民族自治区,若干个民族自治州,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西北地区涵盖了西北民族地区,其社会发展与变迁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当然,民族地区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书的重点是研究西北民族地区的异质性。

甘肃是西北地区的串联器,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区域中的核心位置,位居五省之中,连接起了西北五省,也连接起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天山山脉。本节将以甘肃为个案解读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概况与社会变迁。

一 甘肃地区社会发展概况

甘肃与西北地区一样,近年来,社会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相比2006年,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由2006年的2277.35亿元人民币和1024.8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1年的5020亿元和4547.6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9%。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城镇化水平也在逐年增强。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各级财政社会事业投入由291亿元增加到1079亿元,增长了2.71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有了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6年的1006公里发展为2012年的2400公里;柳园至敦煌等6条铁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建7个机场,金昌、张掖机场支线通航。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兰州国家级新区,兰白核心经济区,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酒嘉、金武一体化,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经济增长点的布局和建设,都为甘肃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g

图1—1 1978—2011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曲线图

表1—1 2006—2011年甘肃省财政收入

img

表1—2 2006—2011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

img

续表

img
img

图1—2 2006—2011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甘肃的发展微缩了西北地区的发展状况,也微缩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概况。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甘肃与其他西北地区相似,其社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越、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反映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 甘肃地区大众传播概况

(一)总体发展概况

截至2010年,甘肃省共有报纸68种,期刊134种(社科类71种、科技类63种),连续性内部资料228种,驻甘记者站72个。2010年,报纸、期刊发行量分别达到195万份和85千册,年总发行量分别达到4.01亿份和3.58万千册,年总收入分别达到3.6亿元和2.56亿元,年发行收入分别为4893万元和1.66亿元,年广告收入分别为2.36亿元和50亿元,全省从事新闻报刊行业人数达到5000余人。

其中,《读者》、《甘肃社会科学》获得“中国北方十佳期刊奖”;《中国沙漠》等18种期刊获得“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奖”。读者杂志社、《甘肃日报》社11名新闻工作者入选甘肃新闻出版模范人物;梁慰英、郝苏民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专家。《读者》杂志成为了甘肃省的标志性文化产品。

全省有三家音像出版单位。甘肃省音像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8月,年出版音像制品31种46万盒,年销售额37万元。甘肃省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由省电教中心主办,省教育厅主管,年出版音像制品3种,年销售额33.9万元。飞天电子音像出版社成立于2003年,由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年出版音像制品12种,16万盒,年销售额39万元。

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73座。全省共办广播节目85套、电视节目103套。2010年全年全省各地区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59059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92990小时。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2.6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91%。全省广电系统全年总收入14.24亿元。全省广播电视资产总额达27.5亿元。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95.17万户。全省系统内从业人员13686人。

2010年全年共完成拍摄制作电视剧4部85集、数字电影4部、广播剧3部、藏语译制片40部。电视剧《老柿子树》分别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甘肃敦煌文艺奖,数字电影《村学的暖冬》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评为2009年20部优秀农村题材故事影片之一,音像制品《中国花儿之花儿正宗》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敦煌影视文化中心在全国率先尝试译制的第一部藏语数字电影故事片《非诚勿扰》被列为全国民族语数字化译制样板影片。

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有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启动“十一五”村村通工程建设,第一阶段首批30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组织了省级验收。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电影放映全面覆盖。开展总投资1.13亿元的西新工程四期二阶段的前期工作,签订新建扩建5个广播实验台征地协议,投资170万元完成甘南中波台15千瓦短波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组织制定省台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技术方案,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19个电视调频发射台、14个中波发射台补充项目建设任务。争取资金280万元完成省台农村广播“乡村之音”全省覆盖任务。组织编制全省广播影视灾后重建规划,对宕昌县电影院工程初设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协调落实省属成县广播中波台和武都区3个微博台灾后重建资金563万元。对总局支援全省的1200万元灾后重建资金进行公开招标。全省广电系统总收入达到14.24亿元,经营创收达到6.68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8.87%和8.95%;省广电总台经营创收首次突破3亿元,比2008年增长13.28%。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560万元,比2008年增长70.7%。

全省市州所在地和一般以上区县完成城市有线电视台数字化整体转换。省广电总台微波传输中心研发的科技攻关项目“非预设现场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系统”通过升级科技成果鉴定。研究制定甘肃省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台合作主体框架和股权分配方案,甘肃中广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开通各市州移动多媒体广播电(CMMB)信号,发展手持电视用户近2000户。宽带数据、网上业务承载、专网建设等增长型业务逐步拓展,省网142套数字电视节目均已加密,与全省198家网络传输机构签订传输协议,签约用户超过70万户。

作为甘肃省主要广播电视媒体的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有新闻综合广播、都市调频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农村广播和少儿广播6套广播频率,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电视经济频道、电视文化影视频道、电视公共频道、电视都市频道和电视少儿频道6个电视频道,共有广播自办栏目42个,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2010年全年播出广播节目39287小时,播出电视节目452875小时。

2009年,全省电信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4.24亿元,增长14.7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55.51亿元,增长35.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2亿元,增长52.42%。全省新增电话用户232.6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32.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94.37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达到103.01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86.61万户)。电话普及率67.72部/百人。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省共审核互联网站信息20647个,审核通过6273个,备案信息变更3753个,备案网站达到9700个。IP地址备案811120个。

(二)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发展概况

作为西北地区几何中心,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制的《甘肃年鉴》,截至2009年,甘肃拥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19.9万人,主要有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土、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张家川、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7个自治县,有39个民族自治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东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裕固、蒙古、哈萨克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散居分布。本节将分别描述各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基本概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1955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人口33.02万人,其中回族22.91万人,占总人口的69.4%。张家川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近年发展较快,建成了民族艺术剧院、民族博物馆,并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光线二期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1950年5月就建立了中共天祝自治区(县级)工委,1956年建立中共天祝县委。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属甘肃省武威市。现有人口21.6万人,有藏、汉、回、土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38%。截至2010年,天祝县完成518个自然村“村村通”电视卫星设备安装工程,县城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程用户7500多户,电视覆盖率达94.5%。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截至2009年,全县共有人口3.6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人,占总人口56.41%,其中裕固族9830人,占总人口26.84%。肃南县目前新建电信移动通讯基站31个,开通3G通讯业务,90%的定居点通了电话,各乡镇实现了信息网络宽带接入,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投资260万元建成农家书屋102家,成为全省唯一的农家书屋全覆盖县。全年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15个门类41个种类,共计424项,拍摄音像资料近200盘;完成《裕固服饰》画册的拍摄初审工作。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西段,是甘肃唯一的边防线,有唯一的内陆口岸——马鬃山边贸口岸。截至2009年,全县6.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居住着13109人。肃北县广播覆盖率88%,电视覆盖率达到80%,数字电视普及面稳步扩大,电信、移动通讯网络继续完善,牧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很大提高。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隔漠相望,东与肃北蒙古自治县相连,南与青海省接壤。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9100人,可谓地广人稀。居住人口中,有哈萨克族及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全县拥有集文化、图书、博物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馆1个,总藏书近14万册。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电子阅览室,完成哈萨克民俗博物馆主体工程。近年,阿克塞县投资134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无线覆盖工程,配套直播卫星接收器450个。投资78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投资15万元,开通了党员教育频道。全县乡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全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部,东濒洮河与定西临洮隔河相望,南屏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为邻,西倚积石山与青海毗连,北临黄河、湟水与兰州市、青海省相连。全州总人口200万人,有回、汉、保安、撒拉等22个民族。

临夏州电话用户有16.1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0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0.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07万户。各类报刊积发行量899.69万份。全州有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0座,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2%,电视人口覆盖率93.2%。

东乡族自治县是以东乡族为主体的自治县,位于临夏州东部,全县共有9个民族,24.88万人。以东乡族为主体,占总人口的85.37%,1950 年9月成立了东乡自治区,1955年正式定名东乡族自治县。全县目前移动网络覆盖率92%,联通网络覆盖率78%,行政村通电话率77.3%,全县有固定、“村村通”电话用户1.49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6部;完成有点业务总量740万元,全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9.3% 和91.26%。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于1981年,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的小积石山东麓。东南面与临夏县接壤,西面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总人口238876人,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维吾尔、羌、蒙古10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其中:保安族属积石山县特有的少数民族,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截至2009年,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3万户。完成了25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大河家镇农村数字微波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基本完成。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定西、临夏毗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甘南藏区委员会,1955年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有藏、汉、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08万人,藏族人口44.62万人,大多为安多藏族和康巴藏族。

全州有固定及无线市话用户13.02万户,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3.32万户。200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06万户,增长56.3%;每百人拥有电话64.7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4万户。甘南州广播电视业务楼于2009年竣工,合作市区有线电视数字转换改造工程开工基本建成,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方案。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37%和89.45%,比上年分别提高4.19和4.20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33058户,增长1.2%。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94.04万份,增长24%。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页。

[2]史蒂文·瓦戈:《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4]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5]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6]史蒂文·瓦戈:《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7]同上书,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