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人与历史的必在联系

文学是人学,更确切地说,文学是艺术领域的人学。在世界文学史上,高尔基是第一个把文学表述为人学的作家。他曾说自己的主要工作,毕生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文学作品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叙述人的生存境况。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文学创作方法的核心问题,决定着作家艺术世界的构建。作家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自然要对人及人的生存境况进行分析评价,由于对人的理解、对人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评价标准有异,作家构建的艺术世界会不同。

作家艺术世界中的人,人的自由、个性,人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在不同的文学时代、不同的文学艺术家,会作出自己的阐释和评价。在19世纪的西方文坛,出现了一股强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著名作家与优秀作品。恩格斯曾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了经典概括: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们意识到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作用,但又体验到个人无力反抗改变不利生存环境的痛苦。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个人的思想行为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人与环境常常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环境抑制个人的生存发展;个人尽管有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但在社会实践中又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作家们在作品中注意塑造特定环境中生活的典型人物,环境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司汤达的《红与黑》(1830)塑造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于连,在贵族等级社会里为了出人头地,摆脱低微屈辱的生活状况,被迫扭曲自己的性格,向贵族上流社会妥协,但最终还是被贵族阶级送上断头台,结束了悲剧性的命运;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原本清白老实的年轻人拉斯蒂涅,从乡下来到被称为充满肮脏与罪恶的巴黎社会,为实现个人的野心,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他的灵魂在这个罪恶的大染缸中被彻底污染了。萨克雷的《名利场》(1848)描绘了一幅鲜明的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群丑图,人们追名逐利,自私冷酷,虚伪专横,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小说的副标题为“没有主角的小说”,显然,萨克雷突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因此他指出,在唯利是图、唯势是趋、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有好人出现。

19世纪的作家们重视人的个体生活,尤其注重表现人追求个性自由和人内心生活的权利。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萨克雷、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内心生活比外在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作家们注重展现人物享有的内心生活世界。因为作家们生活在一个压抑、黑暗的时代,人与社会历史是对立的,人在外在世界是不自由的、备受压抑的。他们认定这是一个抑制人性、阻碍社会发展的时代,而个人要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又是极为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作家们非常珍惜人的内心自由与个性的追求,于是在他们构建的艺术世界中,人或疏远于社会历史孤独无望,或在与社会对抗中被毁灭,但人追求自由的个性,渴望美好的精神生活。普希金与莱蒙托夫在作品中,塑造了内心有美好渴望但却游离于社会的孤独痛苦的“多余人”形象——奥涅金与毕巧林,他们对社会现实不满,但无法摆脱生存的困境,更无力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屠格涅夫在作品中描写心怀远大理想但无力付诸社会实践的形象罗亭,罗亭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典型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把笔伸入人内心最隐蔽之处,被学界誉为心灵描写的巨匠,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内心矛盾尖锐复杂,对自己的灵魂严刑拷打,灵魂痛苦不安;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精神复活的具有自传性的艺术形象,表现贵族地主能清醒认识社会罪恶弊端、但却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痛苦,最后只能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成为忏悔性的人物。

高尔基最初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一传统,如在戏剧《底层》(1902)中,展示了沦落到生活“底层”、寄居在小旅馆里的各个人物的过去经历与现今所处的“底层”环境,他们在“底层”环境中形成共同的意识,招致相似的命运:不接受现实,渴望正常人的生活权利,但不能够或不愿意以自己的行动反抗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在苦难深渊中挣扎着。

随着俄国社会的巨变,高尔基深刻地认识现实世界,全面地理解人。人“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内心自由的人’”[3]。人是阶级的、民族的、社会的和历史的以及个人的诸因素的辩证统一,在高尔基看来,人是这些因素的和谐结合。全面、完整、真实地认识社会历史及其中的人,使他的创作思维有了大跨度的发展,在文坛开辟出一个新型的艺术世界。他1906年发表的现实主义小说《母亲》具有新的艺术品格,既区别于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也超越作家自己反映现实的艺术创作方法。高尔基在20世纪初期创作的作品中,形象地阐述了自己新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历史观,人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生活,而是社会生活;人不可能完全获得个性的自由,但人能够对其周围的生活作出反应,在社会舞台上而非私人领域里创造与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历史时代是影响个性的典型环境,而人又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创造历史中能够在精神上迅速成长,能够积极地与自己的时代相互作用。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历史进程观照,高尔基在文学创作中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对人的理解之价值观念,充分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高尔基看来,个人与历史“注定必在的联系”是个人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小说《母亲》中的巴威尔、尼洛夫娜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俄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描写,形象地诠释了作家的个人与历史“注定必在的联系”的社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