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后发劣势理论的经济赶超战略研究
- 王文龙
- 1742字
- 2021-03-28 18:19:27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点
第一,从后发劣势这个新视角分析了经济赶超战略,指出后发劣势是后发国家经济赶超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后发劣势是后发国家制定经济赶超战略的客观依据,克服后发劣势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后发国家经济学家过于强调后发优势对于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意义,忽视后发国家的后发劣势,导致经济赶超战略脱离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其实,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在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上,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是量而是质的差别,后发劣势居于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因此,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关键是要克服递增的后发劣势。只有充分认识后发劣势的客观性,仔细分析内源性后发劣势与外源性后发劣势对经济赶超的不同影响,原发性后发劣势与继发性后发劣势形成的不同原因,并深刻了解后发劣势的客观性、动态性、相对性与递增性特点,我们才能为经济赶超战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并不断创造各种条件,在克服后发劣势、转化后发劣势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第二,提出民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可能是当前东亚模式转型的最佳选择。东亚威权政府的成功是因为意识形态作为软约束防止了政府失灵,强政府又积极地纠正了市场失灵,保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日本、韩国的崛起都是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激励下实现的,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约束了个人、政府的机会主义,外部压力激励政府不断变革,寻求合法性,很好地防止了政府寻租与腐败。但是,对于今天的后东亚模式国家来说,民族主义已经衰微并受到批判,西方文化的入侵已经使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义,使后发国家丧失了制约政府、个人机会主义行为的软约束。另外,作为权力硬约束的民主体制也没有建立起来,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严重的政府失灵,一个失灵的政府再过度干预市场,必然又加剧了市场失灵,最终形成严重的双重失灵,使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这在后来的模仿者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都表现得十分明显。虽然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加市场经济是制约双重失灵的最优模式,但对于东亚来说,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不同,民主市场经济体制加有限产业政策可能是其最佳选择。
第三,指出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强调了文化资本创新对于现代化赶超的重要意义。文化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存量和一种动态的意识形态,与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一起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无形资本,文化资本已经内化为人的意识,主要以意识形态、价值观、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影响人的行为,对于减少交易成本、扩大信任半径、制约政府失灵,甚至对于现代化的方向选择影响都很大,因此,文化资本创新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创新一样对于一国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文化资本已经超越物质资本,制度资本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但由于文化资本的无形性、相对固定性、变化的滞后性,一国增加自己的文化资本并不容易。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变迁,文化资本会不断销蚀,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其与经济、制度变迁相适应,才可以增加文化资本,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合理扬弃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意义重大。
第四,提出新型现代化理论,指出新型现代化是解决当前全球能源、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对于当前严峻的生态、能源与社会危机,一般的战略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新型工业化要求把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并通过节约与开发新能源来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生态危机。但由于新型工业化依然是建立在技术与市场迷信的基础上的,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发展目标,没有改变极端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没有改变西方的生活方式,人类对物质的过度欲求,因此新型工业化并不能改变人类的能源需求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供给的增加速度这一根本性问题,也不能扭转环境的继续恶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避免文明的崩溃。只有把现代化建立在新的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发展,解除人的异化,才能避免全面危机,维护文明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