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胡适先生有言,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的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哲学经典,对中国的哲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权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哲学思想的典范,《道德经》的世界意义也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奥秘。美国著名的中国经典研究学者维克多•梅尔(梅维恒)在其《道德经》译本的前言中就指出:“《道德经》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被译介的经典,不包括无数的德文译本、法文译本、意大利译本、荷兰译本、拉丁译本,以及用其他的欧洲语言翻译的文本,仅英译本就有一百多个。”[1]

本书名为《英语世界的〈道德经〉英译研究》,将以“英语世界”及“《道德经》英译”为研究对象,即外国学者以老子《道德经》的各种版本为底本的英译尝试。研究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对《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横跨三个世纪的英译研究情况作了系统、完整的梳理。

(二)研究方法

本书力求在广泛收集英语世界关于《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第一手英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和归纳,以客观、严谨的立场对这些研究资料和作者所抱持的观点进行阐释和评述。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一是比较文学实证性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研究英语世界的《道德经》英译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研究的研究,即对英语世界学者的《道德经》英译研究的研究。这就需要大量收集外国学者用英语著述的关于《道德经》的英译尝试,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细读文本进行客观准确的解读。

二是比较文学译介学方法。

英语世界的《道德经》英译研究首先体现在以《道德经》不同版本为底本的英译上,译者对《道德经》原文本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译本质量的前提与保障,而译本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本书通过译介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英语世界的《道德经》英译尝试。

三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方法。

本书还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因异质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英语世界《道德经》英译本中出现的误读与误释。

总之,本书在占有大量原始资料和海外学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文学实证研究法、文献梳理法、比较文学译介学和变异学的研究方法等研究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阐述英语世界的《道德经》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