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 刘镜净
- 7112字
- 2024-11-02 03:26:51
三 “哈巴”的地方分类体系
上文提到过,“哈巴”的演唱内容被划分为“十二奴局”[24]:咪的密地(开天辟地)、咪坡谜爬(天翻地覆)、炯然若然(飞禽走兽)、阿撒息思(杀鱼取种)、阿兹兹德(砍树计日)、阿卜鱼徐阿(三个能人)、然学徐阿(三个弟兄)、阿然然德(穷苦的人)、咪布旭布(男女相爱)、目思咪拔(生儿育女)、搓摸把堵(安葬老人)、伙结拉借(四季生产)。自李元庆1979年提出后,近三十余年来的“哈巴”研究或是哈尼族文学研究著述都一直在沿用这种划分法。在最开始的田野研究中,我依循的也是这条路子,期待被访者口中说出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划分法。但是几次访谈后我发现,在元江哈尼族民众的心目中,并没有类似“十二奴局”的这种概念。对他们来说,最首要的区分要素是演唱场境而不是演唱内容。
(一)哈尼支系:难以获得的传承人个人曲库
在羊街乡水龙村[25]做调查时,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想通过得到传承人的个人曲库而最终获得“哈巴”的传统曲库。
图15 水龙远景
在水龙我一共采访了5位莫批,在针对他们的访谈提纲里都有这样的问题:能唱多少“哈巴”?(本土话语里叙述“哈巴”时的单位是什么?)具体是哪些(民族语)?每一种的演唱场境是什么?演唱中有何规矩?从这些问题中我想得到的是“哈巴”较细的曲目划分,正如李元庆划分的那样,“十二奴局”中,每个大的奴局下面还有好多小的“哈巴”:(1)咪的密地(开天辟地)——咪的密地哈巴(造天造地的歌)、奴玛巴拉哈巴(太阳月亮的歌)、咪巴咪衣哈巴(白天黑夜的歌)、咪塔密擦嘎玛优布哈巴(天地的路和洞的歌);(2)咪坡咪爬(天翻地覆)——咪坡咪爬哈巴(天翻地覆的歌)、咪的局地哈巴(人的种子的歌)、目咪阔特哈巴(锁住天地的歌)、普冬哈巴(村寨的歌)、普玛阿兹哈巴(村头龙树的歌)、洛咀阿兹哈巴(村脚龙树的歌)……[26]这样一来,一个人能唱的所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哈巴”加在一起就是他的个人曲库了。可经过几次访谈,我发现纠缠于这个问题是徒劳的,要像我原来想的那样掌握一个人的曲库几乎不可能。因为一段大的“哈巴”里包含有好多好多内容,像咪的密地(开天辟地)里的确是有唱到太阳月亮、白天黑夜,可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整体,演唱者们自己对此并没有较细的划分,最多说到咪的密地(开天辟地)、咪坡咪爬(天翻地覆)这个层次,而说不出奴玛巴拉哈巴(太阳月亮的歌)、咪巴咪衣哈巴(白天黑夜的歌)这些名字,只能告诉我说“对,这一调里有这段内容”。所以,从几天访谈的情况看来,水龙并没有这样细致的分类体系。
图16 水龙:妇女们等着给“打莫搓”[27]的亲友敬酒
这样,因为问不到较细的曲目划分,而且传承人对“哈巴”的传统分类都是依演唱场境进行的,类似于年节时唱的“伙好拉伙好”(xo31xau31la33xo31xau31)、婚礼上唱的“然咪奢”()以及葬礼上唱的“搓斯”(tsho33si33)等几个大的分类则只要是莫批都会唱,所以,想得到传承人个人曲库而最终获得“哈巴”传统曲库的想法便落空了,“哈巴”的传统曲库应当就是哈尼族民俗生活各种场境中演唱的那些大的“哈巴调”组成的了。
难以获得传承人的个人曲库,究其原因便是他们对于“哈巴”的分类不是按演唱内容,而是按演唱场境进行的。对于传承人来说,什么时候该唱哪段“哈巴”是绝对不能弄混的,是他们最需要牢记的。因此,这理所当然也就成了他们用来划分“哈巴”的首要标准。
那诺乡潘郎壳村[28]的哈尼族也是哈尼支系的,他们的“哈巴”内部分类体系如下。
首先,他们将哈尼族的所有歌唱传统都总称为“拉巴”()[29],认为其他各种类别都是从“拉巴”范围之内分解出来的,是因为“说话方式”和对象不同而分开的。因此,这里的“拉巴”内部分类体系就包括了当地哈尼族的所有歌唱传统了。
图17 潘郎壳远景
1.“阿白”(a33pγ31):类似于山歌、情歌之意。主要唱述爱情方面的内容。“阿白咕”(a33pγ31ku33)即“唱情歌”;“咕”,意为“喊、叫”,对方和这边互相喊的意思,只用于修饰“阿白”。我的被访者莫批倪立生[30]认为,“阿白”就是从“拉巴”里面分支出来的,二者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阿白”里下流的东西多一点,在同一个家族的人面前是不能唱的,会害羞。“拉巴”是正规的、文明的,很有严肃性的,而“阿白”是流行的,两性的、爱情的内容多,不能在桌面上唱。但是,“阿白”还是属于“拉巴”里面的分类,它们大的谱系一样,只不过后面唱述时从“字眼”上分开了。
除去“阿白”后,“拉巴”中其他内容也不能一次就说包括了哪些类,而是要先分层,也就是一定要先分清喜丧。在倪立生看来,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必须先把层次分好了才能说下面的内容。
他先划分了四个层次:一个是人死时候的,“咪刹威”(mi33sa31ŋuQ31);一个是过节时候的,“伙好拉伙好”(xo31xau31la33xo31xau31);还有就是结婚时候的,“威木”(ŋe33m33);然后是建房时候的,叫“纽木”(Âu31mu31)。厘清大方向了,也就可以作下一步的分类了。
2.“咪刹威”(mi33sa31ŋuQ31):“咪”即“然咪”,“姑娘”之意,此处泛指女性;“刹”即“难过”,“威”是“哭”。“咪刹威”即哭丧调,哭丧“拉巴”,老人去世时由其女性亲友哭唱。“威”只用于此处。“咪刹威”边哭边唱,唱述死者生前的种种事迹,或是不具名地唱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生活,直至其年老生病,最后医治无效而死亡。不注意听的人会以为只是在哭。倪立生说,“咪刹威”和“搓斯”(tsho33si33)[31]音调不同,“搓斯”的引句是“萨咿诶……”,而“咪刹威”是“嗯哼……”。但“咪刹威”就是“拉巴”里分出来的,所以二者的内容基本都一样,字眼几乎不变。
图18 模仿熊、豹子等动物动作的“莫搓”
3.“伙好拉伙好”(xo31xau31la33xo31xau31):过年过节时唱的,主要唱述天地万物怎么产生,各种年节的来历是什么,人们要在什么时节做什么事,怎么进行生产劳作等内容。它在什么节日里都可以唱,六月年、十月年、清明节等都可以。不过有一点,“伙好拉伙好”的内容十分多,把一年到头的节日都串在一起了,但一般是到什么节就先唱什么节那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唱。整个“伙好拉伙好”的内容都可以循环,不计较什么开头结尾。因为唱完所有内容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虽然照理说可以一次性唱完,但人们通常都只选取与当时节日相关的内容来演唱。而且,现在能演唱所有内容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人都只能唱点片段。比如“好奢奢”(xau33sə33sə31,布谷鸟节)时,一般一来就唱到万物已经产生了,然后到了布谷鸟节,从燕子唱起,接着是人们怎么种地怎么收获,到了十月年,又怎么过年,等等。在演唱形式上,一般两人对唱的情况比较多,比赛式的。如果一个人的话就自己直接唱了。
潘郎壳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以下几个。
(1)豪奢奢(xau33ʂγ33ʂγ31):布谷鸟节(黄饭节),农历三月属猪的日子。
(2)劳木咋黑黑(ɬau33mu33tsa31xγ31xγ31):“劳木”,坟墓;“咋黑”,祭献。清明节,四月四日或五日,和汉族一样。
(3)窝搓搓(o33tsho31tsho31):栽插节,即开秧门。有这个节日,但相较起来不是那么重要。
(4)矻扎扎(khu55tsa31tsa31):六月年,农历五月第一个属羊日,这一天人们要砍磨秋、打磨秋[32]。
图19 潘郎壳的磨秋桩
(5)策波巴(tshɛ31po33pa55):“策”,粮食,谷子;“波”,树;“巴”,拿来。谷穗节,农历六月属龙或属狗日,各村自己选,潘郎壳是属龙日过。
(6)策奢扎(tshɛ31ʂγ55tsa55):“策”,粮食;“奢”,新;“咋”,吃。吃新米节,农历八月底属龙或属狗日,一个村统一选一天,大家约好一起过,潘郎壳还是属龙日过。
(7)麦奢扎(mɛ31ʂγ55tsa55):十月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属兔日(潘郎壳)。属牛、虎、兔、龙的日子等都可以过,以前村里的老祖先定下来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不固定。“拉巴”里祝福一类的歌一般就是在过十月年和过布谷鸟节时唱了,是从其他唱段中单独抽出来的内容。
4.“威木”(ŋe33m33):婚礼歌,按照演唱者不同的身份分为男方唱的和女方唱的两种。女方唱的叫“然咪畀”(za33mi31pi31),“然咪”,姑娘,“畀”,给,“然米畀”即嫁姑娘;男方唱的叫“克玛由”(khγ33ma31jou31),“克玛”,儿媳,“由”,讨,“克玛由”即讨媳妇。
5.“纽目玛搓”():“纽目玛”,祖房;“搓”,盖。“纽目玛搓”即搬新房。刚盖好房子搬新家时唱。
6.“哟理”(ʑo31li55)类的。“哟理”即故事,里面的故事内容都可以用“拉巴”的形式演唱出来。例如《哈尼族文学史》中专门提到的流传于元江一带的哈尼族迁徙史诗“阿波仰者”,在潘郎壳叫作“阿波仰者者嘎”(),“阿波”是“爷爷”,“者嘎”可理解为流浪,“阿波仰者者嘎”即阿波仰者的流浪故事,主要唱述阿波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浪,什么时候生了几个孩子,几个弟兄在什么地方分开,谁在哪儿安家落户,等等。人死时为亡灵开路的部分对这一段有特别的需要,一定要唱,而且一句都不能漏。这里的开路和刚才说的哭丧不一样,只能由莫批演唱。不过,哭丧调只能人死时唱,而“阿波仰者”的这段故事平时也可以唱。从主要方面来说,“阿波仰者者嘎”应该是属于“莫批突”里的内容,因为其首要作用就是用于人死开路时,一般也多在这时演唱。但若是单独把它拿出来的话平时也可以唱,那时候就能算作“拉巴”了,能听懂的人可以来听。像这类讲故事的“拉巴”一般是跟小孩子或是爱听的小伙子等交流,平常的山歌、情歌里也可以唱这些内容。在这样一个片段里,有笑话,有情歌,它们都可以在“拉巴”里演唱。
还有“目地迷地”(m33ti31mi31ti31),即开天辟地,这也是“哟理”,而且十分重要,人死后开路时也必须用。跟“阿波仰者者嘎”一样,会唱的人在平日里唱玩的“拉巴”中也可以唱“目地迷地”,但一般人很难听懂,所以唱得最多时还是在葬礼上。尤其是过年过节时更是很少唱。因为上文提到过,倪立生认为“拉巴”一定要分清喜丧。过年过节是大吉大利的事情,要唱些高兴的歌,而“阿波仰者者嘎”和“目地迷地”里的内容有死有活,掺杂了不吉利的东西,因此在年节时就不唱了。它们在不吉利时、人死时唱比较合适,甚至平时都可以唱,作为很久以前的事或是当作故事来唱,让会听的人听。
图20 采访倪立生
总体来说,“拉巴”就包括这六大方面的内容了,在具体演唱时可以因人而异,喜欢唱什么就以分段演唱的形式多唱点什么。如果说细一点,则还有“然咕哈巴”(),即儿歌,小娃娃唱着玩的(如“巴拉拉得”,几个孩子手拉手围成一圈,也唱也跳,唱的是猜谜语的内容);“哟日日”(jo33zi33zi31),大人领小孩子时唱的,也没有很固定的内容,高兴了就自己编出来唱一点;“阿拉绰”(),可以叫作舞蹈歌,跳舞时唱的,但主要是跳舞,唱得很少,因此其对于曲调及内容等也没有规定,自己喜欢怎么唱就怎么唱。
至于之前“哈巴”的经典划分单位“奴局”,潘郎壳并没有这种用法。他们对“拉巴”的分类是以“策”(tshɛ33,节,段)来进行,即一段一段的或一调一调的。他们所说的“奴就拉巴”()是喜事时唱的“拉巴”,“奴就”就是高兴的意思,即上辈人这样唱出来的,所以唱的人要和和气气地唱,不能吵架不能闹,听的人也好好听着,不能生气。结婚也就是喜事,虽然也有其他喜事,但“奴就拉巴”就专指结婚时唱的“拉巴”,其他时候的不能这样叫。它由男方演唱,也可以由男女双方的人对唱。
“拉巴”没有专门学习的,一般都是听会的。喜欢它的人经常会到各处听别人演唱,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到最后自己也就会唱了。吸收能力强的、悟性好的就唱得好一点、全面一点;吸收能力和悟性差的唱得就差一点,经常会东一句西一句地乱串,唱得不连贯。莫批通常比一般百姓更懂得“拉巴”的整体内容。他们在学艺阶段主要学的是“莫批突”,但其中也涉及很多“拉巴”的内容,基本上学会“莫批突”了也就会唱“拉巴”了,以后的日子只是吸收别人精彩的部分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已。但是“莫批突”里的那些内容不能掺杂在“拉巴”里,要自己把它融化分解掉。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图21 采访潘郎壳莫批倪来阿
(二)布孔支系:“哈巴”演唱程式的发现
在因远镇拉力村调查“哈巴”内部分类体系的过程中,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当地哈尼族布孔支系的“哈巴”演唱程式。
前面谈过,我采访到的传承人都说不出“哈巴”里那些很细的曲目,只能告诉我有哪些习俗场境里唱的“哈巴”。拉力的情况也是这样。而且,只要是莫批,就一定能唱所有类别的“哈巴”,只是由于个人禀赋问题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有的人唱得好一些,有的人唱得差一点。“哈巴”这些大的类别我都掌握了,就算有什么不同也只是因为各支系方言的原因而导致各个类别名称上有点差异而已。至于“哈巴”的其他方面,我也没问出什么新东西来,因此在拉力的头几天我总感觉田野调查好像没什么太大突破。
直到2006年2月15日上午我采访了李波龙舅舅,情况才有所改变。
李波龙舅舅时年50岁,是前几年因为自己喜欢才拜师学的莫批,师傅就是我头一天采访过的李西龙舅舅。因为纯属个人兴趣,所以也就没往下传,家里就他一个会莫批的。在聊的头一个来小时里,我依照惯例问了他我事先拟好的访谈提纲。问到“哈巴”的内部分类体系时,我让他给我唱几段“哈巴”,就是每一类唱一点。在寒假之前的“田野研究大纲”答辩会上,老师们给我建议过这个方法,就是除了“哈巴”之外的哈尼族歌唱传统里的东西每样录一段,或是“哈巴”里不同类别的东西每种录一段,回来后再分析它们音乐性方面的东西,看能否从这个方面找出些分类的依据。在水龙我已经尝试过了,录下了一些唱段,所以那天我想再录一录拉力的,看布孔支系的情况怎么样。
录的过程中,听着听着,我发现李波龙舅舅唱起一段后就总也不换另一段。我跟他说我想结婚的啊过年的啊这些一样录一点,但他坚持还是要唱一些“目得咪得得”的内容才能再唱别的。我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些挺有意思的东西,可以好好问问,因此下午又继续采访了他。
原来,“目得咪得得”(mu31te21mi33te21te21)这段内容是一个总开头,不管在什么民俗场合,不管接下来要唱的是什么内容,“目得咪得得”都是必须唱到的。不过就是有时间的时候多唱一些,唱得详细点;没时间的时候就少唱一些,唱得简单点。“目得咪得得”里面唱述了开天辟地后,出现龙(loŋ31)、倏()、诸()三个掌管地下一切事物的地神,接着出现“咪雍阿波”(mi33joŋ33a31po33)[33]、“咪雍阿匹”(mi33joŋ33a31phi31)[34]两个天神;咪雍阿波和咪雍阿匹游历四方,经过版纳、思茅、红河等地,甚至还去了贵州,最后又回到天上,等等一系列内容。在游历过程中,咪雍阿波和咪雍阿匹每到一处都会生下孩子——这些孩子有者收、者白、坡尼、朝龙、雍克、克萨等,同时,他们还陆续创造世间万物,直到最后人类繁衍开来,万物全部出现他们才又回到天上。天地和万物产生后,“目得咪得得”又唱到世上出现了两个大莫批——农玛(noŋ31ma21)和奢给(),以后哈尼族的所有莫批都是农玛和奢给的传人,而“哈巴”的唱法也因此分为两种——农玛唱法和奢给唱法。据说布孔支系的莫批全属于农玛这一路的,李波龙舅舅自己所唱的就是农玛唱法。
农玛和奢给两大莫批出现后,“目得咪得得”这个总开头就算完了,接下来就开始分支了。除了年节时唱的外,其实婚礼、葬礼、闹新房时唱的“哈巴”内容都是相互衔接的,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相同的东西,就是都要唱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历程。
例如,年节时唱的“伙格诺格格”(xo31kə21nau21kə21kə21),唱完“目得咪得得”后就接着唱一年中的各种节日。这些节日都是连在一起的,当时过的是什么节就重点唱那个节日的部分,其他内容若是有时间可以全部唱完,没时间的话也可以简单略过或者不唱。
而如果是婚礼上演唱的“哈巴”,即“伢咪畀”(ja31mi31pi31),那演唱者在唱完“目得咪得得”后就要接着唱新郎或新娘的出生、成长、嫁娶、生儿育女等,最后唱到两个人一起好好地干活,一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就结束了。如果是葬礼上唱的“哈巴”,即“莫搓搓”(mo31tsho31tsho31),那就在唱完“目得咪得得”后接着唱死者的出生、成长、嫁娶、生儿育女等人生历程,一直唱到其年老得病后儿女四处为其求医治病,但还是医治无效死亡了,儿女们又找树做棺材,选出殡的日子,等等,直到唱到接下来马上要出殡了,这才结束。除了还有一段一定要主事莫批演唱的把亡灵送回哈尼先祖居住地的内容外,婚礼和葬礼时唱的“哈巴”区别就在最后的结尾这儿。闹新房的“雍达达”(joŋ33ta21ta21)也是这样。在唱完必须的“目得咪得得”后,它也是先唱一个人的出生、成长、结婚,结了婚就要有房子住啊,这时候就会唱到盖房子,而房子落成就到闹新房了。“雍达达”的前面和“伢咪畀”“莫搓搓”一样,只是唱到盖新房这儿就结束了。我们可以尝试另一种更为清楚的表达方式:
图22 拉力“哈巴”演唱程式示意
图22中黑体字所标注的便是拉力“哈巴”的四个主要类别:“伙格诺格格”(xo31kə21nau21kə21kə21)、“伢咪畀”(ja31mi31pi31)、“莫搓搓”(mo31tsho31tsho31)以及“雍达达”(joŋ33ta21ta21)。其中,箭头所指表示直接接着“目得咪得得”唱下去的就是“伙格诺格格”;“雍达达”从“目得咪得得”唱到盖房,“伢咪畀”从“目得咪得得”唱到幸福生活,而从“目得咪得得”一直到死亡就是“莫搓搓”演唱的内容了。
关于农玛和奢给两种唱法还有一点特别的禁忌。平日里因为高兴而唱“哈巴”时,两种唱法的人不分彼此可以互相比赛,就看谁能讲清楚道理谁就胜出,但是在葬礼上却只能由某一种唱法的人主唱,两种唱法一定不能互相打岔,农玛唱法的人唱时奢给唱法的人不能去打断,葬礼的三天里要让他一个人唱完,反过来,奢给唱法的人唱时农玛唱法的人也不能去打断,要让他唱完三天。
图23 李波龙舅舅
在过往的相关著述中都没有人专门提过“哈巴”的演唱程式,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对于一种完全依赖于口耳相传的歌唱传统来说,演唱程式显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口传诗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形式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往往与其演唱的固定模式紧密相连。而这些固定的演唱程式,往往又决定了这种歌唱传统的语言形式。因此,在关于“哈巴”的田野研究中,我们也应当重视其演唱程式,以更好地了解它形式与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