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为了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因此,他强调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正确的方针政策要以正确认识国情为前提。而认识国情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首先,这里有一个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要求我们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其次,国情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认清国情既要力求全面,又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再次,国情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动态中认识国情。回顾历史,过去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当时也说是从实际出发的,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这是违背国情的。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正确地认识国情不易,认识国情后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同样不易,甚至更难。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邓小平文选》为我们研究和掌握中国国情,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方针政策提供了许多范例。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是底子薄。由于底子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全国人口中80%是农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我们知道,陈云同志也说过这两个特点。陈云同志说:“一方面我们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二十年,即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矛盾。人口多,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现代化用人少,就业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四化。这是现实的情况,是建设蓝图的出发点。”

为什么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很重视以上两个特点呢?这是很值得思考的。我体会,这是由于这两个特点是中国国情中的主要特点,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多特点。因此,这两个特点是我们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左”倾指导思想的一个主要错误,就是忽视了这两个重要特点。我们从《邓小平文选》中可以看到,他正是从这两个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

例如,关于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正是由于我国底子薄,人口多,我们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必须树立“持久战”的思想,防止和克服“速胜论”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他指出,50年代后期搞大跃进是不正确的,这样做“完全违背客观规律,企图一下子把经济搞上去。主观愿望违背客观规律,肯定要受损失”。他提出20世纪末我们只能争取达到“小康水平”,不宜于提出过多的要求。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党的十二大完全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战略思想,并把它体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又如,关于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他说,我们对于艰苦创业,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他认为,过去一些比较小的、工资很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某些原因搞现代化可能走“捷径”,但是,“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可不能走‘捷径’”。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林彪、‘四人帮’提倡什么穷社会主义,穷过渡,穷革命,我们反对那些荒谬反动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反对现在要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因为这不可能。”他还说,艰苦创业中最大的问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不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不合质量要求的废品,降低各种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要使大家懂得,“任何浪费都是犯罪。”

再如,关于树立统筹兼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指出前述两个重要观点后,接着也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思想。他说:“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 他还指出,生产和生活也应该兼顾。“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他还说:“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 这是说在就业问题上也要统筹兼顾。

邓小平同志还对我国国情中其他许多重要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例如,他分析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科学地论证了改革的方向,指出,改革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他还分析了前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指出:“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要用一段时间重点抓调整,在这段时间内,“改革要服从于调整,有利于调整,不能妨碍调整”。他还指出:现在我们实行对外开放,这是坚定不移的政策,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这些分析,都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国情和正确确定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