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基础(第3版)
- 张建伟
- 3120字
- 2020-06-25 18:58:49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资源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1.稀缺性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必然要依赖各种资源。所谓资源,就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手段或物品。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
然而,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所谓欲望,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除了阳光、空气等少数物品是免费的,多数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的。
知识链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1943年,美国犹太裔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5种需要依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被满足。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只能负担得起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那么收入的增加就会帮助人们改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甚至能够满足其他层次的需要,从而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如果当前人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都被满足了,那么收入的增加只有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下,才会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否则就不会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
经济资源以及用其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资源的相对稀缺指的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它不是指物品、服务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
资源的绝对稀缺指的是稀缺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代。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
课堂讨论
“物以稀为贵”说明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衡量资源的稀缺性?
知识拓展:稀缺性产生的原因
一是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指储存在自然界中的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并且从总体上说是稀少的和不足的。这也被称为绝对稀缺。
二是因为人的欲望即需要是无限的。人们的需要是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需要。这种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和需求来说是稀少和不足的现象也被称为相对稀缺。
延伸阅读:《山坡羊·十不足》 (明)朱载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思考:人为什么总是不满足?
2.选择
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备选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人们需要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选择问题就成了一切社会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例如,钢材既可用于建造房屋,又可用于制造汽车。我们必须决定多少钢材用于建造房屋,多少钢材用于制造汽车,这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人类不断面临选择是因为资源稀缺性和需要多样性的共同作用。资源虽然有限,同一资源却可以有多种用途;需要虽然多样,却也可以分出轻重缓急。如果做出一种选择而不得不放弃另一种选择,那么,该选择在实际上可能要付出的最高代价,就是我们所放弃的选择所能带来的收益,即机会成本。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项经济资源配置到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将其配置到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理解机会成本时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1)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之所以有选择是因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如果资源的用途是唯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用途(机会)的比较选择。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才会涉及机会成本。
(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指任意一种用途的收益,而是指所有放弃的用途中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它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小案例: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
假如某人手中的一笔资金有3种用途:购买国债,可获得1万元收益;存入银行,可获得0.6万元利息;购买股票,可获得0.5万元红利。那么,购买国债的机会成本为0.6万元,将钱存入银行和用于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均为1万元。很显然,决策者会选择机会成本小(收益大)的方案,即将这笔钱用来购买国债。
问题:如果没有购买国债这种用途,其他两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该人应该如何使用这笔资金?
1.1.2 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经济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经济学是研究怎样花钱、如何消费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邦济世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致富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
迄今为止,对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并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一致接受的说法。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人的学科。简而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
1.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通过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不同用途,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具体说来,经济学要阐明以下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多一些,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会少一些。人们必须做出选择:用多少资源生产某种产品?用多少资源生产其他的产品?
2.如何生产
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同样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人们必须决定:各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样的产品生产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所以,人们还必须确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最有效。
3.为谁生产
产品如何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都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4.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关键要看有没有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劳动,所以,资源充分利用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宏观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
5.物价是否保持稳定
如果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紧缩;反之,如果过度利用资源,则会出现通货膨胀。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既无通货紧缩,又无通货膨胀,即保持物价稳定才是经济学所追求的。
6.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考察经济增长,就是考察在长时期中,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实现了持续增长,社会财富是否持续增加。
这6个问题中,前3个是微观经济问题,即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后3个是宏观经济问题,即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国家解决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识链接: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经济学家制度是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商业性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的制度性安排。这种制度不但有利于提升本组织(机构、公司)内部决策效率的支持效应,而且有利于推动本组织(机构、公司)的社会形象。首席经济学家不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所聘单位使用,还经常出现在各种经济金融论坛上,通过媒体把自己的经济金融观点和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判断传播给市场和社会。
目前,设立首席经济学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金融企业、研究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