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智能机器人”,就是在传统机械机器人的基础上,再赋予其一个和人一样发达的“大脑”。通常,智能机器人的身体中都会有一个中央处理器,而中央处理器就是智能机器人的“大脑”。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会指导智能机器人的所有行动。一般来说,智能机器人和其操作者会有直接的联系,操作者在下达命令后,智能机器人会进行有目的的动作。这种特性试图让机器人摆脱机器本身的束缚,使它努力具备“人”的属性,也只有具备了“人”属性的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才是智能的机器人。

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智能机器人往往能给人们留下一种独特的印象,即能够进行特殊动作、能够自我控制的“活物”。然而,智能机器人虽然可以自我控制,但是它并不像人那样具有功能复杂的器官,而只是具备了各种各样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嗅觉传感器等。除此之外,智能机器人还具有不同的效应器,效应器可以让智能机器人通过自我控制来对外界环境产生作用。如果说中央处理器是智能机器人的“大脑”,那么效应器就是智能机器人的“筋肉”,在学术领域,人们把这种“筋肉”统一称作“自整步电动机”。在这些自整步电动机的作用下,智能机器人的手、脚、身体等会动起来,实现和人一样的行为动作。

智能机器人和传统的机器人不同,它是一种自控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源于控制论所产生的结果,控制论的内容显示,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体,当它们在进行有目的的动作时,往往会在很多方面保持一致。研究智能机器人的有关专家表示,智能机器人和细胞的生长一样,都是一种系统,并且,这种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必要功能。虽然我们无法制造生命,但我们可以制造类似生命的东西—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不仅能理解人类的语言,还能用人类语言与操作者实现人机对话。智能机器人拥有自己的“意识”,这种“意识”能够使智能机器人理解使它得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换而言之,就是外部实际情况的详尽模式。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智能机器人为了达到操作者的要求,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能通过调节自身动作来完成任务。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使智能机器人拥有和人一模一样的思维方式显然是办不到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乐观的科学研究者在努力,试图攻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微观世界”的难题。

总体来说,机器人可以被分成两类,分别是一般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一般机器人的机械性质比较明显,它们只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或者只有必要的操作功能,也就是说,这类机器人毫无智能可言,属于非智能机器人。截止到目前,科学界对智能机器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机器人要具备智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感觉要素,感觉要素可以使智能机器人感受和认识外界环境,起到与外界交流的作用;第二是运动要素,运动要素使机器人能够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完成操作者所下达的命令;第三是思考要素,思考要素可以帮助机器人利用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制订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进而采用最合理的动作完成命令。

感觉要素相当于人的五官,包括非接触型传感器和接触型传感器。非接触型传感器可以感知物象、测量距离等,接触型传感器可以感知力、触压等。这些功能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机电元器件来实现,比如摄像机、图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压电元件、导电橡胶、气动元件、行程开关等。运动要素相当于人的手脚,通常,智能机器人会借助一些辅助器材来实现自身运动,比如履带、吸盘、支脚、轮子、气垫等,同时,这些运动必须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这样智能机器人才能真正通过运动来完成任务。在智能机器人的运动行为中,其本身要时刻对辅助器械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控制既包括位置控制、力度控制,又包括位置与力度混合控制、伸缩率控制等。思考要素相当于智能机器人的大脑,也是智能机器人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要素。思考要素要求智能机器人像人一样拥有一定的智力活动,这些智力活动一般包括决策判断、逻辑分析、理解体会等。智能机器人的智力活动和人的脑力活动一样,都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只不过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计算机运算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按照功能的不同,智能机器人可被分成以下三类。

(1)传感型机器人

传感型机器人,又被人们称作“外部受控机器人”。该种机器人只有执行机构和感应机构,体内不存在任何智能单元。在实际的控制和操作中,传感型机器人可以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力觉等传感系统进行传感信息处理。这种机器人由外部计算机控制,虽然机器人本身不带有智能单元,但外部计算机上却具有完备的智能处理单元,这些智能单元可以根据受控机器人所采集的信息、机器人自身状态和轨迹信息等,对机器人的行为动作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2)交互型机器人

交互型机器人具有语音交流的功能,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人机对话。操作员或程序员通过和机器人对话的方式,对机器人实行控制和操作。虽然这类机器人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处理和决策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局限在轨迹规划、简单避障等功能范围内。总之,交互型机器人还是要受到外部计算机的控制,不能独立完成复杂的智能行为。

(3)自主型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在不受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应对各种复杂环境,自动完成各项拟人任务。自主型机器人包含多种应用模块,如感知、处理、决策、执行等,可以模仿人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对各种问题进行独立处理,自主地完成多种复杂行为活动。自主型机器人拥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自主性,二是适应性。自主性表现在,这种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的外部环境里,不受任何人为控制,自主完成特定的任务;适应性表现在,这种机器人可以实时对周围的物体进行识别和测量,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参数和调整动作策略,从而处理紧急情况,完成特殊任务。另外,自主机器人还拥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指的是自主机器人不仅能和人进行信息交流,还能和外部环境、电脑以及其他机器人进行信息交换。在国际上,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研发全自主移动机器人,一些科技大国更是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研发全自主移动机器人,要求一个国家在制造业、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具有较高水平,这样一来,当设计研发全自主移动机器人涉及到驱动器控制、传感器数据融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多方面的研究问题时,国家的研发部门才能游刃有余,不会因在技术水平方面落后太多,而无法研制出所需要的全自主移动机器人。

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第一次着手研究智能机器人,几十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日益成熟。目前,国际上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已经将第二代机器人—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而对于知识控制型机器人—自主机器人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科技巨头甚至已经研制出自主机器人的多种样机,这些样机在行为能力和智力方面,都取得了颠覆性的成功。人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意义上的全自主机器人将普遍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届时,人工智能将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