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定日县正南方、喜马拉雅中段的中尼边境处。“珠穆朗玛”在藏语里面要论排行,是“第三”。“珠穆”是“女神”的意思,而“朗玛”则是“第三”。“珠穆朗玛峰”就是“第三女神”。

珠穆朗玛峰古称“绒布冈”。《绒布杂圣志》说,莲花生大师到雪域高原时,珠穆朗玛峰一带称作“帕竹嘉莫绒”,那里满山遍野都是森林,到处都是野禽猛兽,莲花生大师在此将珠穆朗玛峰开光为神山,取名为“次仁玛”,同时给珠峰周围的四座山峰取名,并将五座神峰命名为“长寿五姊妹神山”。

莲花生大士法相

莲花生(梵文 Padmasambhava),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他是印度乌仗那国人,是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无上密乘大圆满教法的传承祖师。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的《莲花生传》记载,莲花生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仗那王族,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他又从吉禅师子学法,并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于750年由印度启行至尼泊尔,752年至拉萨,秋季开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

1258年,从西藏山南乃东县雅龙山谷西侧山坡上的雅龙玻璃洞,发掘出土《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也称《莲花遗教》,藏语称为《班玛瓜唐》,是由莲花生大师授记、其主要弟子益西措嘉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记。《莲花遗教》把珠穆朗玛峰地区称作“拉齐”,把珠峰主峰称为“拉齐次仁”(即“拉齐地区的长寿女神”)。以“拉齐雪山”称之,这是在西藏本土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对珠峰有记载的文字。

藏文佛教史籍《红史》,为藏传佛教蔡巴噶举派学者蔡巴·贡噶多吉著,成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以手抄本传世。全书介绍印度古代王统及释迦牟尼事迹,中原各王朝历史,直至元末的蒙古王统、帝系,吐蕃王朝至萨迦派掌权的藏族历史。

《红史》书中亦称珠峰地区为“拉齐”,称这一地区的雪山为“拉齐岗”。“岗”在藏语里是“雪”的意思,这里即意味着雪山,所以“拉齐岗”意即“拉齐雪山”。书里还把以珠峰为主的五座雪山称作“次仁玛宾阿”。“次仁玛”藏语意为“长寿女神”,即指珠穆朗玛的主峰;“宾阿”意为“五姐妹”,所以“次仁玛宾阿”译成汉语就是“长寿女神五姐妹”。

《西藏人文地理》2010年第2期发表了房建昌先生的《福地追寻和圣地导引》一文,文章指出:“传统中,西藏人的地理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宗教地理,即以神山圣湖或著名寺庙作为地理的参照和表达。这种现象在吐蕃王朝灭亡后逐渐发轫,以噶举派的实地修行为主要角色,宁玛派以伏藏(出土文献)辅之,配合圣地巡礼,反映在文献上,就是佛教朝圣指南书的撰写。明代,西藏的佛教朝圣指南书的撰写逐渐成熟,清以降,西藏的佛教朝圣指南书的撰写达到了鼎盛时期,一直到十三世达赖喇嘛后期,由于社会生活的稳定、格鲁派的限制、噶举派的衰落和帝国主义对边境地区的侵略等原因而逐渐式微。”

房建昌在文章中专门提到“聂拉木以东拉齐雪山巡礼书”,目前能够见到的拉齐雪山朝圣书只有一种,就是第34世直贡派座主却吉洛卓所著的《卓地拉齐雪山朝圣指南》,传有不同的版本,大概几十页不等。

人们对拉齐雪山的认识始于宋代。据藏人蔡巴·贡噶多吉所著的以手抄本传世的藏文史籍《红史》记载,西藏佛教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曾在拉齐雪山一带山中修行9年,那时尚无珠穆朗玛峰之称。

《莲花遗教》是于公元1258年从地下出土的有关莲花生的传记。该传记在记载珠穆朗玛地区时,仍然继续以“拉齐”称之。15世纪,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所集录的《米拉日巴道歌集》,对拉齐雪山地区记载尤其具体、形象,而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